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天迈科技(30080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车联网、卫星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城市智能交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当前业务领域以智能公交为主,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公交系列产品、商用车智能座舱、新能源充电等。
1、智能公交系列产品
公司业务从最初的公交收银逐步拓展,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业务已覆盖公交智能排班及调度系统、公交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电子支付系统、公交ERP系统、新能源充电及管理系统、公交大数据系统等公交全业务流程,并打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系统数据融通、协同运行,大大提高了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助力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
(1)城市公交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基于GIS、GPS/BDS卫星定位技术、CAN数据总线技术、无线通讯、智能排班等核心技术的综合性调度系统,以公交调度、运营监管为核心,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提高乘客满意度,缓解交通拥堵,掌握客流规律合理制定行车计划为目标,实现城市公交实时监控、有效预测、科学调度等功能。
(2)公交一体化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公交一体化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是综合人、车、路、场站等要素,运营前对驾驶员和车辆安全进行管理、运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辅助安全驾驶、运营结束后对场站、车辆、重要设施等安全管理,结合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培训等管理措施,深入发掘和应用安全大数据,用数据支撑管理,打造一套安全管理的闭环,形成一体化、全流程的公交安全管理方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与智能调度、ERP、充电等多个业务系统数据融合,协同应用,让安全贯穿于运输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更全面、更高效、更及时。
(3)公交智能收银解决方案
以一卡通系统平台为核心,依托于车载收费终端、自助圈存设备、售卡充值网点设备、移动支付APP等丰富的终端解决方案,支持IC卡、二维码、银联云闪付、以及人脸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满足乘客多样化支付与便捷出行的需求。
(4)公交数据中台
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将数据接入、处理、治理、资产管理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打造企业的一体化数仓中心,通过整合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模型智能交互以及AI算法决策支持等技术,实现公交运营数据的实时采集、清洗、分析、存储,支持从数据采集到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使数据处理更灵活、数据查询更及时、数据管理更规范,为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5)出租汽车行业监管服务方案
可实现人脸识别、驾驶行为分析预警、区域调度、紧急报警平台可视化响应、计价异常识别、动态调价、热点推介、信用预警、电子发票、95128电召约车等功能,解决行业管理部门出租车监管落后、网约车监管缺失、区域运力不匹配、违规驾驶行为等问题的综合监管服务软件平台。
2、商用车智能座舱
公司智能座舱以域控主机为核心,采用多屏显示、人工智能、智能网关、智能语音、智能控制、机器视觉及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等技术,解决商用车智能化低、ECU控制器多、安全预警能力弱等问题,具有高度集成、降低成本和高扩展性的优势。主要功能包括车辆信息和数据大屏化显示,以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通过智能语音助手、车身控制等智能化技术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与车辆数据平台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采用简洁、美观的外形设计创造更好的视觉效果,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可以为商用车提供涵盖智能驾驶、定位导航、主动安全、运营管理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改善商用车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适应商用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
3、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
公司充电产品包括直流分体式、直流一体式、液冷超级快充桩等,目前已全面支持1000V以内车辆进行充电,可以满足多种车型的充电需求,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整个充电站的实时监控,对充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对充电数据的分析挖掘,合理安排车辆充电计划,满足车辆运营调度和充电需要,从而实现车辆充电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适合自身发展的原材料采购、研发、生产及产品销售体系,形成了自身的盈利模式。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托公司在公交领域的深厚经验,承接各地方公交企业、政府机构对公交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方案需求,并向客车生产厂商提供智能车载终端设备。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车联网方面的研究、开发,做大做强智能公交系列产品。在做强传统智能公交业务同时,做大商用车智能座舱和新能源充电业务,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用户粘性及核心竞争力,延伸业务链条,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采购和生产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分为“按需采购”和“集中采购”两种。公司总体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因此主要原材料采用“按需采购”模式,少数通用件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获得成本上的优势。
公司的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即根据订单情况来确定生产计划和组织安排生产。公司具备生产现有所有品种产品的能力,生产方式为自主生产,并根据客户不同的进度需求和现有的生产能力,来合理安排公司的生产活动。
3、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公交企业、客车制造厂以及政府部门,通常需要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因此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首先通过对目标客户的售前调研,了解其需求及购买能力,并按照客户的个性需求定制产品;此后,通过现场推介公司的产品及成功案例展示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聚焦公司产品、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增值;最终通过公开招标或者商务谈判达成销售协议。此外,公司重视行业展会,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参展,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并积极与各方合作,整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
(三)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经过近20年努力和发展,公司已经全面打通智能公交领域的各个环节,建立并完善了智能公交建设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云、管、端”信息服务架构的核心竞争力。就核心技术而言,虽然竞争对手存在类似技术或产品,但在具体参数指标、功能实现、系统协同等方面公司仍有一定领先性,公司智能调度系统、公交收银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集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无线通信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核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视频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和开放创新并举,构建综合性交通信息感知和采集体系,实现车与路、车与站、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机器挖掘技术实现了对公交车辆的定位、跟踪、监控和调度,对公交客流的统计分析和公交车辆的自动排班;通过公交服务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对接和深度融合,为出行者提供高品质的交通出行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模拟仿真技术,通过融合城市交通参与者的多元数据,完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平台。
公司长期以来重视技术创新,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50%,目前拥有600余项知识产权,成立至今参与了30余项智能交通行业标准的制定,获得《CMMI成熟度五级证书》。
2、产品生态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公共交通领域,将“科技创新、服务交通”作为公司的发展理念。经过20年努力和发展,已经全面打通智慧公交领域的各个环节,建立并完善了智慧公交建设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云、管、端”信息服务架构的核心竞争力。相比而言,同行业竞争对手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子系统及硬件产品,没有建立起公交行业完善的产品体系,不能有效解决系统融合的问题,不能真正实现公交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3、行业经验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建国先生以及部分其他核心成员具有数十年的公交行业工作经历,对公交行业、公交企业所需产品和服务有深入的了解。公司能够深度挖掘公交企业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行业问题解决方案。公司注重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领域的标准制定、行业监管信息平台研发等技术支撑工作,为公司深耕公共交通行业不断奠定基础。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凭借十余年专业服务公交行业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多地的公交企业提供了智能化公交系统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公司每年有计划地开发新客户,并与新老客户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数量和全国覆盖面逐步扩大。目前,公司累计为400多个城市、近700家交通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且由于公司产品覆盖公交企业全业务流程,因此客户满意度较高,流失率较低。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