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五丰(60097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肉品销售、饲料加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生猪、肉品和饲料。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供港澳生猪业务,是国内活大猪主要出口商之一。经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猪交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生猪、肉品和饲料等层次丰富的产品结构,并实现生猪产品在内地和港澳两个市场优化配置。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作为国有控股的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致力于建设“安全、营养、高效、优质、低耗、绿色和生态”的生猪产业体系。公司以生猪养殖为基础,建立了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猪交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构建高效的整体运营体系,实现对产业链中各环节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拥有生猪(种猪、仔猪及商品猪)、鲜肉、冻肉等生猪产业链上的多样化产品种类以及生猪出口、内销、鲜肉商超专柜、电话及线上订购等丰富的多层次产品销售渠道。
1、生产模式
(1)生猪饲养
公司的生猪饲养有自养和“公司+适当规模小农场”代养两种模式。公司生猪自养通过自有猪场和租赁猪场形式实行自繁自养、集约化的养殖经营,公司通过租赁猪场形式从事养殖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公司注重对落后产能淘汰与提质改造,不断提升自有猪场工艺水平。“公司+适当规模小农场”代养模式中公司负责提供仔猪、饲料、疫苗、兽药、技术指导及合格商品猪回收、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合作农户负责提供符合公司要求的猪舍及饲养工具,并按规程进行猪的饲养管理、消毒防疫等工作。公司与合作农户的合作是委托养殖行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公司主要承担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合作农户主要承担饲养过程中的风险。目前,公司代养模式较自繁自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近两年,公司进一步优化农户结构,合理调整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公司+适当规模小农场”模式升级发展,同时持续发展代养模式,通过增加合作农户,开发新的市场区域,推广区域合伙人制等方式,快速发展肥猪产能。报告期内,农户合作存栏规模由45万头稳步增长至69万头,上半年代养板块出栏占比也得到有效提升。
公司持有天心种业100.00%的股权后,进一步强化了种猪繁育的核心竞争力,生猪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种猪的自繁自养,并增加种猪、仔猪、商品猪的产品规模。
(2)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
公司已完成205万头生猪屠宰年产能布局。
2015年,公司投产运营湖南长株潭广联生猪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广联公司拥有每年单班7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和4万吨的冷库储藏能力,屠宰分割并加工成白条、鲜肉或冻品后对外销售。
2020年,公司与宁远县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湖南舜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宁远舜新屠宰冷链配送项目,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屠宰生猪50万头,并配套物流冷库。2024年,湖南舜新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屠宰线已投产运营。
2021年,公司出资设立湖南双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郴州市苏仙区城北屠宰场搬迁提质扩容项目,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屠宰生猪85万头,并配套物流冷库。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3)饲料生产
目前公司已有近120万吨的饲料产能。公司饲料生产包括公司自主生产和代加工生产。公司饲料自主生产由生物科技分公司、动物营养分公司、生物饲料衡阳分公司、生物饲料衡阳蒸湘分公司、东安新五丰、网岭伍零贰、汉寿天心生物、会同天心生物负责,产能规模近120万吨。其中,生物科技分公司、汉寿天心生物生产复合预混合饲料,其他饲料厂(含汉寿天心生物)生产全价配合饲料。新建郴州天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猪料新质工厂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投产。
如新拓展的生猪产能距自有饲料厂150公里以上,原则上就近进行饲料代加工。
2、销售模式
公司生猪销售包括出口和内销两大部分。生猪出口香港,主要通过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广南行有限公司、香港农业专区有限公司代理采取公开竞价拍卖进行销售;生猪出口澳门,主要通过澳门南光贸易有限公司代理采取定价销售。生猪内销,是由公司根据生猪出栏及市场情况销售给下游生猪贸易商户、屠宰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生猪批发市场。生猪内销包括商品猪、仔猪、种猪,客户主要通过公司生猪销售信息平台网上报价的方式进行销售;或者销售人员通过参加各地市各类型的产品展销会、同行业技术交流会、广告媒体、网上宣传、直接进入一线市场拜访客户、会议获取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还有部分是客户通过公司品牌宣传、客户口碑、已有客户介绍、网站杂志等方式与公司联系成交。具体销售模式如下:
①种猪销售:种猪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种猪的主要客户为全国大、中、小型养猪企业。
②仔猪销售:仔猪销售主要根据公司每周指导价进行销售。主要销售范围在湖南及其周边省份,并远销东北、西北等地。仔猪的主要客户为大型养猪集团为主。
③商品猪销售:商品猪主要采用竞价销售模式。商品猪行情波动较快,为达到效益最大化,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采用客户开户竞价模式,价高者得。商品猪的主要客户为各地屠宰场、中间商等。
公司聚焦屠宰及鲜肉销售业务。鲜肉销售业务,主要是公司通过广联公司、优鲜食品、广东新五丰,以商超专柜、机构客户、社区专卖店、大型肉菜批发市场、电话及线上订购以及销售肉产品深加工企业等渠道向终端消费者提供鲜肉产品。冻肉业务主要是冻肉自营和参与国家冻肉收储。公司还有藏香猪高端特色肉品对外销售。
