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维海德(30131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5 13:04: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维海德(30131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是我国通讯类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商务视频会议、教育录播、政企业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等多个领域。

    (1)摄像机

    摄像机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按技术水平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专业级摄像机和消费级摄像机(USB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主要有4K超高清云台摄像机、带AI能力的高清云台摄像机、箱式摄像机等,主要应用技术有4K超高清ISP技术、结合AI的自动追踪技术、12G-SDI接口输出技术和匹配广播级DanteAV和NDI协议技术等,产品镜头覆盖从12x光学变焦到30x光学变焦,输出接口覆盖了SDI、HDMI、IP、USB等。USB摄像机,主要有4K超高清和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4K超高清和高清摄像头(webcam)、直播摄像机、教育专用跟踪摄像机等,产品可覆盖云视频会议中的各种会议室大小的需求,主要有定焦大广角摄像机、广角变焦摄像机及长焦变焦摄像机等;另外,结合音频与视频技术公司还开发了多款音视频一体化产品,适合目前数量众多的小型会议室的部署。

    (2)视频会议终端

    按视频会议通讯协议的不同,公司视频会议终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传统H.323/SIP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和云视频会议终端两大系列,在传统H.323/SIP高清视频会议终端中,根据不同大小会议室推出了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分体式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等,主要特点在于兼容传统H.323/SIP协议和超高的稳定性,可以兼容适配国内既有的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兼容性好、安全性高、性价比高、选择多样等特点。在云视频会议终端系列中,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并推出了一体化的安卓会议终端和分体式的安卓会议主机,一体化的安卓会议终端集成了摄像机、麦克风、扬声器、编解码器四大功能,可极大减少会议室安装部署的难度,此类产品已经和国内多家云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深度适配,如移动云视讯、飞书会议、腾讯会议、好视通、紫荆云等。同时还推出了多款个人使用的一体化设备,如SIP话机、桌面触屏一体机等产品,用于补充各大云视频会议系统中个人端场景所需设备。针对两种主要视频会议系统还推出了可覆盖大中小场景的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会议MCU、视频会议终端、会议摄像机、会议有/无线麦克风、会议室控制器等产品。

    (3)音频产品

    公司音频产品是配合视频会议系统中的音频采集和功放使用,在传统H.323/SIP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中,采用卡农头或3.5mm模拟音频方式,推出了无线鹅颈麦克风、界面麦克风、桌面/吸顶可级联阵列麦克风等产品。在云视频会议系统中,推出了一系列USB接口类型产品,如智能会议麦克风音箱、无线蓝牙麦克风、USB全向麦克风等。这些产品大多数都具备音频3A处理能力,可以在会议场景达到通话无回声、无啸叫、低噪声等效果。另外公司还在教育领域推出了本地扩声专用的全向麦克风,用于教学场景,可有效解决教师讲课声音小以及传统手持扩声系统成本高、易丢失、难维护等痛点。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定位于“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向国内外品牌厂商(包括视频会议、教育录播品牌厂商等)、系统集成商、经销商等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来获取收益。公司经营模式以ODM模式为主,并逐步发展自有品牌模式,另有极少量的OEM模式。公司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软、硬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多年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严格遵循软硬件开发过程中的规范和研发管理流程。

    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根据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发展趋势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产品研发策略,并根据公司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采取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的方式,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2)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对应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规格的镜头、芯片、电子元器件、电机、结构件等,均通过对外采购获得。原材料供应商所处行业竞争充分,市场供应充足。

    在进行具体采购作业时,公司采取安全库存的动态采购模式,一般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安排生产计划,依据各批次生产计划所需原材料进行采购,以达到库存最优化的目的。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销定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以生产效率最优、成本最低的原则,合理安排相应的生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保障产品质量。

    (4)销售模式

    公司建立了多层次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和代理销售并举的形式进行销售。直销方面,公司总部坐落于广东深圳,在北京、南京、西安等核心城市设有营销中心,在营销中心下属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市场。代理销售方面,公司积极开发具有较强分销网络的代理商,目前在北美和欧洲建立了代理销售体系,并计划在中国国内进一步引入优质的代理商,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代理商销售管理规定,代理商根据公司的代理商销售管理规定在代理协议范围内开展销售活动。公司全力协助代理商进行市场推广、价格指导及日常维护等。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提出对应的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等,有效激励代理商共同成长。同时,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加国内外电子产品展会等方式获取业务。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受国家政策和视频会议相关行业发展影响。

