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财报季 - 正文

和元生物(688238)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来源:证星财报简析 2025-08-20 06:04: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和元生物(688238)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1.2亿元,同比上升6.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上升7.74%。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6700.73万元,同比上升25.28%,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509.28万元,同比上升36.65%。本报告期和元生物盈利能力上升,毛利率同比增幅41.25%,净利率同比增幅13.24%。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14.28%,同比增41.25%,净利率-87.17%,同比增13.2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5929.62万元,三费占营收比49.47%,同比减13.11%,每股净资产2.37元,同比减21.0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增22.99%,每股收益-0.16元,同比增6.86%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1. 货币资金变动幅度为-34.69%,原因:支付公司股票回购、工程设备尾款,以各项经营活动净流出导致资金余额下降。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已赎回,期末无余额。
  3. 应收票据的变动原因:新增票据业务,期末尚未到期。
  4. 应收款项融资的变动原因:新增银行票据业务,期末尚未到期。
  5. 其他应收款变动幅度为70.28%,原因:海外业务拓展备用金增加。
  6.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变动幅度为55.98%,原因:对弘盛厚德新增投资。
  7. 短期借款变动幅度为192.23%,原因:根据资金需求,新增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及回购专项借款。
  8. 应付票据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报告期末应付票据到期支付。
  9. 应付账款变动幅度为-40.1%,原因: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及设备尾款部分到期支付。
  10. 应付职工薪酬变动幅度为-33.79%,原因:支付上年年末应付职工年终奖、辞退福利等。
  11. 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为6.01%,原因: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再生医学服务及生物制剂、试剂收入增长。
  12. 营业成本变动幅度为-2.54%,原因:公司采取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各项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
  13. 销售费用变动幅度为-10.11%,原因:2024年下半年海外营销策略调整,营销人员薪酬奖励较上年同期减少。
  14.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为-12.48%,原因:管理人员数量及薪酬福利减少,同时加强日常管理费用控制。
  15.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3450.89%,原因:公司资金规模减少而使利息收入相应减少。
  16. 研发费用变动幅度为-20.18%,原因:公司聚焦核心研发项目,适当优化研发人员结构,提高研发效率。
  1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22.8%,原因:员工薪酬福利、材料采购等付现支出减少。
  18.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25.34%,原因:上年同期公司增加投入1,240万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19.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66.56%,原因:根据公司资金需求配置银行贷款。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 业务评价:去年的净利率为-129.83%,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6.39%,投资回报极差,其中最惨年份2019年的ROIC为-37.3%,投资回报极差。公司历史上的财报非常一般(注:公司上市时间不满10年,上市时间越长财务均分参考意义越大。),公司上市来已有年报2份,亏损年份4次,如无借壳上市等因素,价投一般不看这类公司。
  • 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还需重点关注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刚性面临资金压力。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1. 建议关注公司现金流状况(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5.95%)
  2. 建议关注财务费用状况(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
  3. 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年报归母净利润为负)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2.83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44元。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答环节
答:问环节
1、问题公司 CRO 业务发展及客户情况如何?
公司 CRO 业务主要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检测等 CRO 服务,主要客户为高校及科研院所。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 8,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02%。截至 2024 年末,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累计服务超过 12,800 家研发实验室客户。
公司细胞和基因治疗 CRO 业务,目前国内维持原有优势业务稳健增长,积极开拓新业务、新渠道和新市场,通过研发搭建新技术平台及外部技术引进,不断推出创新技术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研究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海外业务建设力度,以工具病毒载体制备服务、细胞株制备服务等核心产品为着力点,开拓海外科研服务市场,增强品牌知名度,为 CRO 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2、问题公司 CDMO 客户是否还有自建产能的计划?
