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永鼎股份(60010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光通信领域,公司以“光棒、光纤、光缆”等网络基础通信产品为根基,业务逐步延伸至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等核心产品,并拓展至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信息服务领域,依托细分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已实现从基础材料到高端产品,再到数据采集与应用的全链条覆盖。
在电力传输领域,公司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海外电力工程布局,加速拓展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升级传统电线电缆绿色制造工艺,持续提升高温超导带材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激光器芯片产品矩阵,持续优化超导带材工艺技术并加快扩充产能速度,已建成行业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产线,技术能力覆盖芯片设计、晶体材料生长、晶圆工艺及测试封装,依托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全方位管控产品质量,执行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标准,以一流的产品服务客户。公司在高温超导带材当中采用IBAD(离子束辅助沉积)+MOCVD(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路线,自主研发成套生产设备,凭借独有的重掺杂强磁通钉扎REBCO(稀土钡铜氧)超导薄膜制备方法立足行业,同时持续优化工艺、加快扩产速度。
(一)光通信产业
1、业务情况
光通信产业立足“光棒、光纤、光缆”等网络基础通信产品,延伸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等产品及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与信息服务。主要产品及应用如下:
(1)光棒、光纤、光缆
主要产品涵盖光纤预制棒、通信光纤、通信光缆(含特种光缆、室内光缆、蝶形光缆)、光电复合缆、通信电缆及数据电缆,广泛应用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等主导的国家重点通信网络建设,同时服务于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并适配国内外公路交通、地铁、轻轨、航空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2)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
公司主要产品涵盖AWG(阵列波导光栅)、Filter(滤波片)两大类核心产品,已构建从芯片、器件到模块的完整波分产品系列;同时布局激光器芯片、DCI(数据中心互联)子系统等产品,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数据网络、广电网及光纤传感等多个领域。
(3)软件开发
公司深耕数据采集、计算与分析领域,构建以DPI(深度包检测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数据平台,通过全链路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形成商业智能。核心业务覆盖运营商服务、政企安全服务、数字化转型及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等多行业客户,依托智能算法、行业模型及高性能DPI(深度包检测技术)技术,形成数据感知与智能应用核心能力,构建起涵盖数据网络分析、信息安全防护、智能应用方案的“全栈服务体系”。
2、行业情况
(1)光棒、光纤、光缆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6月数据,全国光缆累计产量12532.3万芯千米,累计同比下降2.9%,但行业需求呈显著增长态势。受DeepSeek带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理、云计算服务扩张推动,800G光模块规模部署催生低损耗光纤需求激增;全球数据中心扩建与新建热潮,直接拉动高密度、高性能光缆需求;“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及千兆光网普及升级,进一步提升光纤网络需求。
工信部同期数据印证需求增长趋势: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12.34亿个(净增3244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11.93亿个(净增3264万个),占比96.6%;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达3022万个(净增201.9万个)。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至7377万公里,同比增长9.9%。
(2)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
光芯片、光器件及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链核心环节,是5G、数据中心、AI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神经枢纽”,近年随数字经济加速渗透,市场需求持续高增。
市场需求与增长动能: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80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15亿美元(LightCounting数据),2024—2028年预计以14.5%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至220亿美元,其中AI算力需求为主要拉动力。数据中心领域,400G光模块已规模化商用,800G模块因AI大模型训练/推理的高带宽需求(单GPU需100Gbps以上互联),2024年出货量同比激增超200%,预计2025年占数据中心光模块市场的40%以上;5G基站建设虽进入中后期,但前传光模块(25G/50G)仍保持稳定需求,年出货量约3000万只。
应用领域拓展:除传统通信场景外,光模块正向激光雷达(共享光学封装、探测器技术)、医疗设备(高精度光学传输)等新兴领域渗透,其中激光雷达用光芯片(如1550nmDFB激光器)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突破5亿美元(Yole预测)。
竞争与国产化:全球光模块市场由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中国企业主导,但高端光芯片仍依赖进口,随着国内企业加大100GEML(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硅光芯片研发投入,预计2025年25G以上光芯片国产化率将提升至35%,成本下降与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总体看,光芯片-器件-模块产业链正受益于“连接+算力”双轮驱动,高端化、国产化与新兴场景拓展将成为未来3~5年核心增长逻辑。
800G、1.6T光模块将成为AI训练集群主要部署产品。根据LightCounting报告,800G光模块2023年开始应用,2024年起量约750万支,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到1800万支,2026年之后保持较高需求;1.6T光模块2025年开始应用,约270万支。
(3)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领域:行业收入稳健增长,细分结构持续优化。据工信部《2025年1—5月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前5月软件业总收入中,软件产品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加9.8%),占比22.4%;其中基础软件收入704亿元(同比增加10.0%),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加7.0%)。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增长引擎,前5月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增加12.0%),占比68.3%;其中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加11.2%),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加15.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4355亿元(同比增加7.8%)。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787亿元(同比增加8.4%),保持稳定增长。
(二)电力传输产业
1、业务情况
电力传输产业经过多年的统筹布局,形成了“海外电力工程—汽车线束—超导带材-电线电缆”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并不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的创新发展及转型升级。具体情况如下:
(1)海外电力工程
公司海外工程业务聚焦电站及输变电网领域,是一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电力工程总承包服务商。业务采用“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运维”全周期一体化模式,覆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全产业链电力工程。市场布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耕南亚(孟加拉国)、东非(埃塞俄比亚)核心市场并向周边辐射,长期扎根当地市场。报告期内,重点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升级改造”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并同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夯实新项目储备。
