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连云港(60100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从事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面临百年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稳固,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双碳行动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港口主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2025年1-6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03亿吨,同比增加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7.03亿吨,同比增加2.5%;2025年1-6月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7.38亿吨,同比增加1.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4.57亿吨,同比增加1.6%。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于2001年10月成立,目前经营范围为:码头和其他港口设施经营;为旅客提供候船及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港口货物装卸、仓储服务;船舶港口服务业务经营(仅限为船舶提供岸电);普通货运;港口机械、设施、设备租赁、维修服务;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工索具制造、销售;散货包装服务;实业投资。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核心业务为海港码头货物的装卸、堆存及港务管理业务。
公司拥有近40个通用和专业化泊位,参股经营4个集装箱泊位,5个铁矿石专业化泊位,控股经营两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作业的货种主要有铁矿石、煤炭、有色矿、红土镍矿、钢铁、胶合板、机械设备、粮食、氧化铝、焦炭、集装箱等。
公司所在的连云港港是我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也是重点规划发展的12个国家级区域性主要枢纽港口之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聚焦连云港港口,共同聚力连云港战略支点建设,为中亚国家打造货运物流一体化最便捷的出海口,推动连云港港口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为:为客户提供港口装卸、堆存、综合物流及相关港务服务,收取港口作业、物流运输等费用。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国内外经济增速和对外贸易状况决定了港口航运行业的发展速度。二是公司经济腹地集疏港货物的生成量直接决定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和业绩。三是公司硬件功能提升和服务范围、服务模式的拓展,是驱动业绩不断向好的内生动力。四是港口港际之间的充分竞争,不断增加新市场开拓和现有市场份额固守的难度。
港口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贸易开放自由程度、地缘政治稳定趋势等因素密切相关。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在我国国家战略性政策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港口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和使命。《意见》提出,要促进降本增效,促进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推进陆海联动、江河海互动、港产城融合,打造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一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成为我国各港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随着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连云港港作为“一带一路”支点的作用日益突显,公司通过管理提升,资本合作等方式,着力打造创新、绿色港口,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好的融入和服务长三角经济带,为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6月份,公司紧扣“高质发展、转型升级”主题主线,在资本运作、项目建设、规范运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受到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未能达到预期水平。截至6月末,公司累计完成吞吐量3945.93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降低0.61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42亿元,同比降低0.38亿元。
上半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叠加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环保约束趋严及产能优化政策推进等多重因素,致使区域竞争愈加白热化。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显著承压,国内需求不足,贸易市场行情低迷,大宗散货市场持续疲软,1-6月仅完成2033.1万吨,同比降幅13.45%。其中,随着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加,火电发电量持续下降,加之报告期进口煤炭价格倒挂等因素导致国内煤炭需求收缩,1-6月煤炭仅完成810.86万吨,同比降幅23.03%;腹地主力钢厂铁矿石需求减弱,1-6月铁矿砂仅完成802.02万吨,同比降幅10.35%。客运方面,受港际竞争、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影响,1-6月旅客量完成31957人次,同比降幅32.02%。在大宗散货吞吐量和旅客量下行的情况下,公司紧盯件杂货进出口市场,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报告期,机械设备、胶合板等件杂货吞吐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风险挑战叠加,困难和机遇并重,公司紧盯市场动向,科学研判形势,积极解题破题,着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力保稳健经营,力争稳中求进。
(一)高效整合生产资源
提速基础建设。紧密围绕公司发展规划和实际经营需要,2025年公司年度投资计划6.52亿元,1-6月累计实施投资计划121项、投资金额3.6亿元。积极做好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旗台作业区81号82号泊位20万吨级改扩建项目已获得新增海域用海及岸线批复并完成海域权证办理,后续做好环保方案比选报告完善工作;为提升墟沟西作业区的铁路滚装集港能力,新建墟沟西12道13道东端移动卸车作业平台,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调研、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后续推进项目招标工作;加快平泽航线运力更新项目,船舶建造项目8月份完成招标工作。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根据环保治理要求及堆场环保条件改善需求,墟沟东作业区新建防尘网工程于3月正式开工,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顺利通过监理预验收。
加速港口升级。设备升级助力绿色港口。着力提升码头装卸能力与安全水平,优化码头能效体系,加快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公司与设备厂家联合设计开发了国内港口首台自动化卸车清扫一体机,实现煤炭卸车与余煤清扫连贯运行,螺旋卸车效率提高约30%,余煤清扫效率提高约50%,车厢清扫后余煤小于200kg,标志着连云港港火车煤炭卸车作业加速实现自动化转型。有序推进83台老旧搬运设备更新升级,1-6月已完成电动正面吊、平板车、洗扫车等12台新能源设备购置,全部升级后现场物流组织效率可提升30%。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港口。有效提升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上半年完成东方公司3个作业区中控室改造招标工作;优化全面预算系统合同管理模块,全面预算与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升级改造已完成,目前该功能模块已上线测试运行,以合同为抓手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约束,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协同共享。推广变电所智能管控的应用,实现墟沟西、墟沟东作业区智能变电所的全覆盖,有效减少事故发生。
(二)稳步推进资本运作
深化合资合作。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资本合作为纽带,与上海港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合作。上半年,两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向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事宜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并于6月30日完成股份过户登记并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持续提升滚装业务拓展能力,全力推进与上海海通码头公司共同组建滚装合资公司事项。
强化资金管理。提前做好融资计划,合理安排融资时点,准确抓住资金市场低利率窗口期,上半年完成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工作,发行利率1.95%,创公司发行同类产品最低利率,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充分利用公司授信资源,将部分流贷置换为利率更低的借款。通过超短融的发行和流贷的置换,公司平均融资成本显著降低,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200.81万元。
(三)系统优化运营管理
增强内控管理。坚持规范治理,强化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新〈公司法〉配套制度规则实施相关过渡期安排》《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要求,取消公司监事会设置,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同时对公司章程、部分治理制度进行修订,涉及《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等46项,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及分公司、控股子公司业务行为,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全面做好内部审计、法律事务、内控制度等方面工作,1-6月份开展工程项目决算审计343项。扎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常态化做好应收账款管理,上半年公司资金总体回收情况良好,无新增问题债权。
坚持政治统领。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学习贯彻,上半年共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其中开展交流研讨2次,开展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6次。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最新要求,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以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加强了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积极推进党建文化、廉洁文化等品牌打造及活动开展,推进重点项目党业融合,围绕防风抑尘网建设项目,推动创建集团“三旗”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