饲料则主要是生产自用(包括自养和代养)和对外销售,公司饲料业务主要服务于公司生猪养殖,对外销售量小,网岭伍零贰主要外销猪饲料、鱼饲料、禽饲料,对外销售的客户主要包括饲料经销商和下游养殖场。
(三)行业情况说明
(1)生猪养殖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经过几十年的行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规模化养殖加快扩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并朝着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农村部指出,2024年标准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应用,带动了行业整体素质提升,预计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同时,规模化养殖出现分工趋势,大规模企业在前端繁育环节的占比提升,中小规模的企业或养户更多参与育肥环节。(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2)猪肉需求量大,规模化发展空间广阔。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长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3)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且变动节奏加快。2019、2020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猪肉市场供给持续偏紧,生猪均价同比涨幅较大。2021年以来,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及各地新增扩建养殖场陆续投产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回升,生猪价格处于下行阶段。2022年3月底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升,4-10月快速上涨,之后在元旦前猪价再度回落。2023年以来生猪产能充裕,产量明显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报告中提到,2023年猪肉价格下降13.6%。2024年2月-8月生猪价格持续上涨,8月突破20元/公斤,为2022年1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价,9月-12月逐步回落,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2024年12月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6.46元/公斤,同比上涨12.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份猪肉价格连续上涨,6月份转为下降,上半年平均上涨3.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近三年生猪价格每年出现小周期,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近三年猪价在年内均出现了先涨后跌的走势。2022年前,四季度为传统旺季,猪价更多的表现为上涨;而2022年后,四季度旺季价格呈现下跌走势。
(4)能繁母猪存栏阶段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2024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
(5)国家出台生猪产能调控政策,推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2024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绿色区域)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2025年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时提到,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2025年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持续抓好产能调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推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并提到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举措,坚决防止出现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6)优化屠宰布局结构,引导畜禽屠宰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2023年4月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农牧发〔2023〕17号),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明显提高。优化企业布局,引导畜禽屠宰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推进畜禽屠宰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7)环保要求趋严。随着修订后的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施行,畜禽养殖业逐渐进入环保高压期。后非瘟时代,养殖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养猪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2022年8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湖南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提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从源头控制,采取合适的技术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处理,并通过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式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近两年,各地加大了对畜禽养殖环保督查和处罚力度。2025年6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查畜禽养殖污染,开展地毯式排查。
(四)市场地位