    (1)政策因素

    政策层面上,首先,作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教育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性大规模投入为公司音视频产品的销售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相继出台,持续推动并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智能化融合。《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连续将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列为重点任务,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公司教育业务发展构建了长效政策支撑环境。

    ①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②2022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专项贷款重点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提档升级,高性能计算系统,信息中心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数据中心的国产替代、实验实训等资金的投入建设。

    ③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该项贷款支持领域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等十大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主要覆盖高校和职业院校。

    ④2023年3月2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内容,完善平台功能,建好内容丰富、服务高效的高等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⑤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⑥2024年5月29日,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在教育等八大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标准研制,强化国产技术应用和数据安全。

    ⑦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⑧2024年11月22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5G助力公共服务普惠升级”,在“5G+政务服务”中,要求加快远程视频会议等应用推广。

    ⑨2025年1月9日,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始终坚持“应用为王”,加强前瞻布局,持续扩大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

    ⑩2025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其中提到,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运用“两新”等国家支持政策,升级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公共网络、算力和云资源向教育应用倾斜。加快建设教育专网,探索建设教育行业云,有序推动教育应用上云。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AI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渗透正在持续加深,在国家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等利好政策的引领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将迎来快速增长。

    其次,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自主可控,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我国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国产替代的战略方向。提出国产替代的主要方向是因为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外部技术和产品的输入,这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产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方针文件,具体包括:

    ①《中国制造2025》(2015年)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②《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试行)》(2018年):该指南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际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③《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0年):提出通过“上云用数赋智”、信创国产化替代、加强合规监管等措施推动转型,特别强调国产化替代的紧迫性。

    ④《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该战略提出了培育中国知名品牌、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推进中国品牌国际化等方面的政策目标。

    ⑤《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2)行业发展因素

    公司业绩驱动受产品所处行业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技术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专业摄像机行业推陈出新,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产品。例如,4K和8K超高清视频ISP技术、AI图像分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摄像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摄像机的画质和性能,也改变了摄像创作的方式和手段。

    从行业生态来看,云视频会议生态加速融合,呈现“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趋势。云视频会议搭配视频会议硬件不仅是传统视频会议厂商转型的首要方式,新型视频会议协作厂商也陆续开始布局“云+端”解决方案。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视频会议凭借客户资源及产业链整合优势构建“云+端+屏”协作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实现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的自然延展。腾讯也推出基于腾讯会议开放硬件、集成商生态整合的“腾讯会议Rooms”解决方案谋求新突破。此外,钉钉、飞书等新型视频会议协作厂商也陆续扩展硬件生态合作伙伴,抢占中小企业市场。公司与飞书、腾讯会议、钉钉、百家云等云视频会议品牌商均有深度合作,作为云视频生态的核心设备供应商之一,业绩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撑。

    市场方面,娱乐、广告、电视、电影等行业的发展,对高质量、高性能专业摄像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电影制作需要高分辨率、高色彩深度、高动态范围等性能,电视制作需要高速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性能,这些都是专业摄像机的必要条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专业摄像机成为重要的工具。公司广播级PTZ摄像机GB-VX90已能够充分满足广播电视、影视制作、赛事直播、远程会议、应急指挥、教育录播等领域对高质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国资云”、“数字政府”等概念的提出和普及,相关政策随之落地,政府信息化及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深入。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国家重视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提升相关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

    2020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发布《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需要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为主线,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有效提高管理效能。

    2023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数据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培育价值增长有效动力。为实现政府及央企各部门工作高效协同,提高政务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可信化程度,政府级用户将加强各部门及地方的视频会议协作系统化部署和应用,视频会议在非敏感核心部门的使用率有望上升。

    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围绕4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创新信息化标准工作机制,包括完善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优化信息化标准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标准实施应用。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在关键信息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产业数字化、电子政务、信息惠民、数字文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等8个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标准研制工作。三是推进信息化标准国际化,包括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国际国内标准协同发展。四是提升信息化标准基础能力,包括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标准数字化发展。

    常规企业级用户中,头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倾向通过提高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标准化高效化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商业模式与管理方式创新变革。考虑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业务赋能及价值效益推动,头部企业将自上而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因而也愿意出于价值需求的考量在智能视频会议协作系统上投入较高的预算。

    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成本下探,云视频会议将作为头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推动企业自主可控地融入云生态,并提升企业品牌声誉和商业价值。