(2)汽车线束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高低压整车线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由于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需根据不同整车厂商及具体车型的设计方案与质量标准进行差异化开发。目前,公司产品线已覆盖整车主要线束系统,主要包括:车身总成线束、仪表板线束、门控系统线束、安全气囊线束、车顶线束、车前线束、电喷发动机线束、新能源高压线束、电池包线束及特种线束等。
公司客户结构多元,主要涵盖三类:传统整车制造商,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沃尔沃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岚图汽车、零跑汽车等;二次配套客户,如康明斯商用车发动机、华为、延锋国际、安道拓等。此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已与飞行汽车领域领军企业小鹏汇天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在行业经营模式方面,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汽车线束行业的显著特点是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同步推进。公司通过招投标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同后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线束解决方案,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形成紧密协作的供应链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产品销售。
(3)超导带材
东部超导主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应用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交通、医疗、军事、重大科学工程等领域,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采用国内独有的IBAD(离子束辅助沉积)+MOCVD(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路线,结合多种稀土替代与掺杂技术,所制备材料磁通钉扎性能优异。
公司持续扩产、升级设备、优化工艺,同时通过应用端反馈形成技术闭环,加速产品迭代升级。目前,产品已应用于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拉单晶、可控核聚变磁体、超导电力装备等领域。公司与中科院、江西联创超导、能量奇点、新奥能源、星环聚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客户保持密切合作。依托超导带材的优异性能与应用端开发经验,公司持续探索前沿课题与新兴科技,推动超导材料及应用产业化加速发展。
(4)电线电缆
公司线缆品类丰富,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智能楼宇综合布线、5G/4G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安防监控等领域。产品覆盖射频电缆、泄漏电缆、工业控制缆、计算机电缆、光伏电缆、风能电缆、储能电缆、耐火电缆、总线电缆、汽车用高低压电缆、传感器、汽车总线、军工及特种电缆等。
业务模式以直销为主,通过签订合同直接销售产品,并针对客户在规格、型号、长度、性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以销定产”。其中,公司重点布局工业控制电缆领域,聚焦自动化设备用电缆细分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
2、电力传输行业情况
(1)海外工程市场平稳向上,未来可期
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网站的统计数据:①2025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6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以美元计为781.2亿美元,增长8.1%),新签合同额9331.9亿元人民币,增长13.7%(以美元计为1299亿美元,增长12.4%)。②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1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以美元计为1134.3亿美元,增长19.6%);完成营业额4657.3亿元人民币,增长8.7%(以美元计为648.3亿美元,增长7.5%)。
202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加速实施,完成营业额快速增加,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但受世界经济和局部政治影响,行业不确定性风险仍很高。
(2)汽车市场产销量稳增,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扩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新能源汽车方面,在“两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27万辆,同比增长25%,销量占有率为68.5%。
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6月,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出口202.3万辆,同比下降7.5%;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3)超导应用产业化
高温超导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作为21世纪全球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其依托零电阻、强磁场等颠覆性特性,正深度渗透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其中,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可控核聚变、高效电网等场景展现不可替代价值。
政策引领下,我国将其纳入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超导材料前瞻布局。2025年上半年,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企业/机构密集启动关键设备采购,直接加速可控核聚变工程化进程。
国内突破呈现“大科学装置+商业化”双轨并进:合肥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主导BEST项目,通过优化高温超导磁体设计支撑示范堆建设;2025下半年,上海聚变能源公司成立,整合头部能源企业与金融资本,标志我国聚变开发从“科研攻关”转向“产业转化”。
国际层面,商业化快速推进:Alphabet与美国CFS签署全球首个托卡马克商业购电协议,推动技术规模化运营;高速超导磁浮列车测试进展顺利,或提升相关国家交通实力。
市场需求激增推动产业链扩容:材料性能优化、成本下降促使应用场景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延伸,电力传输、医疗成像等领域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外超导带材企业相继扩产,为技术落地提供保障。
站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点,高温超导以颠覆性和战略性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我国通过装置突破、商业化落地、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已在全球赛道占据关键位置,未来有望引领技术与产业规模化发展浪潮。
(4)电线电缆行业成熟,高端数据产品需求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中国数据电缆市场需求总量和市场情况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5G网络的全面铺开,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显著增加,这对数据电缆的性能和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的发展也将推动数据电缆市场进一步升级。市场将继续受到政策支持和行业发展的推动,高端数据电缆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数字中国规划布局”,顺应全球“清洁低碳”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形成了“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并秉承“以人为本,以诚载信,质量为根,创新为魂”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创新为主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光通信领域,公司深化垂直整合战略,已构建起覆盖光棒、光纤、光缆等基础通信产品,延伸至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网络集成以及信息通信技术ICT(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据安全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
