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中国平安(601318)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1. 保险合同负债的计量
项目内容
- 金额: 于2024年12月31日,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合同负债为人民币4,984,795百万元, 占总负债的43%。
- 原因: 由于保险合同负债涉及管理层运用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 我们将其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
- 评估要点:
- 保险合同负债评估需要对保险合同计量方法的适用性、责任单元的确定及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量等方面作出重大判断及估计。
- 保险合同负债的计量需要运用复杂的精算模型,并需要管理层在设定假设时作出重大判断和估计。
- 运用的主要假设包括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折现率、费用假设、赔付率、保单红利假设及非金融风险调整等。
审计应对
- 复核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相关的会计政策。
- 评价并测试了保险合同负债评估流程相关的关键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 评估并测试用于计量保险合同负债的相关信息系统和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包括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系统层面的数据传输以及保险合同负债的系统计算逻辑等。
- 评估保险合同负债计量所使用的主要判断和假设的合理性。
- 评价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险合同负债的评估方法的适当性, 选取主要典型保险产品、合同组, 独立计算保险合同负债。
- 测试保险合同负债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分析报告期间保险合同负债的变动, 评价假设变更对保险合同负债的影响, 以评估保险合同负债的总体合理性。
2. 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评估
项目内容
- 金额: 于2024年12月31日,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10%和25%, 相应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分别为人民币98,144百万元、人民币63,133百万元和人民币9,071百万元。
- 原因: 由于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减值评估涉及较多判断和假设, 我们将其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
- 评估要点: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中使用了多个模型和假设。
-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复杂性较高, 参数输入较多且参数估计过程涉及较多的判断和假设。
-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变化, 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方法论及相关参数的合理性, 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敞口、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等。
- 运用专家判断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 考虑不同经济情景权重下, 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
- 评估管理层确定预期信用损失时采用的前瞻性信息, 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和多个宏观情景的假设及权重。
- 判断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已发生信用减值需要考虑多项因素, 单项减值评估将依赖于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估计。
审计应对
- 评价并测试了与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放审批、贷后或投后管理、信用评级、押品管理、延期还本付息以及减值测试相关的关键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包括相关的数据质量和信息系统。
- 采用风险导向的抽样方法, 选取样本对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执行复核程序, 基于贷后或投后调查报告、债务人的财务信息、抵押品价值评估报告以及其他可获取信息, 分析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评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发放贷款及垫款、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的评级的判断结果。
- 在内部专家的协助下, 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重要参数、管理层重大判断及其相关假设的应用进行了评估及测试。
- 评价并测试用于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数据和流程, 包括业务数据、内部信用评级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 还有减值系统涉及的计算逻辑、数据输入、系统接口等。
- 评价并测试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关键控制, 包括模型变更审批、模型表现的持续监测、模型验证和参数校准等。
- 评价并测试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相关披露的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