    综上,公司在政策和行业层面均具有较大的匹配度和增长空间,同时,公司将加大自有品牌建设投入,在国产品牌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品牌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升级。

    (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所属细分行业为“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C395)”中的“影视录放设备制造(C3953)”。

    2、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公司处于视频会议行业中游,主要为视频会议品牌厂商、系统集成商、经销商及最终用户等下游客户提供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视频会议行业音视频通讯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2)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市场方面,根据IDC公司2025年6月发布的《中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份额,2024》和《中国云会议市场份额,2024》报告,2024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总体规模达到9.8亿美元(约合7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其中,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规模6.7亿美元(约合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IDC预测,随着行业景气度的复苏以及AI应用的快速迭代,用户对集成化、智能化会议解决方案将出现新需求,2025年市场有望在稳定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全球市场方面,根据IDC公司2025年4月发布的全球统一通信与协作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全球统一通信与协作(UC&C)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8%,达到692亿美元。在2025至2029年的预测期内,UC&C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为3.9%,到2029年将达到854亿美元。

    根据FuturesourceConsulting公司在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尽管年初市场对美国进口关税存在担忧,但2025年全球视频会议市场仍将实现增长,主要原因是该行业在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韧性正在增强。根据该公司的报告《GlobalVideoConferencingMarketReview》,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视频会议硬件出货量将达到400万台,同比增长7%,总市场价值达50亿美元,到2029年总市场价值将接近70亿美元。

    从中长期来看,公司凭借在音视频通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聚焦核心技术,将产品线进一步聚焦于商务视频会议、教育录播、政企业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红外测温等多个视频应用领域,远程场景相关产品将保持规模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趋势。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致力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专业的音视频通讯设备及方案提供商。秉持“技术创造价值、技术引领市场”的经营理念,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音视频通讯产品及解决方案,是我国音视频通信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1年,公司研发中心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广东省超高清智慧视频监控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公司被广东省工信厅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公司被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行业发展趋势

    (1)5G、云计算与AI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视频会议行业快速发展

    2024年,我国5G普及率显著提升,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人口普及率超过71%。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迟特性显著优化了视频会议的流畅度与清晰度,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传输,减少卡顿和延迟,推动视频会议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加速渗透。与此同时,云计算通过弹性资源分配和按需付费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部署成本,并保障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进一步扩大了视频会议的受众群体。此外,AI大模型对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较大影响,在视频会议行业,AI大模型同样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自动转录、实时字幕、智能纪要生成、发言人追踪及背景降噪等功能,显著提升了会议效率。

    (2)教育录播智能化催生会议摄像机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

    教育录播正朝着智能化、高清晰化、场景融合化方向演进。随着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普及,录播系统不再局限于单向录制,而是强调实时互动、AI分析与多终端适配。例如,AI技术可自动识别教学场景中的主讲人位置、学生动态及板书内容,实现智能跟踪与画面切换,提升课堂沉浸感。同时,4K/8K超高清录播需求增长,推动视频会议摄像机在画质、低照度性能及光学变焦能力上的升级,以满足精细化教学展示(如实验操作、板书细节)的需求。此外,云录播与多平台协同成为趋势,要求摄像机具备更强的网络传输稳定性及开放API接口,支持与教育管理系统、直播平台的无缝集成。这些场景的需求使得摄像机将从单一采集工具转型为“智能教学节点”,深度融入教育数字化生态。

    我国提供教育录播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主要有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鸿合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教育领域知名企业。而上述公司都曾向维海德等视频会议厂商采购教育录播摄像机,为国产摄像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提速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安防产业对视频技术的推动,视频会议摄像机行业内的视频处理SoC技术也逐渐成熟,而该类芯片正好也契合视频会议摄像机的需求,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家有美国的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简称TI)、安霸(Ambarella)以及国内的海思(HiSilicon)、瑞芯微(Rockchip)、星宸科技(SigmaStar)、地平线等。以维海德为代表的视频会议摄像机厂商较早地将SoC芯片引入视频会议行业,推动了视频会议摄像机的普及,除了在传统视频会议行业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以外,在教育录播、政府单位等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4)超高清化与智能编解码驱动视频应用革新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加速提升,超高清视频正成为核心应用场景。根据工信部2024年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到2027年底,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当前基于H.264标准的编解码技术已实现普通网络环境下的高清视频传输,但4K/8K超高清视频的普及要求更高效的技术支撑。新一代标准H.265/H.266及AV1较现有技术提升50%-100%压缩效率,通过增强数据压缩比、图像质量与流畅度,为降低带宽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技术基础。

