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史丹利(00258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1:15: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史丹利(00258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39亿亩,较上年增加5.7万亩,实现持平微增。在25个夏粮生产省区市中,有20个省区市播种面积实现增加,其中安徽、河北、山西、四川分别增加17.5万亩、15.1万亩、11.2万亩和10.8万亩。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国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及产量亦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化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政策引导方面,2025年上半年国内化肥行业在“保供稳价”政策框架下保持稳定运行。国家持续强化“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政策导向,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多方面保障化肥供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5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达2133.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9.2%。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份国内复合肥产量3116万吨(实物量),高于去年同期140万吨,增幅达4.7%。

    原料价格波动仍是影响复合肥行业经营的核心因素。上半年,受供需矛盾、出口政策博弈及国际能源波动等因素影响,尿素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的剧烈波动行情;磷酸一铵和钾肥价格则持续上涨,主要受硫磺价格攀升、磷肥出口政策调整、国内钾肥减产、钾肥进口货源紧张及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原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企业经营产生了多维度影响:成本端,原料价格高企推升了复合肥成本,原料价格波动加剧了原料采购难度和库存管理压力,复合肥企业采购趋于谨慎以避免高位囤货;需求端,原料价格波动叠加天气因素影响,导致下游需求释放延迟、销售发货滞后,复合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蓄水池”功能。在此背景下,复合肥行业经营压力显著增加,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加速出清,头部企业凭借渠道、品牌及产业链等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政策驱动下的化肥绿色转型成为化肥行业核心发展方向。从政策环境看,“化肥零增长”政策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部“减肥增效”行动持续推进,推动行业向高效、低碳方向转型,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千万工程”经验的推广,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施肥环节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推动复合肥产品向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升级,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化肥出口政策的审慎调整对磷肥行业经营形成积极支撑。2025年上半年,国家对化肥进出口政策的审慎调整,有效缓解了磷肥企业成本高的压力,同时减轻了库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磷肥企业盈利能力,促进磷肥企业上半年经营业绩改善。

    (二)报告期内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见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刊登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相关内容。

    (三)公司在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情况

    1.业绩呈现量利双增,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复合肥核心业务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1亿元,同比增长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增长18.9%。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53元,同比增长20.45%,为股东创造了良好的回报。

    产品销量的持续增长是业绩提升的核心动力。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持续通过渠道下沉和终端网络建设,实现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上半年新型肥料销量增加,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产品结构,带动了利润增长。

    2.渠道网络深度下沉,终端营销效能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渠道下沉战略,上半年终端网点数量稳步新增,市场覆盖广度与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上半年公司继续积极开展新客户开发工作,新客户数量持续增加,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上半年公司“万吨县”建设成果丰硕,“万吨县”数量持续增加带动了销量增长,充分彰显了重点市场的强大增长潜力,渠道网络的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在终端营销方面,公司上半年加大推动力度,农技会议召开场次持续增加,其中示范田观摩会占比不断提升。通过示范田观摩会的直观效果展示与专业技术讲解,有效增强了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打造丰收节IP,借助国家级平台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在终端网点开展终端亮化竞赛,显著提升了终端形象与品牌辨识度,为产品销售搭建了优质的展示与推广平台。

    3.产供销协同持续深化,原料采购供应链不断优化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上半年继续深化产供销协同模式,以灵活应对原料采购节奏、销售发货周期和生产排单计划的动态变化,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在原料采购环节,公司通过不断优化采购渠道、创新采购模式,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了原料稳定供应和生产连续性,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磷化工新项目经营转好,园艺肥业务持续增长

    松滋新材料公司在第二季度迎来经营转机,上半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磷肥、复合肥、精制磷酸等装置保持高位开工,产销量稳步增长。受益于磷肥出口政策调整,松滋新材料公司第二季度经营业绩显著改善。

    上半年,公司园艺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全网零售额达1.25亿元,同比激增88.9%。在园艺肥产品持续升级迭代的同时,业务领域拓展至苗木花卉等新赛道。此外,上半年公司设立了农产品全资子公司,采用“严选”模式,通过自营平台、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优质农产品,持续丰富线上产品线,全力打造“史丹利严选”新IP。

    5.数字化升级加速推进,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上半年,公司精准营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农化服务成功实现AI化转型。精准营销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客户的精准服务与管理,农化服务利用AI技术为农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技术支持,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持续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探索数字化和AI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让数字化与AI成为提升管理效能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旗下“史丹利”品牌深耕市场多年,核心产品“三安”牌复合肥稳居全国复合肥单品牌销量前列,凭借卓越品质斩获“中国农民喜爱的农资品牌”“中国二十大畅销农资品牌”“中国化工卓越品牌”“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知名品牌”等多项权威荣誉。公司的“施丹利”“三安”“第四元素”等核心商标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等品牌广告语深入人心,公司品牌价值达49.83亿元。

    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深厚的品牌公信力,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优秀企业”、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山东省第一批总部企业”“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企业”“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山东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首批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山东省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与产业引领方面的突出地位。

    董事长高进华先生作为行业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ISO/TC134),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奖章”“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多项殊荣,为品牌注入了专业权威背书。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品牌传播矩阵:一方面延续央视广告投放力度,公司系列产品稳定登陆CCTV-1《天气预报》,上半年独家冠名《星光大道》栏目,持续打造影响力,依托星光大道核心资源,实施星光高产计划,同步推出《星光农场》节目,以高产示范户为样板培育农户信任度与忠诚度;另一方面发力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元化内容扩大品牌受众群体,持续提升品牌美誉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注册商标244个,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23项,为品牌长期发展奠定技术根基。

    2.渠道优势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多数省县级区域的立体化销售网络,拥有一支千余人的资深销售团队,累计开拓5000余家一级经销商及种植大户,终端网点超20万家,核心经销商均为当地实力强、信用佳的优质合作伙伴。