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商务部市场应急保供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一直从事供港澳活大猪业务,具有六十三年供应港澳活大猪历史的品牌优势,是内地口岸公司中主要的活猪出口商之一,是湖南省生猪出栏规模居前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2021年7月,公司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为全国获评企业中仅有的两家涉农省属国企之一,湖南唯一获评的省属国企。2022年1月,公司智慧养猪项目被评为湖南省“5G典型应用场景”。2022年3月,公司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2022年6月,公司入选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022年8月,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2024年,公司荣膺“大湾区供应链优秀品牌”。2025年5月,公司在全国猪业首届好猪苗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中荣获“金苗奖”。2025年7月,公司荣登2025中国高质量种猪TOP30荣耀榜。
2023年在农业集团的牵头下联合国内头部科研院所和种猪企业共同申报并实施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深入推进优质猪配套系的选育。公司子公司天心种业专业从事生猪育种及种猪生产,天心种业种猪产品在客户心中享有一定的美誉度,并在湖南省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天心”牌种猪荣获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品牌猪”称号。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生猪市场行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复杂形势,公司秉持“深化改革强管理,市场导向提质效”的生产经营思路,聚焦优产能、调模式、深改革,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生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同比增长14.08%;实现利润总额5789.03万元,同比扭亏;完成生猪出栏243.33万头,同比增长23.44%。
(一)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生猪全产业链企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党委书记讲授党课、专题读书班、专项部署会和集体谈话,分层分类组织总部和所属分子公司召开8场专项会议,定期发布工作提示,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坚持不懈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二是夯实组织根基。新设20个基层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中心功能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组织红歌快闪、“两优一先”风采展示、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总部第六党支部获评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初心列车永不停歇》获评全省精品微党课三等奖。三是建强精神文明。开设《非瘟防控践使命立足岗位勇争先》《榜样如炬向新而行》等微信公众号专栏,为优秀干部员工“树碑立传”。以湖南农业集团和法国科普利信集团签约为契机,在国务院国资委、央视频、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平台刊发专题报道。“生猪供港澳”入选《畜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二)突出深化改革,保障活力激发
报告期内,为有效提升管理赋能,打造更为高效的管理体系。一是优化管理架构。顺利完成与天心种业管理整合,打造精干高效型总部,将两个公司总部22个部门精简为12个。完善养殖板块生产管理体系,以扁平式片区管理形式,拆分弱化原事业部管理层级,整合新五丰和天心种业现有养殖场及代养户为1个养殖事业部、5个养殖大区和1个代养事业部。同时配套优化干部结构,优化管理决策流程,进一步理顺授权分权边界,促进管理效能提升。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配套组织变革和年度目标实现,确定“过程考成本、年度考利润”的考核方案,并对薪酬绩效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不断构建适应新五丰业务发展特点的、公平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报告期内制修订《总部薪酬管理方案、季度考核方案》、《养殖基地薪酬激励方案》、《事业部及养殖大区薪酬激励方案》、《代养薪酬激励方案》、《育肥批次奖励方案》、《养殖事业部及养殖大区本部薪酬激励方案》共6项考核方案,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同时不断优化养殖板块成本考核和性能考核体系,狠抓核心指标,重点考核,形成“定目标、干事业、拿激励”的良性循环。上半年实现养殖板块人均出栏数、饲料板块人均产量稳步提升,反映在核心指标的明显进步上,7公斤断奶仔猪成本、育肥增重成本以及养殖综合成本同比下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报告期内,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梯次人才招聘体系、后备人才选育体系、双通道职层职级体系、员工关爱计划等人才培养、储备和成长体系。
(三)突出管理增效,提升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成本管理,通过育种技术攻关、产能结构优化、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管理优化等举措,推动公司整体生产性能实现稳步提升,料肉比下降,促进养殖成本下降。一是提升生产性能,聚焦满产率、分娩率、成活率等关键指标,通过一场一策做好猪群健康管理,提升母猪健康水平,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性能。从品种、健康、胎龄等方面优化母猪结构,提升母猪繁殖性能,上半年母猪场PSY有效提升,实现仔猪成本下降。二是优化生猪产能结构,新建育肥场项目按照公司最新标准执行,对落后产能通过退出、停租整改等方式优化,提升整体产能质量。三是发展“公司+农户”养殖模式,该模式在生猪成活率提升、单位增重成本控制等指标上具有一定优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农户”存栏规模已增至42.5万头。2025年,公司积极开拓广东、江西等新的市场区域,扩大肥猪产能规模,随着市场开拓的深入推进,目前农户合作存栏规模稳步增长至69万头。上半年,代养板块出栏占比有效提升。同时,公司通过模拟代养激发员工潜力,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生产管理,将责任心与精细化管理深入结合,目前模拟代养在万头以下育肥场稳步推行,已清栏批次,增重成本降幅明显,成活率提升,提高了员工收入水平。四是优化猪场管理,加强对生产成绩差的场子的支持,从现场管理、绩效考核、设施设备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五是降低采购成本,夯实计划、物流及库存管理等基础工作,发挥技采联动和集采优势,精准把控采购节奏。玉米依托内蒙粮食产区优势提前大量收储,适时启动小麦、膨化大豆粉,葵花粕等原料替代,降低配方成本。对功能性添加剂进行第三方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上半年实现大宗原料采购、功能性添加剂以及动保产品、固定资产采购降本。