    深度学习与AI算法逐步融入编解码系统,推动云视频向多场景、低成本、沉浸式体验发展。但技术迭代对企业形成了双重考验——既需要持续投入新型标准适配的算法优化研究,又要加快开发支持超高清、智能化需求的产品体系。这种技术升级与研发能力的动态平衡,将成为企业把握5G视频红利的关键竞争力。公司视频研究院持续跟踪并关注前沿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不断优化产品体验。

    (5)政策与场景双轮驱动,国产视频会议设备加速自主化

    在“数字中国”战略及信创产业政策推动下,视频会议设备国产替代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突破技术壁垒的核心路径。政府、金融、能源等领域受《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刚性约束,对国产化硬件终端、编解码算法及云平台需求迫切。国产设备凭借定制化数据加密、本土化运维响应等优势,在政务云会议、智慧城市指挥等场景快速渗透,同时规避了海外原材料供应链风险。随着国产操作系统、AI算力芯片等基础层技术突破,视频会议产业正形成“技术标准-硬件设备-场景生态”全链条自主可控格局,为5G+超高清时代的数据主权护航。

    4、行业竞争格局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规则》等政策积极支持视频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应用,有利于整个视频会议行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应用延伸。

    在视频会议行业中,以华为、中兴通讯、苏州科达、博诣(Poly)、思科等为代表的视频会议系统厂商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不断壮大。这类企业既是系统集成商,也是设备制造商,具有全部或部分设备的制造能力。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安卓系统为基础的云视频会议快速扩张,大量以软件视频为主的视频会议集成商出现,这些企业主要业务模式是系统设计与集成,普遍缺少设备制造能力。上述竞争格局为视频会议音视频通讯设备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支持。

    此外,随着音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普及,国产音视频通讯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打破了索尼、松下等日本厂商的技术垄断,能够自主研发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能够在视频会议行业中被接受并快速发展壮大。由于音视频通讯设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研发投入较大,进入该细分行业的企业不多,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盈利空间。

    公司作为国内视频会议摄像机细分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国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在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并积累了上千家国内外客户资源,范围涵盖了各类品牌厂商(视频会议品牌厂商、教育录播品牌厂商、音视频设备品牌商)、系统集成商、经销商及最终用户。公司不仅是国内外众多视频会议品牌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云会议生态链(包括微软Teams、ZOOM、飞书、腾讯会议、钉钉等)中的主要设备供应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细分行业地位突出

    据沙利文公司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视频会议解决方案行业概览》,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中,上游视频会议通讯摄像机主要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将光学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并使用对应存储单元记录图像数据,进而实现对图像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报告显示维海德属于通讯类专业摄像机龙头企业,这是公司多年努力发展技术、开拓海内外业务的成果,同时也树立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公司构建了以软件技术开发为核心,硬件开发与结构设计为辅的完善的研发体系

    研发体系方面,公司构建了三大技术平台(图像算法平台、硬件开发平台和结构设计平台),其中又以软件技术开发(图像算法平台开发为主)为核心,硬件开发平台和结构设计平台为辅助,使公司具备软件、硬件、结构、算法等综合研发能力。强大的软件开发平台独立于硬件和结构设计,可快速开发有竞争力和创新性强的产品,有别于一般的硬件装配为主要模式的行业竞争对手,使公司能在行业中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引领者和新产品的开创者。

    1、软件技术亮点及优势

    软件技术方面,公司掌握了视频图像处理技术(ISP算法等)、AI深度学习算法、视频编解码技术、音频3A算法、音频处理技术、音频编解码技术等音视频通讯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128项专利技术和336项软件著作权,其中35项发明专利。技术涵盖了音视频编解码、音视频处理、网络协议交换、网络传输与控制、智能化分析、硬件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等各项核心环节。公司的软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拥有摄像机全套ISP算法的核心技术,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ISP(图像信号处理)是摄像机的技术核心,优良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实现更好的色彩还原,使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更加逼真,在低照度和光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使视频通讯场景的视频有更好的表现。公司拥有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全套摄像机算法,主要包括3A控制算法(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去马赛克(Demosaic)、颜色矩阵(CCM)校准、降噪处理(NoiseReduction)、锐化、宽动态等算法技术,并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包括“ISP分离的视频会议PTZ摄像机”(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动适应镜头随温度偏移的变倍跟进实现方法”(发明专利)等,可以满足客户对摄像机产品的要求。

