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永杉锂业(60339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锂盐行业及业务情况
1、锂盐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锂盐行业延续产能扩张趋势,其中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约44%,达到43万吨;氢氧化锂产量同比增长2%,至14.4万吨。从产能格局来看,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供需结构性过剩状态,且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能够维持在70%以上。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776GWh,同比增长68%。细分领域中,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同比增长49%,其中,中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372GWh,占动力电池总出货量的78%,同比增长68%;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增长128%。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36.3%,销量达252.1万辆。出口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2、锂盐业务
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永杉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等。截至本报告期末,湖南永杉已建成年产3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与1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含5,000吨碳化提纯产能)的生产基础能力。在此之上,通过2025年上半年实施的柔性产线改造,公司已具备将原15,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灵活转换为电池级碳酸锂产能的生产能力。
(二)钼行业及业务情况
1、钼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钼行业呈现“供给刚性、需求爆发、政策收紧”的整体特征,钼市场呈先抑后扬态势:一季度受库存高压影响,价格持续承压;进入二季度,伴随需求回暖,钼铁价格强势反弹,冲高至24.5万元/吨的年内高点。上半年,原料钼精矿产量小幅增长,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钼铁总产量达10.95万吨,同比增长0.17%。整体来看,钼精矿与钼铁市场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然而,钼铁生产企业整体利润不佳,行业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环保政策加速行业整合:长江流域启动环保督察“回头看”,20%钼冶炼产能受限,月度供应减少约2,000吨。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巩固优势,中小厂商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
2.钼业务
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华龙大有主要从事钼炉料的生产、加工、销售业务,具有焙烧、冶炼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包括焙烧钼精矿、钼铁,产品主要应用于不锈钢、合金钢以及特种钢的生产。公司凭借规模化生产能力、技术工艺优势,在钼炉料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随着新能源和高端制造需求的持续释放,公司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份额。尽管面临价格波动和环保压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为长期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39,156.42万元,同比减少28.6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406.9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088.56万元,出现亏损。
(一)锂盐业务
公司报告期内锂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726.96万元,较上年降低19.95%。
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市场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触底企稳的波动格局。年初,受益于去年下半年持续的库存消化以及节后对旺季需求的预期,市场活跃度回升,价格稳步上行,现货价最高触及7.8万元/吨。但此轮上涨行情较为短暂,随后价格逐步回落并进入平稳运行阶段。进入二季度,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转向:中美关税战的冲击、下游材料企业采购备货意愿持续低迷以及代工模式占比上升,共同推动行业库存水平重新进入累积通道,短期供需失衡加剧,最终引发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行——现货价格由7万元/吨下跌至6万元/吨,月度均价跌幅达10%。直至6月份,随着中美关税争端出现缓和迹象,以及储能领域“抢出口”带动需求回温,碳酸锂现货价格才逐步企稳回升。剧烈的价格波动导致公司毛利空间持续承压。
为应对挑战,公司上半年围绕“调结构、稳矿源、重研发、引人才”的指导方针开展工作:在生产环节,全力推进二期产能爬坡,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同时构建了涵盖物料单耗、能源消耗与工序损耗的精益成本分析模型,为持续的成本对标与改善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有效驱动降本增效。在原料采购方面,深化与澳洲核心矿企的战略合作,在稳定原料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成本的可控性。销售层面,持续保持高周转节奏,以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库存跌价风险;并着力优化客户结构,在深化与头部三元正极企业合作粘性的同时,积极拓展非正极领域客户布局,构建多元化稳健的客户矩阵。技术层面,完成一期沉锂一步法工艺技改并迅速实现达产达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建成柔性生产线,成功将原1.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灵活切换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产能,为下半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奠定了坚实的产能基础。人才建设方面,以“高精尖引领+基层夯实”为方向,持续提升组织战斗力;并加速推进岗位任职资格体系落地应用,为业务的选、育、用、留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下半年,面对持续的市场挑战,公司锚定“买低卖高、成本领先”的核心策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生产方面将筑牢稳产提质根基,围绕“重安全、升产能、降成本、提收率、高品质”目标,着力提升多矿种处理的灵活适配能力,并深化标准成本体系建设,确保持续提产且成本优势持续领先行业。原料采购将致力于构建降本控险体系,一方面强化产业链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提升价格预判及采购节奏把控能力;另一方面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增强高性价比原料获取能力。销售端深耕市场增量空间,既要巩固现有动力电池客户基本盘,也要加大非正极客户开拓力度;同时强化客户走访与深度沟通,精准转化客户诉求为关键质量特性(CTQ),切实解决客户核心痛点。技术发展将强化创新驱动后劲,聚焦突破、增效、绿色布局:首先加速硫化锂、无水氢氧化锂核心技术攻关与研发进程,构筑关键产品技术壁垒;其次推动母液萃取提锂产线建成投产,通过工艺优化提升锂元素综合回收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再者推进火法段技术升级改造,突破产能瓶颈,释放产线实际效能;并通过增设余热锅炉、提升碳化线二氧化碳利用率等系列技改措施,深化节能降碳,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此外,着力深化产线工艺包的标准化储备与优化,为行业复苏期项目快速建设与量产奠定基础,规划中长期达成18万吨锂盐加工能力的目标。人才方面将持续夯实组织支撑,强化关键岗位人才引进与内部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同时深化绩效管理变革,通过优化体系促使战略与业务压力有效传导,凝聚上下同心同欲的合力,提升管理效能,激发组织内生动力与活力。
(二)钼业务
公司报告期内钼业务实现收入177,429.45万元,较上年降低31.23%。
根据Mysteel数据,2025年上半年,钼精矿产量小幅增加,其中内蒙古、吉林、陕西、福建等多地区矿山均有增量,内蒙古增量最为明显,河北地区则小幅减量,总体产量仍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市场仍处供需紧平衡状态,钼原料价格维持高位,推动国内钼市场价格震荡上行。一季度因矿山高库存承压走弱,持续走跌后企稳;4月中旬跌至上半年低点后进入上涨模式,月末小幅回落。钼精矿:1-6月最高价3,855元/吨度(同比降1.03%),最低价3,245元/吨度(同比涨3.51%),均价3,542元/吨度(同比涨1.66%)。钼铁:1-6月最高价24.5万元/吨(同比降2%),最低价20.15万元/吨(同比涨0.75%),均价22.51万元/吨(同比降0.62%)。
2025年上半年,钼产品价格阶段性震荡,行业整体利润空间面临挤压。在此背景下,公司精准应对:销售端,保持“以销定产、适度库存”的节奏,既通过稳定交付巩固与长期合作伙伴的黏性,更在行业局部阶段性缺货时凭借连续供应能力抢占增量市场;生产端,优化生产排班、保障关键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保持连续生产状态,确保钼铁等产品供应稳定;技术与管理端,聚焦提升钼炉料相关产品质量,推进节能降耗与降本增效,对核心设备回转窑进行节能改造和工艺调整,同时推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实现生产计划、设备调度、物料流转的数字化管理。这些举措保持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凸显了企业韧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