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海油工程(600583)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8 12:08: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海油工程(60058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唯一集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设计、采购、建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海上风电、炼化工程等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2002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海油工程,股票代码:600583)。

    公司现有员工9800余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适应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团队。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资质水平和设计能力,在天津滨海新区、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拥有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的场地布局;拥有3级动力定位深水铺管船、7500吨起重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专业化海上施工船队,海上安装与铺管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的愿景和“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为唯一核心,以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建设为两个基础,以国际化、深水化、新产业化为三个发展方向,以人才、市场、成本、风控、信息化建设为五个抓手”的发展策略,系统形成了以“大型起重铺管船舶序列”“1500米级深水作业ROV序列”“建造场地及建造施工装备”等为核心的十大装备、以“深水浮式平台技术”“水下系统及产品技术”“超大型海上结构物及模块化技术”等为核心的十大技术,先后为中国海油、康菲、壳牌、沙特阿美、巴国油、Technip、MODEC、FLUOR等众多中外业主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业务涉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经营模式

    公司以EPCI总承包或者分包的方式承揽工程合同,参与海洋油气田工程、LNG、FPSO、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公司以科技创新、产业模式变革为驱动,正向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加速转型;业务结构向低碳化、绿色化、全产业化加速转型;生产模式向标准化、数智化加速转型;通过全方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客户提供海洋和能源工程“一揽子”解决方案。

    (三)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广阔,产量保持着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全球石油供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海洋石油的地位愈发凸显,预计到2030年前后,其产量将攀升至15亿吨的峰值,在全球石油总产量中的占比可达31%左右。与此同时,全球海洋天然气产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仍将延续稳步增长的势头,虽预计于2045年前后触及1.5万亿立方米的年产量峰值后逐步回落,但下降速率将慢于陆地天然气,在全球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会持续提升。《中国海油2060能源展望》指出,深水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核心领域,其产量占比也将稳步扩大。在国家能源战略的指引下,国内海洋石油产量占比稳步攀升,天然气领域更蕴藏着广阔的增产潜力。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在南海、渤海等海域持续布局,油气开发工程相继启动,形成规模可观的能源工程建设需求,为未来产量增长筑牢根基。作为行业骨干力量,公司所承揽的增储上产工程为国内海域的工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持续助力国家海洋油气事业的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战略规划领航发展,精益管理持续见效,智能制造不断升级,价值管理逐步深化,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建设迈出新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8亿元,收入受工作量影响同比下降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下降8.21%;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478.2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4.84亿元,资产负债率40.37%,资本结构稳健,现金流充裕。

    (一)聚焦主业,高质量推进国内外工程建设

    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工程建设,报告期内实施规模以上工程项目73个,其中9个完工交付。完成了15座导管架和8座组块的陆上建造、19座导管架和10座组块的海上安装、197公里海底管线和129公里海底电缆铺设。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18.95万吨,同比下降30.15%;安装等海上业务投入1.14万船天,同比基本持平。

    境内工程稳步运行。成功完成渤海亿吨级垦利10-2油田平台海上安装,打破渤海区域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双项”纪录;涠洲11-4CEPD导管架在涠洲岛西南方向海域成功下水就位,刷新了同类工程的施工效率纪录;海洋石油116FPSO全面复产,为南海油气田群系泊系统维护树立标杆,探索出深水设施应急维修成套解决方案,实现我国海洋工程高风险作业领域全链条作业能力重大突破;东方13-3气田开发工程创新采用中深水导管架立式建造技术,突破常规传统深水导管架卧式建造模式限制,提升陆地建造效率并优化装船资源配置;惠州25-8油田综合调整项目采用自走式模块化平板车运输技术,实现了万吨级浮托组块的陆地二次移位,为破解滑道资源制约提供了解决方案。

