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航天动力(60034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泵及泵系统、液力传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工程项目的承揽,业务涉及矿山、能源、化工、水利、电力、冶金、消防、交通和军工等多个行业领域。
(一)泵及泵系统
公司泵及泵系统产品品种较多,包括工业往复泵、长输管线输油泵机组、高压煤浆泵、大型水利泵、中小型水轮机、中高端消防泵以及泵动力端(电机)系列产品。
煤炭和原油开采:公司在采油工艺用泵、煤层压裂泵组、油田注水泵撬、矿山深井排水泵等细分市场占有重要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中国煤炭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24.0亿吨,同比增长5.4%,主产区如山西、新疆贡献显著。进口煤炭量则因需求疲软和价格因素同比下降。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为1.08亿吨,同比增长1.3%,原油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大庆油田等主力油田贡献显著。公司上述产品在煤炭和原油开采等市场保持稳步增长。
石油化工:公司在长输管线输油泵、化工流程泵的老市场的基础上,正积极拓展隔膜泵产品在石化行业的推广。2025年上半年,石化行业呈现出成本优化、供需格局改善、存量竞争加剧的特点,行业整体处于转型与调整期。2024年国内炼油产能9.23亿吨,2025年政策要求控制在10亿吨以内,未来新增产能仅5800万吨,行业扩能接近尾声。政策推动淘汰低效产能,叠加“反内卷”政策,预计2027-2028年可能出现炼能负增长。石化行业将受到政策落地、需求恢复及海外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公司长输管线输油泵和化工流程泵订单降幅较大。
现代煤化工:公司积极开展高压煤浆泵整机国产化的推广工作,同时不断推进化工流程泵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我国传统能源“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瓶颈难以突破,但是能源消费将持续刚性增长,发展煤化工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上半年我国煤化工行业在产能过剩与政策调控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出激烈竞争格局,产能过剩直接引发了价格内卷式竞争,多数化工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企业普遍“增收不增利”。尽管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上半年煤化工领域的新增项目投资仍保持强劲势头,投资方向明显向高端材料、低碳技术和产业集聚转变。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项目落地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疆凭借煤炭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全国煤化工核心承载地,煤制天然气、烯烃等产能占比全国领先。陕西、内蒙古依托大型煤化工项目,推动煤炭从燃料向高附加值原料转型。公司高压煤浆泵相关产品在煤化工市场有序推进中,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水利水电:公司低扬程大流量调水泵、大型蜗壳泵等泵产品在国内水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中国水利水电行业在投资规模、重大工程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引江济淮二期等工程加快建设,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安徽江巷灌区等10项重大工程新开工,区域水利工程加速落地。上半年的公司水利设备产品订单稳中有增,但是水利项目大都属于长周期性质,由于项目资金到位问题,行业上半年新上马的项目较少或者项目审批延期。
电机:公司的高压工业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矿行业领域。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度工业节能监察通知》,重点监察电机、变压器等用能设备能效,要求淘汰低效设备,推动企业加快更换高效节能电机,促进节能电机市场渗透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国内高压电机市场呈现“高端加速、低端出清”的鲜明特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生存压力。受制于品牌影响力和产能规模,公司高压工业电动机产品上半年订单出现下滑,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液力传动系统
公司液力传动系统主要配套于非公路车辆(内燃工业车辆、装载机等)和乘用车及特种车辆领域。
工业车辆:公司液力变矩器产品在工业车辆主要配套中高端的大吨位内燃叉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国内叉车总销量73.93万台,同比增长11.7%。电动叉车仍是增长主力。2025年内燃叉车行业在国四标准的强制要求下加速技术升级,但受电动化替代和“油改电”模式冲击,市场占比逐步缩减。未来内燃叉车将在特定场景(如重载、极端环境)保留份额。公司液力变矩器主要配套中高端大吨位工业车辆,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港口、码头等,上半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在主要客户的市场份额得到大幅提升。
工程机械:公司工程机械自动变速箱用液力变矩器产品在工程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国内工程机械用钣金液力变矩器龙头企业。2025年1-6月,全国挖掘机销量12万台,同比增长16.8%,其中国内销量6.5万台同比增长22.9%,出口5.5万台同比增长10.2%。1-6月全国装载机销量累计销售6.5万台同比增长13.6%,国内3.5万台同比增长23.2%,出口3万台同比增长3.71%。工程机械行业受到了内需驱动拉动,例如基建投资(大型水利工程等)、城市更新政策及设备更新周期(2019-2022年存量设备进入替换阶段)共同推动了国内需求;另外国外需求比较韧性,新兴市场(东南亚、非洲、拉美)基建需求爆发,出口结构向高吨位、高附加值机型优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基建投资、出口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稳步复苏,预计下半年工程机械需求有望继续回升。公司钣金型液力变矩器高效节能,主要应用于高端工程车辆和国际市场,下半年部分国际战略客户的订单将进行批量交付。
乘用车:公司的汽车液力变矩器配套于国内头部的AT、CVT变速箱生产厂家。2025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创下了历史新高,燃油车销售871.6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55.7%,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44.3%,两者维持接近1:1的平衡格局。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为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出口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传统燃油汽车累计出口202.3万辆,仍是出口主力。中国燃油车市场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仍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吉利、长安、奇瑞、长城四大自主品牌车企凭借燃油车业务实现逆势增长,燃油车稳固了基本盘。国产自主燃油车品牌的稳定发展,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配套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乘用车液力变矩器不断释放产能潜力,降本增效,保持了行业竞争力,销量稳步增长。
