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鹏辉能源(30043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8:35: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鹏辉能源(30043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持“做好产品、高效运营、成就客户”的市场战略,贯彻“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客户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首选储能电池供应商、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智造商。

    公司坚持科技驱动发展,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全球电池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人用得起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据SMM、Infolink统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九,小储(含户用储能、通讯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上半年公司第五次蝉联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并荣获起点锂电“2025中国两轮车锂电池技术领导品牌”称号。

    (二)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双碳”目标推动储能装机增长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双碳”目标持续深化的推动下,储能电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美国及欧洲作为核心增量市场贡献主要需求,中东、澳洲、东南亚与南美等新兴区域项目储备快速扩充,工商业储能需求显著释放。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且政策驱动明确的储能领域,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及能源转型刚性需求支撑下,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电源侧储能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以上半年为节点的并网电价机制调整,促使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集中安装;电网侧储能受益于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与现货市场交易规则的落地,收益模式日益清晰,装机占比稳步提升,标志着行业从“被动配套”向“主动调节”转型;用户侧工商业储能需求强劲,商业模式由单一峰谷价差套利逐步拓展至需量管理、虚拟电厂聚合等多元化路径,市场成熟度持续提高。

    国际市场同步呈现积极态势,美国市场依托《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ReductionActof2022)的长期政策红利及电网现代化需求,增速保持高位,后续需关注政策变动及关税影响;欧洲市场在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大型储能装机延续增长趋势,户用储能需求稳步复苏;中东、澳洲、东南亚及南美等新兴区域项目储备规模持续扩大,工商业储能成为增长新引擎。

    2、智能化带动消费电池稳定增长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池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趋势下,需求日益增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及快充技术成为核心发展趋势。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及新型显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推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终端产品快速迭代,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同时,全球供应链重构与消费行为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影响,促使终端品牌商加速技术升级与体验优化。中国受国家消费电子补贴政策及消费升级趋势驱动,上半年消费电子市场消费增速显著,带动消费电池需求增长。

    3、电动化进程加深促进动力电池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渗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据SNEResearch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同时电动化浪潮正加速向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拓展。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全球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作为核心市场,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推动下,上半年销量达3232.5万台,同比增长29.5%(奥维云网),同时钠电池技术成为两轮车企业技术应用方向;在商用车领域,上半年全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达36万台,同比增长57.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换电重卡成为市场主流选择之一;启停电源市场随汽车保有量提升持续扩张,锂电池应用占比提升;在新兴领域,无人机产业在低空经济政策推动下,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此外,电动专用车在低碳政策推动及L4级自动驾驶场景化应用普及下保持稳定增长;电动船舶在港口、内河航运等场景加速推广,进一步拓宽动力电池应用边界。

    (三)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电池等)、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游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下游主要应用于储能、消费数码、轻型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处于电池产业链的中游。

    1、锂离子电池业务

    (1)主要产品:按照正极材料分为:钴酸锂系列产品、磷酸铁锂系列产品、三元材料和多元复合锂材料系列产品;按照产品形态分为:圆柱、方型、软包系列产品。

    (2)主要用途:储能(含UPS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备用电源、便携式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新能源汽车(含低速车、乘用车、重卡、专用车、客车、大巴车等),轻型动力(电动两轮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消费数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充电宝、安防、智能物联、灯具、电子烟、ETC、蓝牙设备、智能穿戴等)等领域。

    (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客户。

    2、一次电池业务

    (1)主要产品: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电池等。

    (2)产品用途:主要应用于电动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仪器仪表、RFID技术产品、医疗器械、消费数码等领域。

    (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或以自主品牌配套销售。

    3、钠离子电池业务

    (1)主要产品: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型钠离子电池。

    (2)产品用途:主要应用于储能、轻型动力等领域。

    (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客户。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秉持市场驱动研发、技术引领产品的理念,在电池技术领域深耕24年。产品矩阵涵盖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及动力电池,是全球电池品类最齐全的制造商之一。基于对电池核心材料及工艺的长期研究,公司持续推动技术迭代,积极引入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开发创新产品。凭借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产品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可靠性和创新性支持全球能源转型。

