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西典新能(60331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行业分类
公司主要从事电连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电连接产品属于电路之间电连接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中的“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9)”。
(二)下游相关行业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行业
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752万辆,同比增长32.4%。
国内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587.8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渗透率提升至50.4%;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5.4万辆,同比增长55.9%,渗透率提升至21.8%;海外市场,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78.2万辆,同比增长23.6%,渗透率达26.1%。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401.3GWh,同比增长38.5%。
2、储能市场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1-6月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63.6GW,同比增长105.4%。
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数据中心需求驱动、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5年1-6月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42.6GWh,同比增长27.5%。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hoMotion数据,2025年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
3、新能源发电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1)光伏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GW,同比增长28%,其中集中式光伏159GW,分布式光伏118GW。
(2)风电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我国2025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5GW,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67%;海上风电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GW,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2%。
(三)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电连接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连接系统、工业电气母排、电控母排。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领域。
1、电池连接系统
电池连接系统是一种将铝巴、信号采集组件、绝缘材料等通过热压合或铆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实现电芯间串并联,温度、电压等信号采集和传输的电连接的系统,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电化学储能领域。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产品可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上汽时代、一汽等,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特斯拉、大众、小米、蔚来、理想、长城、赛力斯、福特、智己等众多热销车型。
电化学储能领域,电池连接系统产品已批量供货特斯拉、阳光电源等储能项目。
2、工业电气母排
工业电气母排主要应用于高电压大电流行业,例如轨道交通、光伏、风电以及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中央空调等各类工业领域。公司先后参与多个重点项目的复合母排设计以及批量供货,例如复兴号动车组以及北京冬奥列车(京张高铁)牵引变流器复合母排、上海磁悬浮地面站变流器复合母排等项目。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西屋制动、罗克韦尔、阳光电源、东芝三菱、富士电机等。
3、电控母排
电控母排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动燃油车的电机控制器之中,主要客户为比亚迪、阳光电源、法拉电子、基美电子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206.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02.5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66%。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587.8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公司受益于行业增速,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在市场开拓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电池连接系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加大了新技术路线产品的市场推广,加强了与整车厂的项目合作。在储能应用领域,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了较高的增长,并与头部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预计未来,储能产品的出货金额的占比会持续提升。
在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FCC技术路线处于市场推广期,在制程良率、工艺、设备自动化效率、能耗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将持续不断优化提升,完善新技术的迭代。随着新技术产品的批量交付,预计会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及设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连接领域的技术研究,经过17年技术积累,在产品创新、研发设计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2019年,公司参与宁德时代T项目大模组电芯连接方案设计及产品定制开发,完成大尺寸FP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的规模量产。此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下一代FF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相较于FPC,FFC信号线路成本更低、强度更高。
公司直焊技术,在2024年已批量应用于多种车型,该技术改变了原来FPC必须通过镍片过渡连接的需求,省去了镍片及SMT工艺的成本,直接将FPC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到铝巴上,极大的节省了FPC组件的成本。
2024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薄膜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单层薄膜热压合技术。与以往的热压合技术相比,材料成本降低,自动化程度提高,降低了产品的整体成本。与吸塑托盘简易电池连接系统相比,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二)主要生产设备自制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设备开发团队,经过多年工艺及设备开发积累,具备电连接热压设备、焊接设备、视觉检测、电性能检测等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及应用经验。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生产设备,一方面,能够满足公司产品的定制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快速响应下游客户对于产品优化及升级换代的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阶段,公司自主掌握关键设备的开发设计技术,可根据客户设计变更对生产线进行快速改造,进而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迭代较快的需求特点,有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2017年公司将上述设备开发经验应用至电池连接系统,2019年针对宁德时代大模组应用需求,对热压合设备及产线自动化水平进行升级,自主开发了大尺寸FP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自动化产线,目前产品长度可达到2.0米,面积较上一代PCB采样电池连接系统增加约6倍。公司通过对电池连接系统生产设备进行集成紧凑设计,整合了热压设备、自动焊接设备及自动检测设备,实现连续生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2024年,公司推出的直焊技术和薄膜技术的自动化产线,均由公司自动化团队自主开发和制造,并已成功通过客户的量产验证。公司率先掌握了这两项自动化技术,具备行业内先发优势,有助于这两项技术的大批量推广。
(三)客户资源优势
由于电连接产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因此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认可建立在长时间磨合的基础之上,倾向于选择在行业内具有良好口碑、长期开展相关业务的供应商。公司在电连接行业深耕多年,凭借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工艺制造优势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与下游多个应用领域的优质客户,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上汽时代、一汽、比亚迪、中国中车、西屋制动、罗克韦尔、法拉电子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与海外多家客户开展了技术交流和业务拓展。
(四)多领域应用经验优势
公司始终以电连接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拓展不同应用领域。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产品目前已涵盖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在上述领域积累了丰富应用经验,能够为不同领域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多领域横向发展,公司一方面拓展了产品市场空间,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积累了不同领域的应用经验,通过对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借鉴,有利于产品及工艺创新,例如公司将复合母排热压合工艺应用到电池行业,为电池连接系统行业向轻量化、集成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五)精益制造和信息化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了覆盖来料、仓储、装备、货流标准化流程和核心零部件模块化供应环节的生产管理机制,公司生产管理部门通过对物料需求、物料交期、生产计划制定、订单交期需求及物料领用、储存等进行统筹管理,提高供应链和生产线的反应速度,有效控制了生产管理成本。同时,针对产品检测环节,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专用检测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对经过检测的电池连接系统产品标贴二维码,通过扫码即可对生产、组装、测试进行全过程质量追溯。公司搭建的制造生产、供应链、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系统之间的有效协作、数据同步、实时数据共享、互动,使生产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