    海外业务稳中有进。卡塔尔ISND5-2海上安装正式开启,推动中东区域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卡塔尔NOCRUYAEPCI09施工全面启动,夯实了中东核心市场基础,助力打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墨西哥湾TRION项目开工建造,作为青岛场地承建的世界第三水深、管径最大的钢桩工程,彰显了深海工程建造实力;巴西梅罗二期工程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吸力锚成功交付,是我国目前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装备之一,标志着“中国制造”深海装备成功获得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绿色工程持续开展。提前高效完成浙江三期首台储罐内罐壁板安装,彰显超大型储罐建造实力;福建LNG接收站首座27万方储罐顺利开工,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天然气区域调峰与应急保供能力;成功投用全球首套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助力绿色降碳技术再获升级;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张力腿浮式风电平台开工建造,为深远海风电开发开辟新路;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场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开展,为开拓国际风电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启动,建成后将进一步织密渤海区域一体化“大电网”,形成“海陆互联、区域统筹”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海绵工厂水循环、光伏发电和智能废气治理等十多项绿色技术为支撑,打造“近零排放”工厂,获评天津市“无废工厂”称号,以“海洋油气装备绿色制造建设标杆”入选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二)战略赋能,高质量推进市场开发

    坚定践行“工程+产品+服务”发展理念,靶向攻坚,推动市场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20.6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额约为407亿元,为公司稳定经营与持续开拓市场提供重要保障。

    国内油气业务:持续稳定境内工程市场基本盘,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效能。报告期内新签合同主要包括蓬莱19-3油田1/2/3/8/9区二次调整项目、东方13-3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垦利10-2油田开发项目、流花28-2/27-1气田开发项目等。

    海外业务:持续贯彻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与国际重点客户开展交流活动,发掘在重点市场、重点客户方面的合作机遇。报告期内新签合同主要包括道达尔ALK海管更换项目、伊拉克米桑油田ESD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等。

    新能源业务:坚决贯彻国家“双碳”战略,不断加大新能源业务市场开发力度,推动新兴产业扩大盘持续延伸。报告期内新中标浙江某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建造与运输安装项目、新签蓬勃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合同等。

    (三)固本强基,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

    以深化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全面重塑质量管理体系、夯实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管理基础、积极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和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等为主线,通过优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抓严抓实2025年度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安全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提供更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投入人工时约3607万,应记录事件率为0.0111,损工事件率为0。

    (四)升级优化,高质量推进公司治理

    持续提升治理水平,质效新跃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按照四大类别系统完成治理法规目录升版并全面建立法规库,为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的搭建与升级提供重要依据;完成2024年度ESG优秀案例集的汇编,展示公司可持续发展成果;报告期内万得对公司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

    持续优化管控体系,释放新潜能。强化生产协同,上线“生产采购预算管理系统”,生产资源调控更加灵活高效;强化管理协同,持续深化“前、中、后”场有效联动,逐步建立起“监测-分析-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生产运营更加顺畅;强化流程协同,完成“数流平台”需求梳理、蓝图设计、平台开发等关键节点,初步实现业务流程、风险点与价值指标的协同贯通。

    (五)主动作为,高质量推进深海科技

    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报告期内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浮式生产装置、水下生产系统及产品、清洁能源、数智化等技术方向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8项,前瞻布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未来产业研发计划。

    自主研发的我国深海油气行业首个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完成陆地测试,机械手轻量化水平、肩腕转角和夹持力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作业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低压成套设备成功通过欧盟欧洲符合性认证,标志着公司正式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入场券”;国产1500米级水下控制系统质量控制模型顺利完成耦合性能测试,成功验证了国产化设计的可靠性,为后续深海装备产业链自主化奠定基础;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水水下采油树进展顺利,是目前我国水深最大、压力等级最高、温度适用范围最广的采油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主设计的5万方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方案获得原则性认证,为推动未来海洋经济立体式发展提供了全新海油工程方案。