    1、创新驱动发展

    公司作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网络,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及五大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900余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参与编制中国储能领域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GB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并成为首批通过产品测试的企业。公司通过与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形成从材料研发到工艺优化的完整技术链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推出590Ah/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产品,600+Ah电芯通过纳米盾技术、凝胶阻燃电解液技术及蜂巢碳冷技术三重防护体系,实现隔膜、电解液、导热结构的创新升级,构建电芯安全壁垒。该产品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能效超96%、循环寿命超万次,显著降低生产及集成成本;工商业储能产品“擎天520储能柜”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能效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产品整体能效达90%,配套GREAT系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能源服务体系;大圆柱HOME系列电池第三代结构产品规模量产,大量用于小储领域;针对机器人应用场景,公司开发小圆柱电池产品,通过高镍三元正极与新型硅碳负极材料体系的协同应用,结合全极耳技术,实现能量密度310Wh/kg、最大持续放电倍率12C。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开发多形态产品:圆柱钠电池采用全极耳设计,通过超导SP应用实现石墨烯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能够20C高倍率持续放电,满足启停等细分场景需求;方形钠电池通过界面结构优化实现循环寿命突破万次,能效达95%以上,高度适配储能应用场景。同时,公司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未来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2、制造规模优势及极致的品质管控

    公司已建立覆盖全球的9大生产基地网络,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推进全球智能制造战略。目前,广州、珠海、驻马店、常州、柳州、佛山、衢州、越南等8大数智化生产基地稳定运营,青岛基地已准备投产。公司依据国际先进标准完成自动化与数字化升级,实施全流程MES管理系统及可追溯体系,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储能电芯全自动化生产率达95%。同时,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尼、印度、土耳其、西班牙、智利等9大储能核心市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构建本地化服务支持体系,深度服务全球客户。

    在质量管控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制造体系:从电芯到系统层面,实施200余项安全设计技术及1300余个质量控制节点,通过电气原理、结构设计、热管理、火灾抑制、环境适应性及功能安全等多维度验证,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ATF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取得UL、RoHS、CE等国际标准认证,以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743-2006强制安全认证和国军标GJB9001B认证。在储能领域,产品通过GB/T36276、IEC62619、UL1973、UL1642、UL9540A、UN38.3等系列认证,可出口至欧洲、北美、澳洲、日本、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具备全球竞争力。

    3、全产业链布局,锻造供应链韧性

    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通过参股上游矿产、正负极材料、电解液、EMS及铝壳制造等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有效保障核心原材料及电池关键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的稳定供应与成本优化。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市场延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海外户储电池市场复苏明显,但竞争依然很激烈,电芯价格依然很低,公司努力拼搏,抓住商机,向上跃升,实现整体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30069.03万元,同比增长13.99%。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22.67万元,同比下降311.68%。

    2025年,公司持续推进“低空飞行”战略实施,以技术贴近市场、产品贴近客户为原则,整合研发-生产-服务全价值链体系,通过产能提升与品质优化,高效响应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与服务。

    在储能电池领域,公司严格执行“做强储能”方针。大型储能业务采取双轨策略:一方面深化与全球领先储能产品集成商的战略合作,从电芯供应延伸至新产品联合定义,共同开发600+Ah大电芯,为TWh级储能市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紧抓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辅助服务机遇,高效推进多地新能源配储及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建设,支持大理祥云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并网运行,并与国内外多家客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工商业储能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落地全国最大规模用户侧储能项目(四川广元,一期100MW/400MWh),并加速全球化布局,产品覆盖欧美、东南亚及南美等高增长区域,同时通过持续优化GREAT系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深度融合AI算法实现从硬件设备到全生命周期智慧能源管理的升级,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户用及便携式储能业务与全球头部企业保持稳定合作,终端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根据SMM、Infolink统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位居全球户小储(含户用储能、通讯储能)储能电芯出货量前三。

    在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依托技术预研与柔性制造能力,持续提升智能音频设备(TWS耳机、高端音箱)、电子烟电池、个人护理及智能家居等细分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开发高能量密度、低膨胀率、支持超低温放电的电池产品,有效适配5G、物联网及人工智能设备各项严苛需求,多个细分市场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加速全球化制造布局,持续优化产能结构,越南生产基地实现稳定运营,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与响应效率。报告期内,消费电池业务毛利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整体业务稳健运营。

    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贯彻执行“细分动力”战略,聚焦两轮车、专用车、无人机、重卡、船舶及换电等高潜力细分场景,通过深度定制化技术方案拓展应用边界,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并挖掘增量市场空间。报告期内,与优质客户就两轮换电、锂电重卡启驻一体化电源方案等领域达成长期合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鹏辉能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