    (2)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

    公司不仅具有摄像机等小型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有视频会议终端和平台等复杂音视频通讯产品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传统SIP、H.323视频会议产品方面,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已具备复杂通讯协议、多路音视频输入输出和编解码、高适应性网络传输、前后台用户界面、后台网管等大型视频通信系统的开发能力。尤其在SIP和H.323协议方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通性,能够和国内外主流H.323/SIP视频会议厂商互联互通。

    (3)针对视频会议、教育录播等业务领域开发了有针对性的AI应用

    公司将AI应用于视频会议领域,实现了单镜头跟踪、声源定位、自动框选、美颜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大大提高了视频会议的用户体验。在教育录播领域,公司实现了基于AI的人形检测算法、多目标跟踪算法、云台稳定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能够对教师或演讲者以及学生进行自动跟踪和自动框选,在教育录播和互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硬件及结构设计技术亮点及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和完整的研发体系,具有高速硬件设计、复杂的光机一体化结构和传动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积累,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复杂音视频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量产。

    (1)高速硬件设计能力

    公司设立专门的硬件研发团队,对产品的原理图、电路图、PCB板等全方位进行优化设计和仿真模拟,优异的硬件设计使产品实现音视频信息的高速传输。

    (2)复杂的光机一体化结构和传动设计

    在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设计方面,公司拥有多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步进电机、直流电机、蜗轮蜗杆等云台传动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算法等重要技术,使云台摄像机产品的稳定性和静音效果表现良好,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三)公司构建的软件框架科学合理,使公司具备了多种平台的软件开发能力并实现了产品化应用

    摄像机核心部件之一“芯片”品牌众多,但性能各有特色,随着市场的分化以及不同客户需求的重点不同,单一品牌的SoC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所以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部署其他不同品牌芯片的开发应用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完全掌握海思、安霸、中兴微电子、Sigmastar、地平线、Rockchip等多个平台的IQ调试技术,具备了多种平台的软件开发能力。公司的软件框架科学合理、耦合度低、模块化强,核心模块和硬件无关,可以做到快速的多平台移植。因此,在中美贸易出现摩擦影响海思芯片供应的时候,公司能快速应用多品牌芯片形成替代产品,不仅满足客户需求,还因此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视频会议终端类产品技术亮点及优势

    在视频会议终端类产品方面,公司具有完整的软件研发团队并积累了全套的技术栈。视频会议终端产品作为音视频和通讯技术的集大成者,包含了音视频输入输出、音频3A处理、视频ISP处理、音视频编解码、H.323/SIP等多媒体通讯协议、媒体传输、网络安全、设备网管、用户界面等多种软件技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公司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开发经验,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视频会议软件平台,并在其中核心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创新。下图为公司其中一个视频会议终端产品典型的软件架构,以此为例对公司在视频会议产品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说明。

    在音频处理方面,公司视频会议终端软件平台中的音频SDK(图中的AudioSDK)实现了多路音频路由和桥接功能,支持灵活的多路音频输入输出、混音和3A处理,能够满足专业视频会议终端丰富的音频接入需求。该组件能够以10毫秒延时对多路模拟和数字音频输入输出进行实时处理,任意进行静音控制、增益调节、混音控制、路由选择。该SDK还实现了基于IEEE-1588v2协议的音频时钟同步,结合音频时钟锁相环的动态调整,可支持数字麦克风等音频外设的接入,结合公司自研的数字麦克风产品可提供高品质的音频通话。

    在视频处理方面,公司视频会议终端软件平台包含VideoSDK和CameraSDK,这些组件实现了分布式、跨平台的视频处理功能,能够充分发挥系统中多个软硬件组件的功能和性能,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视频会议终端产品。这些能力包括:摄像机ISPSoC所具有的视频采集和缩放、ISP处理、字幕叠加、视频编码、UVC传输、TCP/IP传输等能力;ARM单片机提供的摄像机PTZ控制、VISCA通信、低功耗待机等功能;AndroidSoC所具有的视频编解码和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

    在视频通信能力方面,公司视频会议终端软件平台中的视频通讯引擎(图中的VCE)支持ITU-TH.323协议簇和IETFSIP协议簇。经过数年的打磨,公司视频会议产品能够与国内外众多视频会议厂商的平台和终端互联互通,具有非常出色的互通性和兼容性,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基于ITU-TH.239以及IETFBFCP的双视频流的支持。为了能够在弱网环境下保证音视频传输的清晰和稳定,公司发明了“实时传输数据流前向纠错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并在视频会议终端产品中应用。

