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双杰电气(300444)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电气设备业务为基础,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重卡换电、微电网、能源数字化等新能源业务,抓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综合能源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践行者及地方产业升级推动者。
1.智能电气设备
公司产品以40.5kV及以下输配电设备及控制系统为主,产品体系涵盖环网柜、柱上开关、高低压成套开关柜、全系列低压开关柜、电能质量治理等产品;110kV及以下全系列变压器、预装及箱式变电站;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及其它配电自动化产品。其中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为国内首创产品,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低碳环保型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环保气体环网开关柜为国内率先推广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公司不断完善产品体系,目前已形成16大类、超过一百个小类产品。经过多年技术沉淀和创新,公司在产品的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免维护等方面取得突破,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非专利技术。近年来,公司在电力物联网领域加快布局,加大在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三大领域新型感知终端上的研发投入,已形成先进的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以及可靠防护技术,与目前的一二次设备深度融合、开关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控制设备低功耗等行业趋势相适应。
公司通过系统方案设计、箱体结构设计、功能性能设计、自主研发重要生产组件、厂内组装部分外购元器件满足客户对成套配电设备的需求,并依据客户订单制定排产计划,由各生产事业部根据标准产品设计客户化技术方案、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标准模块化生产的不同需求,公司灵活采取项目订单采购和批量采购两种模式;同时,为高效控制成本,对于单独设计的专用零件,公司会与特定的供应商签订年度合作协议,执行年度协议采购。在营销端,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目前以直销为主,通过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并逐步拓展多种销售模式,以应对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智慧能源
公司的智慧能源业务主要涵盖风电及光伏项目的投资建设、装备制造、EPC工程总承包、运营运维服务,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售电等相关业务。
(1)风电及光伏项目
公司的风电及光伏项目涵盖风电及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运维,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公司聚焦新疆、内蒙古、湖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与当地产业及能源集团就新能源开发达成深度合作共识,扎实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与用电需求,公司的新能源电站项目开发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
子公司双杰新能凭借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及电力工程总承包等专业资质与技术积淀,深耕集中式风电与光伏地面电站的工程总承包(EPC)业务,通过设计、采购、施工全链条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经验优势。标准化流程与定制化方案相结合能够严控工程质量与成本,同步推动公司自研自产的新能源装备在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与销售。
立足于自主开发的多个新能源电站项目,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箱变、逆变升压一体机、汇流箱、新能源高压开关、光伏支架等配套装备产品的迭代升级。通过将自研自产装备应用于投资建设的风电及光伏项目,保障了关键设备的稳定供应与成本控制,并为装备性能优化提供真实场景验证,从而有效提高了公司自研装备的市场渗透率,驱动公司工程建设能力与产业链地位的同步提升。
(2)储能业务
在储能侧,公司拥有完备的储能产品矩阵。
公司自主研发了PCS、EMS、BMS、“3H”液冷储能系统等相关技术,并配备储能监控运维平台,适用于光伏电站储能、风电储能、火电联合调频、电网侧储能、高压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形成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并已在甘肃、广东、安徽、湖北等省建设“光、储、充、换”示范基地、源网荷储零碳供电所等项目。储能业务目前的经营方式以储能设备销售+EPC为主。
(3)电力交易业务
子公司南杰新能是广东省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中首批参与绿电交易的7家售电公司之一,深耕电力市场化交易领域。目前南杰新能已构建起多维盈利体系,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参与市场化竞价获取电费差收益,延伸开展节能改造、智能运维等增值服务,并依托现货价格预测动态调整购电曲线,在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实现超额收益。在业务布局方面,南杰新能已成功开拓广东、云南、贵州、江苏等南方省份的电力市场,将售电服务与能源管理深度耦合,为用户制定专属能源管理方案;同时搭建智能电力交易云平台——南杰云平台,打造“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新型电力交易模式,显著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运营收益稳定性。
(4)新能源电站运维业务
新能源电站运维业务主要涵盖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开发、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管理、项目款项回收监测、电费回收等工作,由子公司双杰新能负责组织实施。
3、充换电业务
公司致力于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充换电设备及高效、安全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以先进的充换电运营平台作为支撑,公司用“技术+数字”立足于新能源市场的前沿,为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链打下良好基础。
(1)充电桩(站)业务
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充电桩业务已形成成熟且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与城投/交投企业、机场及公交等综合枢纽的合作模式已基本成型,并保持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现代汽车、小康汽车等多家主机厂的长期稳定供货关系。近两年,公司在充电桩领域重点拓展重卡充电业务,除自持并运营部分优质重卡充电站外,还通过合作共建、商业BOT、全流程项目托管服务等多种业务模式进行项目推进。例如,在合作共建模式下,公司与主流充电运营商或拥有优质场地资源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提供设备、技术、平台或联合运营服务,实现资源互补与快速扩张;在商业BOT模式下,由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并稳定运营充电站,达到预期收益后移交给合作方,双方约定在资产移交后,由公司提供代运营服务并获取相关收益;全流程项目托管服务则能够充分发挥公司在规划建设、平台运维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合作伙伴高效落地充电项目,特别是在重卡集中运营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目前公司正在山东、陕西、山西、内蒙、湖北、河北等多地实施推进重卡充电相关项目。
(2)重卡换电业务
