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煤能源(60189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分部主要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以及包括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服务和铁路运输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分部,涉及的主要行业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等。
从煤炭行业来看,上半年国内煤炭产量维持稳定增长势头,有效保障了基础能源供应,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加5.4%。上半年,煤炭进口量2.22亿吨,同比下降11.1%,整体供应结构呈现国内增量为主、进口结构性补充的动态格局。需求端面临工业用电增速放缓、清洁能源加速替代火电、传统高耗煤行业消费量下滑等压力,受供需因素交互影响,上半年动力煤现货价格降幅较大,长协、现货价格倒挂,煤炭市场总体呈现量增价跌、供过于求的运行特征。从煤化工行业来看,上半年国内化工产品产量和消费量同比增加,价格和成本均下降。2025年上半年国内尿素新增产能336万吨,全国尿素产量3545万吨,同比增长9.6%;表观消费量3588万吨,同比增长9.6%。受煤炭价格下跌以及尿素供应大幅增加等影响,国内尿素价格较2024年下半年大幅下跌。上半年国内聚烯烃新增产能633万吨,全国聚烯烃产量3539万吨,同比增长16.0%;表观消费量4187万吨,同比增长13.0%。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美国关税政策以及国内聚烯烃供应大幅增加等因素,聚烯烃价格较2024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同时,受益于煤炭等主要原料、燃料价格下跌,煤化工产品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抵减了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新修订的《煤矿智能化建设规范》《矿山装备绿色制造评价标准》等行业标准全面实施,在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推动下,全国煤矿装备制造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方向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化融合,其中智能采煤机、无人化掘进系统、矿山机器人等高端产品领域增长势头较好。行业龙头企业普遍将技术创新视为构建核心护城河的关键,加大力度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行业竞争焦点从基础的“合规达标”向更高层次的“性能领先”转变,龙头企业从“装备供应商”向“智慧矿山服务商”转型跃迁,市场格局呈现持续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
(二)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煤炭业务
(1)煤炭生产
上半年,公司聚焦生产效能与质量提升,努力克服地质条件影响,通过加强煤矿精细化管理,科学优化生产接续,充分释放矿井优质产能,稳定增加优质煤炭供给,完成商品煤产量6734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结合市场变化和客户差异化需求,严格从源头把控煤质,加大原煤入洗力度,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强化生产组织管理,着力提升劳动效率,原煤工效35.5吨/工,同比提高0.8吨/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煤矿智能化建设卓有成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有18处煤矿通过智能化煤矿验收,共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93个,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高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2)煤炭销售
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产运销协调机制作用,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全力拓市场稳规模。针对长协现货价格倒挂导致客户履约不积极的情况,逐户对接并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推动重点客户长协履约情况明显改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提煤质优布局,强化贸易合规管理,实现煤炭稳销精销。上半年,完成商品煤销量12868万吨,同比下降3.6%,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6711万吨,同比增长1.4%。煤炭销售情况表
2.煤化工业务
上半年,公司围绕“安稳长满优”目标,加强设备管理,优化装置运行,科学安排装置大修,完成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298.8万吨,同比增长2.1%。陕西公司强化大修管控,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其中甲醇装置首次实现三年一大修。鄂能化公司在全国首次实现应用国产催化剂生产聚丙烯抗冲产品,12台气化炉连续6个月在线运行创最好纪录。中煤远兴公司强化基础管理,产量和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平朔能化公司加快建设智慧工厂,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上半年,面对国内化工产品需求增速不及产能增速、价格承压等不利形势,公司加大终端客户开发力度,强化市场营销,稳固市场份额,煤化工产品实现全产精销,主要煤化工产品销量316.6万吨,同比增长2.7%。积极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及时将10.55万吨国储尿素投放市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定产品价格,主动维护国内尿素市场稳定,彰显央企责任担当。积极应对聚烯烃行业竞争加剧的局面,深入践行差异化和定制化营销战略,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提高终端客户直销率。建立滚动库存,保证产品不间断供应市场。发挥营销网络优势,优化副产品销售方式,产运销衔接更为紧密。
3.煤矿装备业务
上半年,公司装备企业积极抢抓市场机遇,科学高效组织生产,全力推进降本增效,持续深化转型升级与改革创新,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稳定提升,煤机装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公司装备企业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全力保障工期质量,累计完成煤矿装备产值48.2亿元。公司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抢抓优质订单,上半年累计签订合同总额113.51亿元,主导产品中的中高端订单占比超过85%。
4.金融业务
上半年,公司持续发挥资金精益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两大内核优势,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深化司库系统功能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积极克服利率下行等外部压力,不断加强存款业务管理,及时动态优化调整同业存款配置策略,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资金资源配置,服务集团产业结构调整。报告期末,吸收存款规模828.1亿元,同比降低11.3%;存放同业规模608.6亿元,同比降低22.0%;自营贷款规模316.1亿元,同比增长35.0%。金融业务情况表
5.各板块间业务协同情况
