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29日收盘,华厦眼科(301267)报收于18.38元,上涨0.38%,换手率0.91%,成交量3.0万手,成交额5547.55万元。
4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2.4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04.5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07.08万元。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7亿元,同比增长0.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9亿元,同比下降35.6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9.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7.9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11.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滑4.00%。
2024年,受行业环境变化、行业需求阶段性放缓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眼科医疗行业依然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将为公司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公司各项业务保持均衡发展,其中:白内障业务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下滑11.56%,主要受各省市白内障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落地执行的影响;眼后段业务实现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0.19%;屈光业务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7.44%;眼视光综合业务实现营收10.69亿元,同比增长5.15%。在宏观消费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消费眼科业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答:2024年5月起,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始执行人工晶体类耗材国家带量采购,部分医院从按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方式转为执行DRG/DIP付费结算。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强医保合规自律管理及临床路径梳理,眼病和白内障收入趋于平稳。公司将持续关注各地医保部门公布的医保基金收支实时数据,提升医疗机构等级,发挥疑难眼病专家及学科优势,持续深入做好病种精细化测算,积极开拓非医保眼病项目,推动公司白内障及眼病诊疗业务稳步发展。
答: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屈光、眼视光综合、眼后段业务同比保持良好增长,白内障业务由于去年同期集采政策尚未落地,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仍有小幅下滑。随着全国各省份白内障人工晶体集采政策相继落地,公司白内障业务有望企稳上升。
答:2024年,公司正式启动“365近视防控模式”,为公司眼视光业务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量。2025年,一方面,公司将继续按照战略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视光中心建设,依托医院本地化需求建立“1+N”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同时加快推进区域眼科中心建设,带动视光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通过I赋能、“365”近视防控体系落地等措施,提高眼视光门诊量,针对近视防控提供角膜塑形镜、视功能训练等综合解决方案,并加大力度发力成人配镜业务,促进视光业务收入进一步提升。
答:《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眼科价格项目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医疗机构有效弥补眼科诊疗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为优化眼科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公司将持续关注各省落地进程。从影响来看,第一,《指南》有利于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华厦眼科一直以来高度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眼病,《指南》的落地将推动公司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转化;第二,《指南》高度关注儿童近视防控,将进一步助力公司眼视光学科的发展;第三,《指南》突出技术劳务价值,对公司疑难眼病诊疗技术优势有一定的利好。
答:全飞秒4.0相较全飞秒3.0的客单价有所提升,目前公司首批装机的医院全飞秒4.0占全飞比均超过50%;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X 800预计今年5月开始装机,预计将对客单价进一步提升有积极作用;此外,公司已经开展了多例国产龙晶PR晶体手术,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可控、供货稳定,对未来有晶体眼的屈光手术发展更有保障。
答:收购成都爱迪后,华厦眼科在人才、管理、供应链等方面持续为成都爱迪深度赋能。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华厦眼科完善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帮助成都爱迪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成都爱迪在眼底、白内障方面的专业优势,赋能成都爱迪在学科专业领域更均衡地发展;在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纳入华厦体系后,统一使用集团北森人力资源系统、财务ES系统、HMS系统等各类信息化系统,助力成都爱迪在规范化管理和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在品牌管理方面,我们在成都使用双品牌运营策略,成都爱迪与成都华厦在专业上各有侧重,管理上也有所差异;在供应链方面,加入集团后,依托集团集采优势,帮助成都爱迪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答:一方面,老龄化趋势预计将推动我国各类老年性眼病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包含白内障、老视、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视网膜脱离等。以白内障和老花眼为例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达80%,预计至2050年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增至2.41亿;而老花眼在52岁以后的发病率接近100%,超八成60岁以上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困扰。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白内障CSR达到3,500以上,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老视手术还刚处于推广初期阶段,手术率则更低。另一方面,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2024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等有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大落实近视防控战略部署力度,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持续深化,与屈光不正相关的医疗服务市场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我国干眼症患者的数量已超2亿,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1.5亿,对眼表、眼底病诊疗需求也持续增长。总体而言,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空间广阔,细分领域需求旺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
答:公司“1236”战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也重申了管理国内200家医院的布局规划。公司会在已选定的24个重点投资省份通过自建或并购方式进行扩张,当地有业务能力、估值水平等条件都合适的标的将考虑并购,如果没有合适标的,则会结合本地化医疗团队引进情况、选址情况等有计划地进行自建。具体每年的执行节奏会综合行业发展环境、公司经营需要等因素适当调整,稳健推进。
答: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华厦”的取名就有“源于厦门,服务中华,走向世界”的寓意,按照最新的战略布局,公司也已经开启海外布局的步伐。考虑到近期国际环境的变化,近期将重点考虑以欧洲、亚洲为主的并购标的,包括质地优良、有持续研发能力、产品有竞争力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眼科上游设备和耗材生产商。公司目前正在招聘海外投资并购总监,欢迎投资者向公司推荐合适的并购标的和优秀人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