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石化网、水利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政府和行业协会、专业的行业网站等。
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水利基建工程单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整车厂等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泵及泵系统产品合格供应商,可定制生产水利水电工程用大型水泵及水轮机组,市政工程用大型循环泵组及石油、矿山、消防等领域泵类产品,已经形成了涵盖中高端消防泵、工业往复泵、长输管线输油泵机组、大型水利泵、水轮机以及泵动力端(电机)的系列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泵系统产品整体新签合同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公司内部业务转型影响,电机产品、输油化工泵产品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往复泵产品新签合同增长超20%,大型水利泵新签合同增长4%。
公司液力传动系统产品处于国内自主品牌变速箱企业零件供应链中,在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公路车辆、井下运输及铲运设备、特种装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报告期内,液力传动产业新增订单增长6.8%,大功率液力变矩器新增订单约1500万元,工程变矩器直接出口国际市场产品同比增长28%,乘用车变矩器对战略客户东安动力的新增订单同比增长360%,持续保持较高的批产能力。
公司节能板块压缩了原节能工程等非核心业务,专心发展氢能产业,为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氢能设备制造能力培养,围绕液氢储运设备开展能力建设,已基本具备液氢罐箱和车载液氢瓶的生产制造条件。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公司严格落实国资委相关要求,认真履行证监会相关规定,全力以赴开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上半年紧密围绕“聚焦主业做优存量、强化主业拓展增量”战略主线,紧扣“改革创新、决战决胜”的发展主题,按照公司年度工作会部署,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细致制定实施计划、逐级分解责任抓落实,加快打造公司良性、可持续发展格局,全力以赴决战决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73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有下降12.88%,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机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公司电机产品收入下滑。二是大型水利泵产品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近几年最高,报告期内收入虽同比下降,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水利泵产品在手订单额较大,大项目在用户总体牵引下实施周期较长,导致结算时间较长。三是公司积极进行业务转型,主动压缩毛利率较低的输油泵、化工泵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机产品受产品转型及客户订单变更影响毛利下降,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二是乘用车变矩器规模化增长仍未达到预期;三是受投资者诉讼计提的预计负债等影响非经营性损益。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业务方面,水力产品上半年中标6个千万级项目,在出口业务方面取得突破,中标乌兹别克某泵站重建项目。电机产品签订直接出口哈萨克斯坦高压电机合同。往复泵产品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2%,在煤炭、油田领域持续发力,增长1300余万元。工程变矩器与两家国外主机厂确定合作计划;连续两年获得战略客户卡特彼勒卓越供应商认证。乘用车变矩器上半年东安6AT小扭矩项目批量生产,荣获东安动力颁发的供应商最高奖项“优秀供应商”称号。大功率液力变矩器获得批量订单;双变国产化项目实现新车型样机配套。氢能产业加快推进在建在研项目,1000套/年液氢瓶产线落成,40呎液氢罐式集装箱下线,基本具备液氢罐箱和车载液氢瓶的生产制造条件;完成首台200方创新方形槽的加工制造。
管理方面,公司加快改革部署,落实公司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推进资产布局调整与业务转型升级,打造“三板块、一核心”的发展格局。整合液力传动产业及机加配套业务优势资源,成立西安元新航天动力流体装备有限公司,推进形成液力传动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推行单元经营模式实践,明确公司及子公司各经营单元的责、权、利,激发内部活力与创造力;持续深化创新改善,发挥全员智慧力量。总结上年实践经验,查摆问题漏洞,修订发布制度文件。围绕消除管理痛点以及推进技术、工艺、采购降本等方面,开展创新改善项目备案,加大力度调动全员参与,打造长久的创新改善文化;深刻总结“十四五”,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布航天动力“十五五”规划论证编制工作方案(司经〔2025〕33号),初步构建公司“1+3+5+N”规划体系。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平台优势。公司作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推动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将公司产业做精做优做强。
2.技术优势。公司以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技术为依托,始终坚持以航天液体动力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公司的大型水利泵、往复泵、消防泵炮等泵系统,工程变矩器、乘用车变矩器等液力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高温耐磨油浆泵”产品顺利通过出厂评审,标志着公司在煤制油及炼化高端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离合闭锁与钣金冲焊型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高效节能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液力传动产品开发系列化型号达22个,产品类型持续丰富。
3.体系优势。公司秉承航天工业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以ISO9001质量体系、IATF16949质量体系和GJB9001C为基础,形成了规范的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的质量体系和供应体系;同时公司完善的党建体系,能够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基层组织优势助力业务拓展,人才队伍优势助力市场竞争,思想政治优势助力文化建设,纪律监督优势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4.文化优势。公司以航天“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及“务实、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承担着对环境、员工、客户、供应商、股东的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建立了有效的载体,公司上下齐心合力,共同为企业发展壮大贡献力量。报告期内,在全公司范围内持续营造全员创新改善的氛围,开展创新改善奖项评选,打造良性的创新改善文化。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