在电力传输领域,公司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电力工程布局,并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高温超导产业化加速发展,持续扩充产能,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电线电缆业务稳健经营,产品品类迈向多元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24.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7.66%。净利润变动的核心驱动因素为:公司对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达31,590.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47.21万元),主要系本期对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较高。
从主营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来看:
光通信板块:营收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得益于技术革新、成本优化以及产品销售结构的调整,毛利率同比上升,利润同比增加。
汽车线束、铜导体板块:因市场拓展顺利,营收规模显著增长,新接项目初期成本较高,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有所减少。后期随着项目成熟,毛利率将逐步回升。
电力工程板块:虽然孟加拉国家电网项目完工进度同比提高,营业收入增加,但因其他项目同比减少,整体毛利率下降,利润减少。
(一)光通信产业
1、光棒、光纤、光缆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优化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布局,在拓展国内运营商与非运营商市场的同时,加强海外市场拓展,通过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与技术层面,公司推动新产品、新技术落地应用,聚焦数据中心建设、低空经济应用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其中,特种光纤、光缆产品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产品结构,有效满足传统通信及AI数据中心建设对光纤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公司推进数字化建设与智能制造升级,开展绿色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与环境影响,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稳固拉美市场既有优势,积极开拓欧洲与亚洲市场,通过密切关注各国市场需求动态与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确保海外业务稳定健康发展,逐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
2、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全产业链发展
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至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产业链,以运营商市场为根基,同步战略布局消费电子、医疗设备核心组件、汽车电子、激光雷达探测、航空航天等新兴应用领域。依托IDM(集成芯片设计与制造)模式下的自主可控能力,公司进一步建立了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的高速率激光器芯片产品已成功通过客户认证,实现批量订单预订,产能提升工作正按计划逐步推进;同期研发的产品性能优异,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今年以来,光芯片及组件、WDM(波分复用)系列波分产品、高密度光纤连接器、高速光模块等核心产品线持续满负荷运转,产品良率指标稳步提升。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运营商市场,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
3、以数据安全为核心,技术驱动多维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坚守“数据采集分析安全平台”核心业务模式,聚焦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实现稳健发展。在数智化领域,公司依托5G、物联网等新兴需求推动订单增长,并在运营商大数据领域通过软硬件解耦趋势,向数据应用、安全服务及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延伸,巩固运营商市场优势的同时开拓增量空间。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智能算法、高性能信息采集、安全态势感知等关键技术,推出创新产品,深化行业政企合作,提升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二)电力传输产业
1、稳健运营、做专做精海外工程
2008年至今,公司累计承揽55个输变电及电站总承包项目,业务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南亚以孟加拉国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在东非以埃塞俄比亚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并长期深耕这些市场。
报告期内,“孟加拉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升级改造”重大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公司2024年中标的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赞比亚、莱索托等输变电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公司为实现持续发展,正着力稳固并深挖现有市场,通过精细化管理现有项目积累口碑,同时延伸运维服务。
2、传统车型加速更替,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持续提升
公司汽车线束业务运营稳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传统车型快速更替,公司与更多不同汽车主机厂,零部件厂展开合作。公司先后通过了零跑汽车、泰国安道拓、远景动力等客户的体系认可。共有来自零跑汽车、小鹏汇天、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康明斯、延锋国际、安道拓等多个项目,为公司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金亭线束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生产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台自动插接机、自动贴标签机、自动盲栓机、全液晶工装板及3D打印设备已陆续交付投用;物流自动化方面,自动导引运输(AGV)系统完成交付并实现稳定运行。信息系统效能不断优化,仓库控制系统(WCS)/制造执行系统(MES)得到深化应用与优化,并成功开发应用了线边智慧盘点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财务模块已实现全面上线运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公司正着力构建覆盖设计至生产的全流程信息化及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
3、高温超导产业规模与日俱增,应用领域前景广泛
公司以下游应用需求为牵引,结合行业动态与技术攻关,持续扩充高温超导带材产能、提升工艺稳定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报告期内,高温超导带材及应用项目产业化进程加快。公司依托业内独有的超导薄膜磁通钉扎技术,研制出强磁场用高性能超导带材,已实现其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磁拉单晶、核磁共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联合攻关与课题合作,与中科院电工所、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深度协同、融合创新,共建研发平台;并获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入选2025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项目,获“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公司作为“苏州市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应用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推动超导带材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拓展电力传输、核磁共振、磁悬浮、可控核聚变等应用场景,助力高温超导产业链协同发展。
4、线缆业务多元化拓展,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面对竞争激烈的电线电缆市场,公司以国内市场为根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工业自动化电缆、新能源电缆、汽车用高温电线、军工电缆及特种电缆等细分领域实现了稳健发展。公司重点聚焦5G应用、AI终端、云计算、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质量数据电缆的持续增长需求,通过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重点加大定制化特种电缆的投入,同时强化研发投入与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借助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升级,公司逐步构建起覆盖客户需求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增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持续开拓业务新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经营保持着稳健的态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