公司围绕发挥煤电化产业链优势,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上半年,公司生产煤炭内部自用709万吨。煤矿装备业务实现内部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8.3亿元。金融业务新发放内部贷款19.6亿元,报告期末内部贷款规模184.0亿元,通过提供品种丰富、服务优质的融资业务,协同成员单位大力推动降低贷款利率,共节约财务费用2.4亿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和生产经营目标,加强经营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并通过强化精益管理、深入提质增效努力弥补煤炭、煤化工等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影响,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19.3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05亿元,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公司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等主要业务板块均运行良好。煤炭企业扎实做好稳产稳供,积极优化品种结构,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深入推进以销定产,上半年完成自产商品煤产量6734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在自产商品煤综合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14元/吨减少收入76.39亿元的情况下,持续加强成本精益化管理,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262.97元/吨、同比减少29.91元/吨,煤炭业务实现毛利143.47亿元。煤化工企业高效统筹安全生产和装置大修,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在尿素销售价格同比下跌411元/吨、聚烯烃销售价格同比下跌274元/吨以及两厂区装置按计划大修的情况下,受益于有效的成本管控以及原料煤、燃料煤采购价格下降,实现毛利14.16亿元,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煤化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煤矿装备业务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进成套化产品销售和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巩固中高端市场和智能化升级市场,实现毛利9.51亿元,同比实现增长。财务公司围绕司库系统优化升级持续提升资金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资金集中度和运营效率保持行业领先,资产规模近千亿元,在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7.38亿元,同比保持增长,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以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和电力为核心业务,以山西、内蒙、陕西、江苏、新疆等区域为依托,以“存量提效、增量转型”为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本公司煤炭主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生产开发布局向国家规划的能源基地和中西部资源富集省区集中,优质产能占比、煤炭资源储备、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技术行业领先,煤矿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优势突出。公司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国内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王家岭煤矿所在的山西乡宁矿区是国内低硫、特低磷优质炼焦煤基地,里必煤矿所在的山西晋城矿区是国内优质无烟煤基地。公司煤炭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里必煤矿等项目稳步推进。专业精细的管控模式、精干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构成了公司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本公司聚焦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着力打造“煤-电-化-新”等循环经济新业态。煤化工业务方面,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尿素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装置长期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生产运营指标保持行业领先。煤电业务方面,公司有序发展环保型坑口电厂和劣质煤综合利用电厂,推进煤电一体化,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优势。
本公司依托矿区自身优势,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本公司露天煤矿、井工煤矿数量众多,矿井类型齐全,分布地域广泛,拥有丰富的采煤沉陷区、工业场地、排土场、地下巷道、矿坑等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以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支撑能源消纳的条件,具备发展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在中国主要煤炭消费地区、转运港口以及主要煤炭进口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在煤炭北方四港拥有行业领先的下水煤资源占比,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本公司是具有煤炭业务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能够从事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新形势下,在拓展煤矿智能化改造市场、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能效提升与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
本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保障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成果;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两化融合赋能业务提升稳步推进。
本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公司持续深入推进总部机构改革,努力打造“战略导向清晰、运营管控卓越、价值创造一流”的精干高效总部。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控及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煤炭和煤化工产品集中销售管控,财务、投资、物资采购集中管理,深化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和运营效率优势明显。
近年来,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煤炭主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公司加快推动煤炭产业向煤化工、煤电方向延伸,提升整体产业链价值增值能力,打造致密产业链,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工作,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