    自2015年起,公司推行渠道扁平化改革,将传统三级经销结构优化为两级管理模式,大幅提升渠道响应效率,同时配套建立专业农化服务团队,成立蚯蚓测土实验室,销售人员与农化服务人员常年扎根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免费农化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官方互动平台,为农户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支持,形成“销售+服务”双驱动的渠道优势,有力促进产品市场渗透。

    3.农化服务优势

    公司组建了一支由50余名专业人员构成的农化服务团队,采用“作物经理制”模式开展深度定点服务,覆盖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及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服务范围遍及南北方主要种植区域。针对南方经济作物种类多、种植分散、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专门设立南方农化服务团队实行属地化管理,精准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农化服务形式丰富多元,涵盖示范田建设、技术下乡、市场走访、农技培训会议、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等基础服务,同时依托蚯蚓测土实验室建立种植大户档案,通过土壤检测分析种植痛点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结合持续回访增强客户黏性,上半年累计完成1075场高质量农化讲课,内容紧密贴合区域实际,融入高清病虫害图谱、本地土壤改良方案等实用模块,精准适配不同区域种植结构与农情痛点,客户满意度与知识吸收率显著提升。目前已服务种植大户106户,成功转化74户,转化率高达70%,形成口碑效应并带动复购率提升。

    “史丹利研究院”视频号上半年发布“肥效对比”“作物管理要点”“产品介绍”等核心技术短视55条,全网播放量突破90万次,精准触达目标用户,扩展了技术传播半径。

    蚯蚓测土实验室作为农化服务核心支撑,具备全面检测能力,业务涵盖农用地土壤、植物组织及农田水质分析,同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实验室资质体系完善,先后取得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证书、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国家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证书,通过ISO三体系认证及多次CMA扩项(新增肥料检测内容),并成功入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验室,承担国家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和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项目,检测能力获权威部门高度认可。

    4.产能布局优势

    公司在全国战略布局生产基地,覆盖山东省临沭县、吉林省扶余市、山东省平原县、河南省遂平县、河南省宁陵县、湖北省当阳市、湖北省松滋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江西省丰城市、甘肃省定西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河北省隆化县等核心区域,形成辐射全国主要种植区的产能网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产能达720万吨/年,其中复合肥产能590万吨/年,农用级磷酸一铵产能10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精制磷酸产能1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密集化的产能布局能够快速响应各区域肥料需求,有效降低生产与运输成本,为市场供应稳定性提供坚实保障。

    5.产品优势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多元化产品矩阵,涵盖高浓度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水溶肥、硝基肥、缓控释肥、海藻肥、生物肥、有机无机肥料及各类作物专用肥等新型肥料。相较于传统肥料,公司产品具有养分含量高、成分多元均衡的特点,既能精准匹配全国不同区域、季节、土壤条件及作物类型的施肥需求,又能通过科学配方减少碳排放,实现生态环保与施肥效能的双重提升。

    6.技术优势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行业领先,高塔复合肥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建成国内首条高塔复合肥生产线,拥有“一种熔体料浆塔式造粒复合肥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生物腐殖酸复合肥及其制造方法”等核心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由公司申报完成的“基于高塔熔体造粒关键技术的生产体系构建与新型肥料产品创制”项目荣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同步型缓释水稻专用肥”“熔体造粒多元素高效缓释作物专用肥”“两步氨化法新型硫酸钾复合肥”“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腐植酸功能性生物肥料”等六项产品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参与申报的“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一次性施肥关键技术与应用”两个项目,均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拥有的“塔式熔体造粒含黄腐酸钾大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获得第三届山东省专利二等奖。

    公司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制定了《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GB/T8573-2010)、《固体化学肥料包装》(GB/T8569-2009)、《腐植酸复合肥料》(HG/T5046-2016)、《复合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HG/T5047-2016)、《无机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EDTA提取法》(ISO/CD22018)、《复合肥料通用要求》(ISO/AWI22862)、《复合肥高塔造粒工艺尾气检测技术规范》(T/CPFIA0001-2020)、《肥料级聚磷酸铵》(HG/T5939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复混肥料(复合肥料)》(HG/T5680-2021)、《复合肥料》(ISO22862:2021)、《复合肥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HG/T6199-2023)《含聚合态磷复合肥料》、《新型肥料命名与分类管理规范》等标准,参与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ISO7409:2018)、《肥料与土壤调理剂—分类》(ISO8157)国际标准修订2项。

    公司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美国应用化学公司、美国普渡大学、美国松顿实验室、以色列可持续农业资讯组织SACOG、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化工院、华中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推广水稻、玉米、小麦、棉花专用肥、肥效检测以及其他合作。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功能性生物肥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国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绿色肥料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公司科研平台的设立,对公司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品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技术合作,组织和参与行业会议。2023年公司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农业营养管理国际合作(2023YFE0104700)”项目启动会,公司是该项目农业生物领域13个国家的唯一肥料企业参与单位,负责腐植酸增效肥料的研发,借助该平台,公司可以充分整合相关领域的国际顶尖资源和研发力量,提升公司技术研发能力。

    7.管理和信息化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董事长兼总裁高进华先生拥有20余年复合肥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核心管理层多具备多年行业深耕背景,形成高效决策与执行体系。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构建了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字化平台,包括高效管理平台、数据经营分析平台、精准营销平台、智能物流系统、地磅无人值守平台、采购共享平台、SAP-ERP管理平台、资金管理平台和财务共享平台,通过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ERP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采购共享平台、财务共享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协同运行,显著提升采购、生产、营销、物流、财务五大中心的运作效能,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动态适配,大幅缩短市场响应周期,为高效运营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史丹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