(四)突出科技赋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重点围绕遗传育种、疫病防控、精准营养和环控环保等进行专题攻关,以技术创新赋能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是聚焦品种改良。报告期内,加快更新优化种群结构,加大高繁种猪替换现有种群力度,通过自主培育加大双阴种猪群基础数量,提升高端种猪产量,加强公猪全基因组育种选育和料肉比测定,从源头改善父系基因,提高性能指标。二是加大科研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培育高繁优质猪新品系和配套系。开展高效瘦肉型猪选育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培育出优质瘦肉型父系杜洛克新品系1个,基本形成优质高产猪配套系1个。三是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依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强大技术力量,大力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已建成数个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与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报告期内,申报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项,申请3项与提升生产效率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获受理,发表科技论文1篇。
(五)突出拓展市场,提升品牌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多渠道多产品内外并举开拓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一是提升销售与管控能力。增强市场意识,踩准销售节奏,有效提升商品猪卖价;加强销售过程管控,通过安装地磅LED大屏幕和监控实现远程管控。二是采取灵活经营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加大仔猪外销力度。三是激发团队活力,生猪销售实行赛马制和末位调岗制,提升团队积极性。四是扩大客户群体,加大市场开发,生猪销售存量客户同比增加10%以上。五是多渠道拓展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出口端强化调度管理与流程优化,提升生猪出口品质,报告期内新增1家出口注册场,供港澳活猪养殖基地累计达十余家;产品端与法国科普利信合作推出法式肉类产品,丰富产品线矩阵,并持续供应藏香猪肉高端特色肉品;市场端借力新媒体平台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搭建新五丰线上平台矩阵,积极参加“湘农”直播挑战大赛,提升线上营销能力,赋能品牌价值传播。
(六)突出安全运行,筑牢发展底线
报告期内,全面统筹安全与发展。一是守牢生物安全防线。将生物安全防控工作视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做,坚决从严、从紧、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具体要求,全方位加强管理监督,生物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化,确保生产平稳有序。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环保。压紧压实各层级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全覆盖签订安全责任书,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大型专项排查、应急演练。构建环保三级管控制度和环境风险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并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及环保运营形势持续稳定。三是优化资金调度。通过归集闲置资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减少融资利息费用等方式,节约资金成本。加强资金管控,严控资金拨付计划,统筹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本期内主要业务模块完成情况如下:
1、生猪出口:报告期完成生猪出口销售收入8485.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8%。报告期出口生猪4.17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63万头,增加64.48%。出口收入增加,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出口数量增加。
2、生猪内销:报告期完成国内销售收入302083.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4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生猪出栏规模同比增长,导致收入增加。
3、饲料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饲料厂生产饲料517050.59吨,供自有猪场饲料510317.92吨,外销饲料6561.09吨,外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0.08%,完成销售收入2611.50万元。收入与上年同期比增加9.3%;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外销饲料销售量增加。
4、贸易及其他:报告期完成销售收入6229.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3.09%。销售收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贸易销售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
5、鲜肉业务:报告期完成销售收入15881.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42%。鲜肉收入增加主要是因报告期内公司鲜肉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6、冻肉业务:报告期实现销售收入5903.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44%。冻肉收入减少主要是因报告期内公司冻肉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减少。
7、屠宰冷藏业务:报告期实现销售收入2725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53%。主要原因是自营屠宰量与上年同期比下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