    除了上述核心能力之外,公司还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底层驱动的开发能力、安卓系统深度定制开发能力、WEB前端开发能力、安卓应用开发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支撑了整个视频会议终端平台和丰富的视频会议终端产品的研发。

    基于上述视频会议终端软件平台,公司还研发了能够接入中国移动云视讯平台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能够与支持VoLTE的手机进行音视频通信,同时支持云视讯企业通讯录、设备网管等特性。

    3、音频产品技术亮点及优势

    语音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是通过克服工作场所内外所遇到的干扰性、复杂性、远程性等挑战,从而为用户提供完整清晰的音频体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公司的音频技术团队结合麦克风阵列技术、音频3A技术、AI技术等,有效屏蔽语音通话中的诸多干扰因素,提高语音通话质量。在产品的质量方面,公司的音频产品达到如下效果:

    (1)无论发言人坐在房间何处,波束成形麦克风阵列可以提供丰沛且清晰的声音拾取,让声音清晰明亮。

    (2)采用双耦合变步长自适应回声消除算法,保证双讲不丢字不漏回声。

    在上述技术支持下,公司的产品陆续通过严格的微软TEAMS和ZOOM认证。

    公司的音频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声学回声消除技术(EchoCancellation)

    声学回声消除是语音通话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影响声学回声消除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非线性失真,包括电路、喇叭、麦克风等产生的非线性失真传统的声学回声消除模型往往只能适配线性场景,对非线性失真效果不佳。

    近场拾音——魔音墙技术(VoiceFence)

    在预先设定的感兴趣拾音区域边界形成虚拟墙,拾取墙内的声音,隔绝墙外的干扰声对音墙外干扰声的抑制量超过30dB有效工作距离为2m(通常1m距离内效果可达最佳)

    波束形成+去混响技术(Beamforming+Dereverberation)

    拾音一直是业界的难点与痛点,挑战来自封闭空间中的混响、噪声、回波,其中去混响曾被美国工程院列为“当代未解决的十大工程问题之一”,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目前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空-时互耦合去混响算法,充分挖掘语音信号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了波束自动跟踪技术,可实现360度全向远场拾音。

    (四)公司具有强大的AI技术积累和创新

    面对视频会议、教育录播等特定需求的场景,公司在AI技术还未成熟的行业背景下,就已经通过算法的方式实现一定的AI功能,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公司摄像机产品的AI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的AI技术包括视频图像检测分析类和ISP及图像处理类。

    1、视频图像检测分析类

    视频图像检测分析类AI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检测、识别、手势识别、姿态分析、动作分析、场景分析和感知,使摄像机成为智能化设备,为会议、教育、直播等应用场景的AIOT应用提供基础算法支撑。该技术既可以单机应用,实现特写跟踪、自动框选、手势交互等功能;也可以多机位协助,结合语言信息,同时整合公司在视频、音频、通讯终端3个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多模态智能导播功能,使公司产品在智能会议、教育互动直播、远程培训、多机位带货直播等领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目前先进的嵌入式片上系统(SOC)都集成了神经网络运算单元(NPU),智能化产品(AIOT)迅猛发展,前景广阔。公司算法团队专注于图像处理算法和AI算法在SOC的部署应用,通过网络选优、模型剪枝、蒸馏训练、量化训练、训练集优化等工作,不断迭代升级AI算法模型,并且在海思、安霸、中兴微电子、Sigmastar、地平线、Rockchip等多个平台部署应用,算法性能和检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多系列、多规格的智能化摄像机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如开发体育场景检查算法(足球),实现体育场景的自动跟踪,减轻摄像师的工作强度。

    2、ISP和图像处理类

    公司采用AI深度学习的方法,代替传统ISP算法,解决众多疑难问题,大大优化图像主观效果。

    (1)基于AI的AWB算法

    传统的AWB算法,每款相机需要在不同光照下的做标定,算法泛化能力差,需要大量场景下的参数调校,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难题。AWB算法的研究前沿,是根据颜色恒常性原理(ColorConstancy),采用AI深度学习算法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来完成白平衡工作。公司通过10年左右的研发,积累了大量不同SENSOR、不同平台、不同白平衡算法的调校经验,大量用户场景的素材,对AWB算法基本原理、参数和问题有深入了解,ISP和AI算法公司密切合作,具有AWB算法研发优势。