公司基于在输配电领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及换电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出符合终端客户需求的智能化重卡换电站产品。目前公司的智能化重卡换电站应用了换电系统、换电机器人、AI图像自识别等多项核心技术,同时产品具有组件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显著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和使用场景设计多种类型的柔性选装选配方案,为终端客户提供多种“换电站+车辆+运营”的全套换电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目前公司已在北京、河北、安徽、广东、内蒙古和海南等省份建设了换电站,实施对象包括三一重工、北汽福田、江淮汽车等多家知名车企以及鑫达钢铁、海螺水泥等知名钢厂、水泥厂等。重卡换电业务的经营模式包括换电系统设备销售、换电站EPC+运营等。目前重卡车载系统已形成批量订单,并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知名度。
(3)光储充(换)微电网业务
公司统筹规划布局、科学分步实施,推进充换电站、分布式储能与光伏发电等解决方案技术融合,构建“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在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推动“车-站-网”协同互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补能解决方案。
合肥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项目
4.能源数字化
公司自2019年起,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生产制造四大方向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通过多年研究已自主研发出20余款数字化软件,并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入实际生产、管理及项目交付中,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调研、设计、开发、部署、运维的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能源赋能方面,公司已具备可适配多场景应用的能源管理能力,研发的数字能源平台整合了“风、光、储、充、换”电站的运营数据可视化、安全性实时监控、收益预测及在线调控等功能,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综合运维效率。通过物联技术与传感器,公司的智能设备可精准监控设备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评估,保障能源系统稳定运行。
(二)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589.48万元,同比增长4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51.63万元,同比增长20.11%。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如下:
1.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司紧抓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深化区域市场布局,成功获取优质订单,推动新能源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核心动力。同时,公司依托成熟的电力设备制造能力,为新能源项目提供配套设施,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2.公司积极把握国内外智能电网升级机遇,在国内市场,不断强化输配电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核心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在海外市场,公司加快本地化布局,针对不同区域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品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3.公司深入推进以效益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结合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供应链及职能体系,实现运营效率全面提升。通过精益生产和流程标准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交付效率。数字化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融合,使公司在成本控制、质量管控、交付效率等关键运营指标上构筑起优势,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注入长效动能。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配电设备制造所需的绝缘技术、密封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控制自动化技术等方向实现了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的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授权455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84项、外观设计专利3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9项。
(二)产品优势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公司的部分智能化产品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充气式环网柜产品综合运用多种集成技术,可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带电不间断运行,在保障开关基本性能的同时拓展开关辅助性能,提高运行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固体绝缘环网柜则具有突出的环保性、可靠性、小型化等特点,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和《北京市火炬计划》重点推广产品目录、国网运检部及物资部《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新型环保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避免了产品绝缘介质对温室气体的利用,实现了配电设备的节能与环保,契合国家“碳中和”战略规划要求。
(三)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深耕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领域,对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建立了一支成熟的研发队伍,已自主研发并掌握主流配电产品的关键技术以及贯穿新能源“风、光、储、充、换”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的数字化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融于公司流程管理、用能管理及综合能源业务产品和服务管理,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不仅大幅提高了公司生产和工作效率,也为客户提供了数字化、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服务。
(四)服务优势
在输配电设备方面,公司基于对国内电力市场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形成了一套以标准产品为基础,针对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体系,从而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智慧能源方面,公司以用户的用能需求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宗旨,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环保、智慧的一站式综合用能的解决方案。
(五)品牌优势
公司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并以优质的产品、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优秀快速的客户响应等享誉业界。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已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等荣誉,且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综合实力位居输配电行业前列。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