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科隆新材(92009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1 12:12: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科隆新材(92009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六、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主营业务与客户基础

    公司主营业务为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等橡塑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整车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

    公司主要产品橡塑新材料产品为综采煤机液压支架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品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为井下液压支架及物资的主要运输工具,围绕综采煤机液压支架,从配套、维护和运输等多个层面为煤机生产和煤矿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此外,为不断满足煤炭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利用多年积累的行业资源,近年来开始向大型煤机企业客户销售其他矿用配件。

    公司深耕煤炭行业二十余年,主要客户为大型煤矿和煤机企业,目前已与陕煤集团、郑煤机、北煤机、平煤机、神华能源、山东能源等煤炭或煤机行业头部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煤炭行业业务稳定。与此同时,公司凭借橡塑新材料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将业务向军工行业延伸,已与数十家军工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多项产品性能优异,已在局部细分领域逐步替代了进口产品。此外,公司还积极向高铁和风电行业进行业务拓展,具备向客户批量供货的能力。

    (二)行业地位与资质荣誉

    公司品牌和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内客户的普遍认可。公司深耕煤炭和橡塑行业多年,主要产品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陕煤集团等客户评选为“优秀供应商”;公司是军工相关业务先进单位和示范企业、“国庆阅兵‘业务精湛、质量过硬’单位”和航空工业某单位“金牌供应商”。

    公司品牌、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得到行业协会的认可。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出具的说明,公司销售总额、技术水平等指标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中位居前列,在橡胶制品细分领域——液压软管产品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公司还荣获中橡协橡胶制品行业“科技创新企业”,液压用组合式密封件产品荣获2023年度“橡胶制品行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2024年成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理事单位”。

    公司品牌、产品质量和行业地位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陕西省政府、咸阳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公司是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和财政部第三批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隐形冠军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企业、“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第二批链主企业”“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陕西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名牌产品”企业、“2023年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企业、“咸阳市优秀民营企业”“2022年咸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排行榜第五名”“咸阳市质量奖”企业、“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示范企业”认定;公司多项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产品先后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有力提升了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三)商业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围绕煤炭行业开展业务,同时向军工、风电和高铁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行业延伸。公司主要通过向不同行业客户销售橡塑新材料产品和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同时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实现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产定购,适量备货”的采购模式。公司日常采购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低值易耗品等多个采购类别,其中原材料较其他类别采购占比最高,是日常经营中的主要采购类别。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不同业务板块所需原材料类别和型号也有所差异。橡塑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聚氨酯预聚体、聚甲醛、橡胶及各类助剂、钢丝、管接头等;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主要原材料为发动机、机架总成、车桥等特车零部件。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分为橡塑新材料产品和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两个大类,对应有炼胶、密封、胶管、总成扣压、军品和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六大生产车间。综合来看,公司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

    4、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销售部门,分为销售外勤和销售内勤两个团队协同进行销售管理。其中,销售外勤主要负责客户维护、拓展、信息获取、订单签署等与客户相关的销售类事务;销售内勤主要负责销售文件起草、内部审批、订单处理、发货收款等与销售相关的协调服务类工作。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不同业务的具体销售模式有所差异。

        七、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1、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及核心财务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21636.85万元,同比增长4.54%;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850.73万元,同比下降4.70%。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总资产达111430.7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增至91366.0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78%,每股净资产11.24元,同比增长0.99%。

    公司报告期橡塑新材料产品中的军工配套产品收入稳健增长,煤矿辅助运输设备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叠加面向煤矿综采一体化服务中的配件销售及特车维修业务的同步增长。

    2、报告期内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新领域、新客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在煤机领域,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巩固了与陕煤集团、郑煤机等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订单量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新的煤矿企业客户,成功进入多家地方大型煤矿的供应商体系,上半年煤机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4%。

    军工领域是公司重点拓展的市场之一,上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司多款产品成功应用于主战装备配套,报告期军品收入同比增长0.95%。这不仅提升了公司在军工领域的市场地位,也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2)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270.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7%。

    公司充分发挥在军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将高可靠性技术迁移至煤机、风电等领域,提升了相关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例如,将军工密封件的耐高压、耐高温技术应用于煤机液压软管,提高了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

    (3)生产运营高效稳定,成本管控成效明显

    上半年,公司加强了生产运营管理,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的及时供应。

    在生产计划方面,公司根据市场订单情况,合理制定生产计划,科学调配生产资源,实现了生产的均衡有序进行。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调度系统,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执行率。

    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此外,公司加强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的管控,通过精益生产管理,以及正在推动的MES等数字化工厂中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执行IATF16949等7大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加强了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4)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运营效率持续提高

    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组织架构方面,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对生产等部门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上半年引进了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公司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加强了资金管理和预算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优化资金配置,合理安排融资计划,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加强了对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和监控,确保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综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经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年度经营目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公司所在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在“十四五”与“十五五”规划期间,合成橡胶、高性能橡塑密封件等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核心基础零部件被列为重点鼓励扶持领域,这为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煤矿行业朝着机械化、智能化、国产化方向迈进,安全生产要求日益提高,促使行业加快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这些政策导向与公司所处行业高度契合,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1)橡塑制品行业