    公司正在研发的“跨相机的颜色恒常性卷积神经超网络”方法,通过训练并部署一个超网络(hypernetwork),对于任何一款SENSOR和镜头组合的相机,只需要提供一组此相机拍摄的一组raw图片作为校准集,即可通过预超网络实时推理估计光照颜色,完成AWB校正。超网络方案以通用性取代了人工“调教”的费时费力,将AWB标定和参数调校工作上升到系统性的优化和版本迭代。

    (2)图像锐化降噪

    基于深度学习框架,针对相机硬件平台计算能力和数据带宽,设计适应算力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在摄像机内实现实时图像锐化和降噪算法。针对不同SENSOR,在ISP工程师的帮助下,分析噪声模型和清晰度水平,采集不同场景图像,并通过数据增强方法,模拟出真实场景可能出现的模糊与噪声,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迭代训练调优、网络裁剪、蒸馏量化感知训练,结合ISP图像客观测试标准和方法,调整训练超参数,得到比较好的网络模型,极大地改善了相机图像输出质量。

    (3)低照度成像

    通过仿真和人工采集的方式,构建低照度场景RAW图像数据集,训练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实现AI降噪和AI图像增强,优化低照度全彩视频。

    (五)ISP技术

    ISP(ImageSignalProcessing),即图像信号处理,它在相机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作用,ISP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像的成像质量。公司在ISP算法及参数调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并且拥有丰厚的成果。公司多款摄像机产品,经过官方测试机构的严格测试,通过ZOOM、微软TEAMS、腾讯会议等认证,是公司IQ调试水平的最佳证明。公司的ISP技术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图像实验室和测试设备

    公司搭建了专属图像实验室,配备了专业全范围色温的荧光灯/LED灯箱,透色灯箱,拥有各种专业测试图卡,专业图像测试分析软件,专业标准监视器和波形矢量分析仪,色温照度计等测试设备,可对图像各项客观指标进行全方位专业评测。对摄像机全方位客观测试,其测试原理、测试规范和测试数据有深入认识,了解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图像质量信息,各测试指标的相互影响关系,与ISP各功能模块参数调优的互动关系以及客观测试数据和人眼主观感受之间的对应关系。

    2、ISP算法原理的深入理解

    公司拥有全套自主研发的ISP算法,率先推出基于FPGA的国产高清摄像机;同时掌握海思、安霸、中兴微电子、Sigmastar、地平线、Rockchip等多个平台的IQ调试技术,从2K到4K,对ISP各处理模块参数进行反复调优,通过理论学习、大量实践和类比分析,对ISP处理流程各算法模块原理和作用有深入理解,形成完善的调试流程和调优方法,评价手段,图像效果获得用户好评。

    3、用户需求和主观评价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大量客户,为多个国内外知名的视频会议和专业视音频公司提供服务,对会议、教育、直播、专业AV领域,各种场景,用户对摄像机图像表现的要求和主观评价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形成公司自己的视频图像风格,并积累了丰富的调试经验和测试方法。

    4、自主研发一系列算法和策略

    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算法和策略,大幅提高摄像机的图像呈现效果。白平衡算法参数和策略调优,CCM颜色校正矩阵调优,实现所有色温环境下物体颜色还原真实自然,人物拍摄肤色效果极佳。多模态白平衡算法,针对直播应用,在绿幕或蓝幕背景场景,能够准确识别出当前灯光真实色温,从而完美还原主播和产品真实颜色。自动缩光圈算法和白加黑减曝光算法,可以对当前拍摄环境进行侦测评估,自动缩放光圈和调整曝光补偿,达到最佳曝光体验。自研场景自适应算法,通过场景感知,整合曝光、白平衡、3DLUT等多种策略,优化不同场景的成像效果。人脸和大屏智能曝光算法可以保证人脸亮度,教师大屏不过曝。优化gamma曲线,使图像通透性好动态范围高,能够很好表现出环境的亮暗细节。锐化滤波器的深入研究,有效提取细节信息,实现对图像高、中、低频信息进行不同强度锐化,能够很好地保证图像清晰度和texture细节,同时又不会出现严重锯齿和黑白边等现象。色域空间自适应,根据实际使用信号输出情况,自动切换选用BT601或者BT709色域空间,以适配不同的信号规范,达到最完美的色彩呈现。