    转化应用科研成果。报告期内锚定浮式、水下产业链建设,推动半潜组块浮托、深远海张力腿浮式风电平台技术等17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应用。联合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5万吨级拉力千斤顶牵引装船系统在渤海海域最大的垦利10-2油田群开发(一期)中心处理平台装船中实现首次应用,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结构物装船能力取得关键突破。数智化应用有序开展。智能制造再获升级,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产能、产值双提升,成功入选国内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成功研制国内首套组块节点、TKY管节点和深水加强环智能焊接系统机器人;自主研发首套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在文昌16-2油田海域顺利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无人化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系统推进“产品化”建设。首次系统搭建“四级”产品图谱,实现由“单产品驱动”向“系列产品驱动”的跨越转变;承办2025年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大会,以“擎天架海筑梦深蓝”为主题,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成功发布“擎海”水下系列品牌,深入推进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提升天津海洋油气装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构建海洋油气装备产业新生态。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聚焦能力建设,深耕精益管理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市场开发力度,尤其是紧盯海外和新兴产业市场。通过科学合理调配自有资源,强化产能协同效率,高质高效完成生产建设任务,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与效益增长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价值。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重要变化及对公司的影响:

    国际客户合作持续拓展深化。公司成功与壳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沙特阿美长期协议,与国际知名油公司的战略合作纽带越发牢固,全球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体系加速向”产品化”转变。首次系统性构建”四级”产品图谱,形成了覆盖30个系列、135个产品的完整体系,成功推出”擎海”水下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行业辨识度显著提升,“产品化”更直观地彰显技术价值。

    创新攻关加速迈向”价值化”。锚定浮式、水下产业链核心环节,推动半潜组块浮托、深远海张力腿风电平台技术等17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为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具备充足的价值增长潜力。

    新能源新产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张力腿风电平台顺利开工,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探索出全新路径;自主设计的5万方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方案获得原则性认证,为海洋经济的立体式发展提供了极具创新性的海油工程解决方案。

    绿色降碳技术迭代升级再攀新高。珠海LNG二期工程2台全球最大27万方储罐及接收站投产,通过12项创新实现全生命周期技术突破;全球首套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顺利投用,公司在落实”双碳”目标上的实践成效愈发凸显,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总体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能力,是公司立足行业的根基,更是区别于国内外多数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的独特优势,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支撑。历经四十余年积淀,公司已构建起覆盖海洋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的全链条技术、装备与能力体系,能高效提供”交钥匙”工程及多元化服务。这一核心优势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的领军地位,更为叩开国际市场、拓展全球版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丰富的项目经验、先进的装备体系与卓越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持续领跑海洋油气工程领域,为未来发展注入驱动力,推动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迈向更高水平。

    (一)稳居国内海洋油气工程领导地位,全球竞争力持续凸显

    作为国内唯一的大型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公司,是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标杆,更是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数十年来,主导实施大多数国内各海域两百余座海洋油气田的工程建设,铸就了无可替代的品牌影响力与总承包业务优势,在资金保障、装备配置、科技研发等领域均稳居行业前沿,形成显著先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在国际市场强势突围,实现了从工程分包商到工程总包商,再到”一站式”国际工程总包商的跨越式发展,彰显出在全球海洋油气工程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二)EPCI总承包与”交钥匙”工程能力领先,技术装备优势突出

    常规水域总承包能力显著。已构建300米水深以内海洋油气田开发的全流程成熟技术、装备与能力体系,可提供”交钥匙”工程及多样化服务。依托海洋工程主业,业务版图延伸至陆地LNG工程、清洁能源等领域,通过强化设计引领、提升组织效率、攻关核心技术、升级装备能力、降低综合成本,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总承包能力不断升级。

    工程设计能力全覆盖。千余人的专业设计团队,服务贯穿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FEED设计、详细设计、加工设计到安装设计全流程,300米水深以内常规水域各类油气田开发设计经验丰富。同时,积极攻坚300米以上深水领域,逐步掌握深水浮式平台系统、深水海管及立管、水下系统等关键设计技术,深水设计能力稳步提升。同时,积极攻坚深水领域,逐步掌握1500米深水浮式平台系统、深水海管及立管、水下系统等关键设计技术,深水设计能力稳步提升。

