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远航精密(833914)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7:22: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远航精密(833914)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电池精密镍基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精密导体材料制造的企业,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经验积累,具备多种技术规格的镍带、箔以及下游精密结构件一体化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主要产品镍带、箔及精密结构件主要作为连接用组件用于锂电池等二次电池产品中;少部分作为复合材料用于金属纪念币行业。公司主要产品下游终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储能、航空航天、金属纪念币、制氢设备等领域。

    1、盈利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以自身技术优势和规模生产为基础,立足于精密导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采购电解镍及其他材料,为客户提供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产品获取合理利润,为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储能、航空航天、金属纪念币、制氢设备等领域提供配件及支持。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电解镍,属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透明,公司主要通过贸易公司进行采购,与主要供应商均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能有效保障主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和生产经营计划来组织当期的生产,生产部门据此将原材料需求汇总至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库存量和原材料需求情况来制定当月和次月的采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采购。公司对主要原材料电解镍设有一定量的备货,当备货量低于一定量时,生产部门会通知采购部门补足近期生产所需。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镍带、箔产品由远航精密生产,精密结构件产品由金泰科生产。

    生产部门根据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及安全库存标准组织生产,品质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和工艺纪律进行监督检查。公司生产管理体系以精益生产为基础,以保证产品的高度一致性。生产部门定期按各车间的产量、成材率、合同交货率、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等相关指标对其进行统一考核。

    4、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对外销售产品。公司销售镍带、箔产品时,采用“镍价+加工费”的定价模式,销售人员与客户就规格、数量等确定后,客户直接向公司下达订单,销售价格以市场上公开的镍价为基础,根据产品规格、加工工序和工艺的难易程度并合理考虑利润空间加成一定比例而定;公司销售精密结构件产品时,销售人员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后,根据生产、技术部门的反馈,与客户确定产品的规格、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事项后再行签订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的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凭借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精准发力和经济结构的内生韧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公司深耕精密镍基导体材料领域,实施垂直一体化发展战略,立足镍带、箔等核心产品,积极拓展下游精密结构件市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了业务的稳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09.23万元,同比增长25.38%;实现归母净利润3095.82万元,同比增长3.49%;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6.96万元,同比增长15.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999.42万元,同比增长16.2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97.16万元,同比下降128.9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8164.4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3761.81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64%。

    公司一直专注于镍基导体材料和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始终坚持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及品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形成了以镍基导体材料熔铸、轧制、分切及精密结构件制模、冲压、焊接、模切等为核心的完整技术体系,以垂直一体化为战略路径,实现从材料到结构件的全链条控制,具备“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定制”的高端产品服务能力,在成本控制、响应速度和工艺协同方面优势显著。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制氢设备、铸币等领域,同时公司密切关注下游产业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依托一体化优势,持续拓展产业链深度与市场边界。

    在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内部流程的规范和透明度,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高效性。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更好地管理风险,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

    (二)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池精密镍基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业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代码为“C3985”。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务属于国家鼓励和扶持的行业,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及指导性文件的推出,为公司所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根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纯镍,镍合金丝,线、棒、管、带、板等型材,印花镍网,镍基合金”属于新材料产业中的“3.2先进结构材料产业-3.2.2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新型片式元件、新型连接元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1.3电子核心产业-1.3.3新型元器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镍带、箔业务属于新材料范畴,精密结构件业务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范畴。

    本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与电池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精密结构件组成。精密结构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终端应用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壳体、盖板、连接片和安全结构件等种类,起到传输能量、固定支撑、外观装饰等作用,也是电池安全防护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电池应用环境的不同,电池精密结构件需要具备可导电性、可焊接性、可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因而对精密导体材料的性能和技术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密镍基导体材料制作的精密结构件,凭借其突出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电池用连接片、汇流排、极耳、氢能源电解槽用电极材料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上游镍价波动逐步趋稳

    公司主要原材料电解镍价格在经历2022-2023年的大幅下跌和2024年逐步趋缓走势后,2025年上半年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整体价格重心有所下移。生意社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镍价较年初下降2.45%,较去年同期下降9.93%。一季度印尼镍矿定价机制调整、雨季制约出矿等因素支撑镍价震荡上行,二季度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及地缘冲击升级,下游悲观情绪蔓延,镍价逐步回落。

    2、下游应用多行业兴起

    公司的镍带、箔主要作为电池电芯的极耳材料、引流材料、电池精密结构件加工材料、金属纪念币复合材料、氢能源电解槽重要部件。公司的精密结构件主要具有导电连接、热敏保护等功能,直接应用于电池模组和PACK配件的制造上,根据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镍结构件和非镍结构件,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动力和储能等领域电池上,以锂电池应用领域为主。相关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与终端应用领域的规模直接相关,终端应用领域的景气度及规模决定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行业的市场空间。

    (1)电池应用:多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下游多行业需求激增驱动电池产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装机量激增成为核心驱动力;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及商业化加速下快速扩张。此外,AI笔电、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长,带动3C数码电池需求。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与电动工具市场的复苏也贡献了多元化应用场景。

    2025年上半年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波动刺激下的备货需求,锂电池市场规模在国内企业的产销增长带动下,同比增长明显。ICC、GGII等机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986.5Gwh,同比增长48.3%;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超1400GWh。

    ①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动力电池装机量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需求带动下,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477GWh,同比增长49%,GGII预计全年出货量超960GWh。

    ②储能电池

    储能受抢装备货等多原因影响增长强劲,带动上游电池出货量激增。2025年上半年国内大储市场受136号文件取消强制配储的影响,5月底前的抢装行情对上游电芯需求增加明显,同时全球新兴市场超大型储能项目交付加速,美国受IRA法案修订及关税的多重影响,囤货和提前交付的情况明显。ICC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58GWh,同比增长106%,其中国内厂家储能电池出货252GWh,同比增长109%。

    ③消费类电池

    新技术和以旧换新释放需求,消费类锂电池有望保持增长。消费类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激发消费活力,AI手机、AIPC的普及浪潮推动存量设备更新换代,同时无人机、AI学习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品类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电子市场延续上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走势,带动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超25%。未来随着需求的不断释放,AI、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拓宽,消费类锂电需求有望保持增长。

    (2)氢能应用:政策助推产业发展提速

    氢能产业的发展也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制氢设备的大型电解槽采用的电极大多为镍基,具体包括纯镍网、泡沫镍、以纯镍网或泡沫镍为基底喷涂高活性催化剂。镍基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还能在碱性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促进水电解反应的进行。

    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能源,氢能因其清洁、环保、高热值等特性,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预测,到2050年氢能有望满足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12%-13%,突显其作为未来能源支柱的巨大潜力。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5年上半年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1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明确将氢能由危化品管理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能源局在6月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将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据TrendBank统计,2025年1-6月,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共43项,招标规模(含公开招采、邀标、议标、直接签约等)达2467.93MW。其中,中标规模为2441.93MW,较去年同期增长369%。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