    5、率先提出自动聚焦(AF)前景优先模式的概念,用于会议和直播场景

    业界摄像机自动聚焦(AF)算法普遍采用中心或多点聚焦。在背景复杂时,往往聚焦到背景而不是前面的人,只有采用手动聚焦的办法调整焦距。公司首先提出了前景聚焦概念,发明了FrountsenseAF算法,根据位置、运动、单目景深、亮度综合评价,选择多点聚焦,保证优先聚焦前景活体,解决了业界长期困扰的难题。

    公司在自动聚焦算法上长期积累,取得大量专利技术。如:不用测温,单凭借图像聚焦过程就能自动感知和校正镜头温漂,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镜头变倍跟进曲线的生成方法,超景深范围的聚焦策略和方法。同时,结合AI技术,实现人像摄影时的人脸聚焦和人眼跟焦,更清晰地捕捉画面焦点;利用AI技术,实现显著物检查,在复杂场景更加准确地识别聚焦主题,使得聚焦更加合理;开发PDAF相位聚焦功能,聚焦速度提高3倍,对运动目标实现更准确的聚焦。

    (六)公司多款产品通过了审核条件严苛的微软TEAMS、ZOOM的认证,产品竞争力强

    对于微软、ZOOM等国外云会议品牌构建的云会议生态链,直接的参与者主要是用户和面向用户的视频会议品牌商,视频会议品牌商以其品牌产品通过微软或ZOOM的官方认证,在其构建的生态链中形成销售和业务。公司通过自主申请认证以及由下游客户申请认证等方式在视频会议生态链中参与产品销售。在海外市场,公司主要面向视频会议品牌厂商等下游客户,通过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间接成为云会议生态链的参与者。通过核查微软的官网,显示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产品类别通过认证的企业中,包括了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Poly、AvayaInc.、ClearOne、StarleafLimited、ViewSonic等企业。

    ZOOM的官网显示,公司是ZOOM在视频会议硬件方面通过认证的全球合作伙伴,而通过该认证的中国企业仅有公司和亿联网络等少数企业。其他通过其认证的视频会议品牌厂商HaverfordSystemsInc.、Poly,INC.、QSC,LLC.、ViewSonicCorporation等企业,均为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公司客户HaverfordSystemsInc.同时是ZOOM认证的视频会议系统集成商金牌合作伙伴(最高级别认证),充分体现了公司在ZOOM平台生态圈中的重要性。

    (七)公司是腾讯会议、钉钉等云会议生态链中的主要设备供应商

    在国内市场,云会议生态链主要构建主体是腾讯会议、钉钉等。腾讯会议和钉钉的平台是开放式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申请使用。视频会议摄像机、音频设备等专业外设,可以在平台上运行使用,公司作为相关产品的供应商也属于其生态圈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公司的摄像机产品通过了腾讯会议ROOMS和钉钉(DingTalk)的认证,使公司成为腾讯会议、钉钉等云会议生态链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体现了公司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八)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对标索尼、松下等世界一流企业,在专业级摄像机领域构建了较高的技术门槛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专业级通讯摄像机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定位对标索尼、松下等国际一流品牌。早在2011年左右,公司通过开发FPGA方案应用于视频会议摄像机,打破了日本厂家(索尼、松下、JVC等)的行业垄断,以高性价比的优势,降低了行业采购成本,为视频会议行业的推广使用提供了重要支持。产品推出后公司很快被苏州科达等国内视频会议品牌商采纳,并成为其主要供应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在视频会议行业中实现了摄像机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国际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推动了专业级摄像机国产化的发展,同时构建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九)公司拥有音视频通讯领域众多知名品牌厂商客户,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技术的实现处于行业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拥有上千家客户资源,包括各类音视频品牌厂商(视频会议品牌厂商、教育录播品牌厂商、音视频设备品牌厂商等)、系统集成商、经销商及最终用户,范围遍布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是全球音视频领域众多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拥有较大的业务规模、较高的行业影响力以及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采购时会优先考虑其熟悉并且口碑良好的供应商。公司成功在其供应商体系内供货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形成先发优势,相对于其他新进入竞争者将更容易获取后续订单。

    (十)公司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不仅可以快速响应生产需求,同时大大提高了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

    为规避上游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风险,公司在上市前已经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建设多条超高速SMT贴片线,并自主进行模具制造和塑料注塑生产。完整可控的供应链链条不仅大幅提高了零部件供应速度和产品质量,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优化了公司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维海德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