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集能源(60191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经营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对外销售煤炭和电力;公司业务涉及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
1.煤炭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明显增长,进口量同比虽有下降,但整体仍居相对偏高水平。1-6月份全国累计原煤产量240456万吨,同比增长5.4%,全国共进口煤炭22170.20万吨,同比下降11.1%。上半年动力煤市场供应持续宽松,但需求端支撑明显不足,价格重心整体延续震荡下行趋势,部分时段受下游阶段性集中补库及产地资源收紧等因素支撑,出现短暂小幅反弹。
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在供需格局变化、政策调控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动力煤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运行。随着迎峰度夏耗煤旺季来临,价格将小幅震荡上行,但在电煤保供政策及新能源发电增长形势下,价格上涨空间及持续性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煤炭供应方面,随着安全生产月结束和环保督察收尾,主产区煤矿开工率有望回升,产量存增长预期,进口煤量维持高位但增长空间有限,整体供应相对宽松。在需求方面,电力行业需求虽有季节性增长,但受新能源替代影响,增长幅度有限;建材、化工等非电行业因季节性淡季及企业错峰生产等因素,需求增长乏力,整体需求相对疲软。此外,政策面将继续保持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度,确保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综合分析,短期内夏季用电高峰与环保限产将支撑煤价反弹,中长期仍需关注国内产能释放、进口煤持续补充及新能源替代带来的压力,港口结构性缺货短期内或延续,供给端恢复后煤炭价格下移的趋势或将延续。
2.电力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39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5%左右。
2025年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继续快速增长,1-6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亿千瓦。其中,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2亿千瓦,同比增长1.10亿千瓦,占新增装机总容量72.4%;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255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容量17.5%。在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趋势下,火电装机占比继续下降。截至6月底,火电装机14.75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40.4%,较2024年底下降2.7个百分点。上半年,传统火电市场受清洁能源挤压明显,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发电量4.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火力发电量2.94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1.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
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级电网部分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通过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电力供需可实现紧平衡。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华东地区大型煤炭、电力综合能源企业之一,所属煤矿、电厂分布在安徽和江西两省,其中煤炭生产、销售在安徽省内处于中等规模,发电效率居于安徽省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对外销售煤炭和电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共有5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新集一矿(180万吨/年)、新集二矿(270万吨/年)、刘庄煤矿(1100万吨/年)、口孜东矿(500万吨/年)、板集煤矿(300万吨/年),生产矿井合计产能2350万吨/年。公司控股利辛电厂一期(2*1000MW)和利辛电厂二期(2*660MW),开工建设上饶电厂(2*1000MW)、滁州电厂(2*660MW)、六安电厂(2*660MW),参股宣城电厂(1*660MW,1*630MW),拥有新集一矿、二矿两个低热值煤电厂。
公司生产煤炭销往安徽省内及省外周边区域,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化工等行业,运输方式以铁运为主,汽运为辅,在区域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稳定,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狠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点做好深化内部改革,紧抓布局优化和生产组织,强化经营管控,狠抓降本增效,拓展煤电联营规模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形势的总体稳定。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党的领导为保障,全面聚焦“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做强做优煤炭电力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逐步开创煤炭、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品煤产量993.72万吨,同比增长6.16%;商品煤销量943.37万吨,同比增长3.63%;上网电量62.78亿千瓦时,同比增幅44.22%;实现营业收入58.11亿元,利润总额14.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20亿元。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储量优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淮南新集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5〕2633号),公司矿区总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含煤面积684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01.6亿吨,资源储量约占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总资源量的40%。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矿权内资源储量61.85亿吨,现有矿权向深部延伸资源储量26.51亿吨,共计88.36亿吨,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区位优势。公司地处安徽省中部,紧邻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东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及发展对电力能源供给保持长期需求,公司贴近主要客户所在地,运输距离较西北及北方煤炭生产基地相比近1000公里以上,具有供应灵活和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所属矿区内铁路运输十分便捷。
(三)煤种优势。公司所产煤种属于气煤和1/3焦煤,质量稳定,具有中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本质特征,是深受客户青睐的环保型煤炭商品。全硫含量低的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燃煤热效率较高且节省环保费用优势,特别是可以降低脱硫装置的投资。
(四)管理优势。公司在建立之初,曾因创造性地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创造了闻名全国煤炭行业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经验,并于2007年整体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具备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公司持续强化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煤质管理、投资管理等,努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煤电一体化优势。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建设新型煤电一体化基地。目前,公司控股的利辛电厂一期、二期和参股的宣城电厂一期、二期已投产运行,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约50%,开工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后续电力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公司煤炭产能和电力装机将逐步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