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抚顺特钢(60039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01%;钢材产量7.34亿吨,同比增长4.6%。
报告期,我国钢铁行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总体产能持续优化,粗钢产量虽然略有降低,但出口同比增长明显,有效缓解国内需求压力。根据中钢协数据,在需求方面,房地产用钢需求持续收缩,基建、汽车、船舶、家电等制造业需求平稳增长。供给方面,虽然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仍有所下降,但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料成本降幅更加明显,吨钢利润的增加成为钢铁企业利润改善的驱动因素。
(二)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工模具钢、汽车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轴承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公司经营模式为传统的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废钢以及镍、铬、钼等合金材料,公司设有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采购工作,根据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进行采购。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对于部分民品订单,为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公司采用市场竞价采购模式,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报价更低、服务更优的供应商。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及市场需求开发和制造产品,产品主要通过自有设备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并据此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排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接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公司适时在部分非核心工艺环节开展委托加工业务,以提高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委托加工为标准化工序,不存在对外协单位的技术依赖。
公司按照重点用户基于国防战略需求或航空市场发展需求制定的采购计划,统筹安排整体接单情况,并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销售以直销为主,部分产品由经销商代销。公司重点产品通过承担配套研发任务,研制成功后进行批量供货,与客户协商确定售价;民用产品售价通常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费等作为定价基础,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相应调整产品售价。
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AS9100/EN9100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主要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特殊钢精品。公司管理体系按过程方法确定出所需的全部过程,在生产经营中,各单位为所负责的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对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建立沟通渠道、收集反馈内外部信息和数据,以实现对过程的及时控制和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主要产品介绍
1.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更是建设战略、能源战略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基础材料。1956年,公司成功冶炼出我国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温合金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仿制到独立创新的序幕。目前,公司已经掌握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核心生产技术,并在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制度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目前已掌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技术,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系列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800多种规格,并按照用户要求提供特定交付状态的产品,产品具有稳定的实物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度,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能源电力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2.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是在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根据钢的物理冶金特点,主要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主要用于制造承受高应力的重要构件,是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而且其使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建筑、机械制造、车辆和其它军事装备上。从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炉超高强度钢至今,公司通过生产工艺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持续提升超高强度钢纯净度、均匀性等综合性能,产品质量性能水平国内领先。
3.工模具钢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工模具钢生产设备,包括超高功率电炉,LF、VD精炼炉,各种吨位的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大型初轧机、连轧机,国外引进的快锻机、精锻机、扁钢精轧机以及自主开发的扁钢、模块预硬化调质设备等。公司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玻璃模具钢、热流道模具钢、无磁模具钢、芯棒、轧辊、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等系列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品种2100多个规格,并可按照用户要求提供调质态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FS、FT系列高品质工模具钢,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旗下的160多个牌号产品实现了工模具系列用钢的全面覆盖。
4.不锈钢
1952年,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炉奥氏体不锈钢,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EAF+LF+VOD/VHD、VIM+VAR、VIM+ESR、UHP+AOD+LF+VD+ESR、UHP+AOD+LF+VD、EAF+LF+VOD/VHD+ESR等多条不锈钢冶炼生产线,能够生产超低碳、低碳、中高碳各种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和沉淀硬化等不锈钢产品,涵盖锻轧棒材、方扁材、管坯、薄板材等,且产品具有质量稳定,超低杂质和有害气体含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核能、汽轮机、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医疗、锅炉等行业和领域。
除上述重点产品外,公司高档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以及轴承钢等产品均在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一流的制造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精准把握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全力推进技术营销、工艺降本、主机提效、智改数转等工作,上半年总体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但受市场需求影响,本期公司部分产品订单及价格较上期均有所下降;公司新建项目陆续转固投产,但实际产量低于预期,产品分摊固定成本上升;为应对整体行业的质量再提升和发展需求,本期公司相应提升了产品质量管控和要求,导致质量成本升高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报告期,公司实现钢产量33.20万吨,同比增加0.78%;钢材产量23.41万吨,同比增加3.50%;实现营业收入38.23亿元,同比减少10.62%;实现净利润-2.78亿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技术营销引领、产品认证筑基,持续推进品种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公司一是加强客户技术走访和开发工作,深入开展技术营销,驱动结构升级,推进公司产销结构持续优化。二是狠抓产品认证,筑牢市场根基。聚焦多领域,狠抓产品认证以及与各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关键材料国产替代以及科研课题攻关等工作,为产品开发增量奠定良好基础。
2.全流程工艺革新降本,协同提升经营质量。报告期,公司在炼钢产线,重点围绕连铸坯替代模铸锭工艺试验与开发、冶炼配料成本优化以及模铸锭型优化设计等工作。在加工产线,重点围绕以轧代锻工艺推广与应用、锻造以及轧制火次降低等项目开展工作,整体效果显著。
3.关键主机提效,全面提升交付效率。报告期,公司在电炉产线,借助新建5#LF炉快速投产,合理组织优化生产模式,形成东西两区分别以模铸和连铸为主线,联动配合生产,生产效率明显提升。锻造产线在重点做好生产策划提高工序流转效率的基础上,突出做好设备运行隐患的预防性治理工作,产线产量稳步提升。
4.智改数转推进,促进管理效能提升。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快推进“智改数转”规划落实。在继续按计划推进年初规划的基础上,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现场,围绕各单位提质增效、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等方面工作充分研讨,不断优化和完善智能化、信息化项目实施规划,形成例会制快速推进落实,确保各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