    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橡胶和塑料新材料在微观分子结构层面的差异逐渐缩小,在宏观应用领域的交叉融合愈发显著。“橡塑”作为二者的统称,其应用范围正持续拓展,广泛渗透到各个产业。橡塑新材料及其制品作为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支撑现代工业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生产的橡塑产品主要包括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其中液压组合密封件在煤机、军工、风电和高铁等行业广泛应用,液压软管则主要服务于煤机和军工领域。

    ①液压支架组合密封件:根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液气密行业总产值达到1447亿元,其中液压(含液力)产值为712亿元。到2023年,液气密行业总产值进一步增长至1510亿元,液压(含液力)产值增长至768亿元,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1-12月期间,液气密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3%,并实现贸易顺差4.1亿美元,这充分说明我国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行业产值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煤矿密封件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液压气动设备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将有力带动密封件需求的同步增长。新机装备的持续投入以及旧机维修更换需求的释放,将共同推动密封件行业市场规模的稳步提升。

    ②液压软管:我国胶管生产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已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00多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胶管行业在产品产量、质量、结构以及企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近年来,液压软管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胶管产量达22.1亿标米,同比增长2.1%。预计2025年,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22.8亿标米,同比增长3.2%。

    全球市场方面,2025年高压胶管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比预计提升至45%,其中中国市场份额预计提升至38%,国内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正不断增强。

    ③下游煤机制造行业:公司生产的橡塑新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煤矿井下综采煤机液压支架,其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新机装备和旧机维修更换两个方面。在新机装备方面,受煤炭行业运行周期以及煤机行业整体市场需求的影响,未来仍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在旧机维修更换方面,由于煤炭井下综采以工作面为单位进行作业,每次工作面搬家时,液压支架都需全面拆机检修,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等橡塑产品必须全部更换,这使得维修更换需求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④下游军工行业:国防工业作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对密封件和液压软管等橡塑新材料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保持适度稳定增长,装备费用占比不断提高,为军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军工行业政策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具备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得以进入军工装备供应体系。由于军工行业具有准入门槛高、品质要求严格等特性,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2025年,我国国防装备费用预算增速达7.2%,为军工橡塑零部件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预计军工密封件国产化率将超过80%。

    (2)煤机制造行业

    ①整体市场规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5年综采设备市场空间预计分别为615亿元、586亿元、597亿元,三年合计市场空间达1798亿元。尽管国家“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总体产量有所限制,但煤机市场仍存在一定的潜在增长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率提升:提高煤矿机械化率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到2025年大型煤矿智能化率要超过90%,这将推动煤机设备向电液控一体化方向升级,进而带动高性能密封件和胶管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二是设备更新换代:煤机设备工作环境恶劣,设备磨损严重,损耗率高。不同煤机产品的使用寿命有所差异,“三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寿命一般为3至5年,“一架”(液压支架)寿命为5至8年。考虑到井下作业的特殊情况,液压支架等设备的实际平均使用寿命更短。因此,现有煤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成为当前煤机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

    ②煤矿辅助运输设备:运输环节是煤矿生产的关键环节,可分为主运输和辅助运输。煤矿井下除煤炭运输外的其他运输统称为辅助运输,其中煤机运输难度大、耗时长、危险性高。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煤炭产量和开采效率。我国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本土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显著提升了国产化水平。近年来,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矿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无轨辅助运输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在2023-2025年期间,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年均增量需求可观,对应年均市场规模在9.30-15.52亿元之间。

    ③煤炭行业应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产能和产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加了煤炭进口的难度,进一步凸显了煤炭保供增产的战略意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相关机构预测,未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煤炭需求在2029-2037年将处于峰值平台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使得煤炭生产更加科学有序,产量波动逐渐趋于平缓。煤矿智能化作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将推动煤炭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有效提升整体产能。随着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煤炭产能将向头部企业集中,从而带动“三机一架”等煤机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3、行业竞争情况

    (1)竞争格局

    在国际市场上,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卓越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主导着高端市场。而在国内市场,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异常激烈。大型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在中高端市场与国际企业展开竞争;中小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往往只能依赖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2)公司竞争地位

    公司在行业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技术方面,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尤其在军工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市场方面,公司通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在多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并与煤炭、军工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品牌建设方面,公司荣获了“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3)公司竞争优势

    ①技术研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到2716.97万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270.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7%,研发强度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成果,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②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公司配备了先进的试验中心,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设备,正在建设研发中心,并正在积极筹备申请CNAS资质,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③客户资源: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多个行业积累了广泛的客户群体。与煤炭、军工等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众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忠诚度较高,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④定制化服务:公司能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可快速响应,定制开发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这种定制化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