相比小分子和大分子制药,细胞和基因治疗因复杂的技术机制、高门槛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严苛的法规监管要求、有限的产业化经验、差异化的适应症药物用量,更加依赖于专业的 CDMO 服务;新药企业若自建生产线,将可能面临产能利用率低、设备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且工艺的转移、验证将带来较高成本,因此全球细胞基因治疗研发企业主要依靠 CDMO 公司,据 JP.Morgan 统计基因治疗CDMO 外包渗透率达到 65%,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 35%;因此目前CGT领域的新药企业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各方因素来决策是否自建产能。
3、问题公司 CDMO 客户和项目数量情况?
近两年,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 行业继续受宏观环境变化、国内创新药产业状况、下游需求等因素影响,项目执行订单价格处于低位水平。面对阶段性行业困难,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提升项目交付能力,进一步积累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转移、工艺表征及工艺验证的技术经验,并通过外部合作拓展新的技术,借助临港产业基地大规模产能优势,支持创新药企业推进后期临床项目,以构建从 DN 到 ND 的一站式 CRO/CDMO 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发挥业务全面性、技术多样化、项目经验丰富等优势,在溶瘤病毒、V 基因治疗、CR-T/NK、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以及 mRN、外泌体等多个细分领域开拓新客户。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 IND 批件 44 项,累计承接各类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 项目数量超过 450 项,其中 III 期临床项目 4 项。2024 年新增 CDMO 业务订单金额超过 2.7 亿元,客户数量持续增长。
4、问题公司目前设备和耗材国产替代情况?
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药开发技术难度大,工艺稳定性要求高,但受限于国内上游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其所需的关键生产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等目前暂无法实现全部国产替代,部分主要环节仍存在由欧美等海外供应情况。
公司从事的 IND-CMC 服务、临床及商业化生产服务等业务均需在符合 GMP 标准的生产环境下进行,且需保证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对于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超滤系统等生产及纯化设备和细胞培养袋、培养基、层析填料、血清、核酸酶等关键物料,根据客户需求,公司主要采购知名的国外品牌,但随着关键设备和物料的国产替代率的不断上升,公司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开展合作,从工业安全和项目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使用进口还是国产设备和耗材,以打造全面的、大规模、高灵活性 GMP 生产平台,更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确保供应链安全并控制成本。
5、问题公司管理费用情况如何?
2024 年公司管理费用为 8,1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48%,主要为公司临港产业基地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带来资产折旧摊销、人员薪酬及福利、办公水电等日常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6、问题客户款周期是不是会延长?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 8,500 万元,其中账期 1 年以内为 7,521 万元,占比 88.49%,合同资产账面余额 2,233 万元,其中账龄 1 年以内 2,032 万元,占比 91.03%,计提减值准备 122 万元,计提比例 5.47%。
目前公司应收账款整体账龄结构处于合理区间,计提坏账准备充足。由于公司 CRO/CDMO 客户群体较多,且主要客户均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两年,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 行业继续受宏观环境变化、产业投融资、国内创新药产业状况、下游需求等因素影响,客户应收账款账期略有延长,但总体坏账风险较低。
7、问题请介绍一下公司人员规模情况,如何提高人效?
公司是研发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充足且稳定的技术和工艺人才是保障公司创新能力和服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公司的核心任务,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保持人员合理流动,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配置合适的人才。
截止 2024 年末,公司在职人员总数(不含实习生及劳务人员)共计 692 人。为了进一步鼓励创新、提高人员效率,公司不断完善员工专项培养体系及关键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考核及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等方案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使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凝聚力,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有效落地和经营目标高质量实现。
8、问题请问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是怎样的?
2025 年 5 月 9 日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告编号 2025-037),本次减持计划的主体为公司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37,965,217 股,占公司总股的比例为 5.8495%,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取得的股份,已全部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该股东因自身管理及资金需求,本次拟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6,490,367 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 1%。该减持计划执行中,公司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按计划披露减持进展,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目前公司上市前取得股份的股东已全部解除限售,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承诺在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股票的,减持价格根据当时的二级市场价格确定,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同时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发行价;除上述 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外,不存在其他 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将持续夯实经营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和元生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