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一诺威(83426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氨酯原材料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聚氨酯原材料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聚氨酯弹性体类系列产品,包括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又称预聚体,英文简称C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英文简称TPU)、微孔弹性体、铺装材料及防水材料等;一类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英文简称PPG)及聚氨酯组合聚醚等;一类是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包括表活聚醚单体、减水剂聚醚单体等。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多项聚氨酯材料生产及应用核心技术,形成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公司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聚氨酯弹性体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中心等多个省、市科研平台。公司已获授权并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达到520余项,主持或参与起草了20余项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基于多样化的产品及出色的产品性能,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轻工、建筑、机械、纺织、冶金、运输、水利、印刷、医疗器械、石化、矿山、体育等众多行业。
公司商业模式:
公司基于“以销定产、先款后货”的业务模式建立了从签订销售订单到原材料采购再到产品交付的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形成了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以及“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公司得以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产品销售模式。公司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仅对于少数信誉度较高或稳定合作的优质客户综合考虑其资质、合作情况及销售规模等因素,给予一定信用额度及信用期。
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进行产品销售,细分客户,深挖客户需求,加大战略合作客户的开发,有规划的进行市场拓展,提高营销效率。为提高产品交付速度,公司在山东、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置备有异地仓库。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已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公司会提供持续的技术指导,研发团队深入客户生产现场,协助客户科学使用公司产品。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建立了畅通的采购渠道。为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公司储备适量的安全库存。公司采购业务由采购部统一负责,制定了采购前评审、寻源招标、现场互联、物资请购、采购计划及采购合同等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集团集中采购、集团集中招标等方式提高集团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每年年末,由采购部牵头,组织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仓储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商开展年度综合评估。通过严谨的评估流程,筛选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货能力、服务水平、安全生产等方面符合公司标准。公司主要原料一般从国内外知名企业采购,并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紧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针对同一种原料,至少选择两家合格供应商,以此规避供应风险,保障货源供应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和订单情况有序安排生产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差异和产品类别分别由山东和上海两个生产基地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完成后,产品验收合格直接交付客户。公司继续推进精益化管理运营体系,深化员工岗位培训和车间标准化管理,建立员工KPI绩效管理体系,深度推进全员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持续推进生产精益化管理。公司通过生产制造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BATCH(批处理控制系统)”的指导型生产模式,通过条码管理、一键启停以及人机交互,实现标准化生产。MES、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以及NCC(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公司产供销方面的有效协同,加强了公司对整个生产过程精细化、全面化的管控,保证产品批次间的稳定。通过对原材料的检测、加工过程的监控、产品的成品检验等,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4、研发模式
公司市场和研发部门根据市场现状与行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新的应用领域,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产品开发课题立项制,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以及现有产品配方优化和工艺改进。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配备有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产品经小试、中试达到要求后交由客户试用,经测试确保品质稳定后推向市场。
同时,公司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形成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公司已先后与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并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且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推动高端人才联合培养。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变化。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主业并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与工艺革新赋能市场开拓,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司充分发挥聚醚、聚酯双产业链规模优势,在市场开发中兼顾广度与深度:依托大数据及网络平台,精准跟踪市场需求动态与行业前沿趋势,实现营销精准化与转化高效化;推行差异化、品牌化销售战略,以贴合市场需求、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矩阵,持续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
在创新与品质层面,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品质至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顾客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技术创新与产业链优势拓展产品矩阵,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差异化、高性能产品的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520余项。
同时,公司深化精益管理,全面提升操作、现场、管理标准化水平:围绕安全生产、能源管控、设备管理、工艺技术改进等关键环节,推进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以提升人效;加大工艺革新力度,通过优化工艺、缩短周期、节能降耗挖掘产品工艺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精益管理基础。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6.10亿元,同比增长3.77%;净资产15.69亿元,同比增长1.9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0亿元,同比增长6.98%;营业利润13,249.91万元,同比增长54.76%;净利润11,208.74万元,同比增长54.98%,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0,398.74万元,同比增长59.65%;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3,941.33万元,同比增长294.3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577.76万元,同比减少42.0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930.38万元,同比增长33.95%。
(二)行业情况
聚氨酯材料具有制备工艺通用、结构性能调控性强、综合性能优异等优势,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广泛应用于弹性体、涂料、胶粘剂、泡沫、塑料等。作为一种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新型材料,聚氨酯已逐渐成为我国化工和新材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工业、建筑、体育、交通、日用消费品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并已成为全球聚氨酯战略中心,行业和材料集聚效应凸显。聚氨酯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类行业。公司主营产品顺应了产业升级和行业进步的方向与趋势,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竞争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聚氨酯行业经历显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行业安全和环保政策来看,化工行业一直以来受安全和环保重点关注,相关政策法规颁布密集,这也对化工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国家政策层面对环保绿色类型产品倾斜,引导聚氨酯行业整合与转型升级,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进步,加速了规模以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传统聚氨酯生产模式不得不进行调整,众多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而大型企业则借此机遇,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提升市场份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此背景下,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严守安全与环保红线,持续提升安全与环保管控水平,聚焦主业,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聚氨酯行业发展态势与化工行业整体趋同。化工行业虽然仍面临需求疲软、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压力,处于低景气阶段,但国内化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放缓,有助于缓解未来市场的供给压力。同时,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各项刺激内需的利好举措持续落地并显效,带动家电、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等终端行业同步向好,进而推动对高性能、复合型聚氨酯材料的需求不断攀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主业,着力布局高性能、功能化、可持续、绿色低碳等方向的聚氨酯产品研发推广,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