    大型组块海上浮托安装和导管架滑移下水能力保持领先。具备3万吨级组块海上浮托安装与3万吨级导管架滑移下水能力和丰富的工程业绩,可应对不同海域、水深、气候条件下的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锚系浮托安装需求。相关技术彻底改变了大型海上油气平台”切割建造、海上拼装、海上调试”的传统模式,大幅缩短工期、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显著提升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效率。海上施工与海外营运能力。凭借40余年国内油气田工程建设的深厚积淀,已成功完成逾两百座海洋油气平台的工程建设,从浅水到深水积累了扎实的施工经验与深厚的管理智慧。在国际工程运营领域,近年来公司为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卡塔尔、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巴西等多个国家的业主提供了高质量服务,通过持续积累实战经验,逐步塑造并强化了海外工程的执行力与协同力,全面提升了海外作业效能,在复杂的国际工程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水准与高效运营实力。

    具备成熟的制造场地与超大型海洋平台建造能力。在天津滨海、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布局了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域、面向全球的场地网络,年加工制造能力超40万钢结构吨,拥有大型浮式生产设施、3万吨级超大型导管架、组块等海洋平台及大型模块的建造能力。

    (三)模块化建造跻身国际行业第一梯队,国际化品牌瞩目

    模块化建造是公司海外业务的一张名片。依托强大的陆地建造资源与能力,深耕模块化建造技术,成功承揽并交付Yamal、Gorgon与Ichthys等大型LNG模块化建造工程,以及天津、唐山、珠海等国内多地LNG总承包项目。其中,Yamal工程高质量交付,奠定了在全球模块化建造市场的地位;壳牌LNG模块化建造项目的圆满完工,标志着我国超大型LNG模块化工厂一体化联合建造技术跻身国际行业第一梯队。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业务从海上延伸至陆地,为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深海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筑牢发展根基

    拥有由19艘工程作业船舶组成的专业船队,包括6艘动力定位水下工程船、1艘动力定位铺管起重船,配备17台水下机器人、1套深水软铺系统、1套犁式挖沟机等大型装备,具备3000米级水下工程作业能力。积累了数十个水下工程经验,涵盖水下生产系统安装、锚系处理、深水软铺、海底挖沟及水下设施检测维修等领域。流花16-2、流花29-1、陵水17-2等国内首批大型深水工程的成功实施,初步构建深水半潜平台、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水下生产系统、深海管道铺设等综合性深水业务能力;”深海一号”“海基一号”“海葵一号”等国之重器的建成,更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能力推向”超深水时代”。

    (五)加速培育新动能,持续构建新优势,发展后劲十足

    不断拓展工程业务版图。顺应市场变化,积极开拓新型海洋工程业务,聚焦自主创新,加大FPSO领域科技投入,成功承揽巴西P67/P70FPSO、壳牌企鹅圆筒型FPSO、流花16-2FPSO、”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等国内外大型工程,积累了丰富的超大型FPSO总包管理与技术经验,跻身国际FPSO总承包领域重要参与者行列。

    新兴业务实现突破。承揽青洲六海上风电、深远海文昌浮式风电、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工程,成功建成安装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自主开发能力从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以上;恩平15-1国内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年碳封存量达30万吨,实现CCUS技术重大突破;成功安装全球首个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攻克可回收水下泵模块设计等技术难题;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张力腿风电平台顺利开工,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探索出全新路径。

    数智转型成效显著。天津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后,产能、产线与总装效能大幅提升;数智产品持续升级,海上油田数字孪生健康管理系统应用于海基二号、陆丰12-3等工程,海洋油气田工程数字化交付运维平台在曹妃甸6-4工程有效试运行;国内首个海管铺设信息化系统上线,实现海上铺管可视化操作与信息化管理,数智化赋能效应持续释放。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油工程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