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安徽合力(600761)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司内强管理提质增效,外拓市场智启未来,持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产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全球化业务实现跨越发展,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25亿元,同比增长0.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0亿元,同比增长0.18%。公司荣获安徽省科技领军企业、安徽省优秀创新型企业;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数字领航”案例企业;ESG实践案例入选《安徽省国资国企社会责任(ESG)蓝皮书(2024)》;连续登榜世界品牌大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回顾全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适应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在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型谱规划、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公司率先攻克高效分布式电驱动技术,完成全球最大锂电叉车(55吨)研发上市,重装产品实现全系列锂电化;二是新产品型谱持续拓展。公司成功开发42款低温车型,适应-55℃超低温作业环境,有效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实现26款仓储车研制上市,进一步完善Ⅱ、Ⅲ类车型布局;自主完成第二代混动堆高机开发,节油率提高至69%,作业效率提高了25%;研发重载场景下45吨氢燃料牵引车和寒冷地区3-3.5吨固态储氢氢能叉车;实现特种车辆系统国产化,满足100%自主可控要求。三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公司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63项,其中发明专利134项,主持及参与制订1项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获省级/行业科技进步奖8项,入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安徽工业精品1项、安徽省及合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项。
(二)强化渠道能力建设,不断壮大合力品牌影响力
公司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切实把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落到实处,持续巩固国内市场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合力”品牌国际影响力,公司全年实现整机销量34.02万台,同比增长16.53%。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深入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拓展渠道布局,投资设立北京合力、河北合力等省级营销公司;积极拓展线上销售业务,推进电商平台自营店建设;通过开展高质量发展万里行等活动,有效提升后市场业务服务质量。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深入推进“1+N+X”的国际化营销体系建设,合力大洋洲中心、欧洲总部、欧洲研发中心、南美中心接续开业;通过加强国际营销总部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海外公司经营与合规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整机出口12.64万台,同比增长34.08%,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近40%,实现在34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国际化战略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新兴产业布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潜能
公司围绕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产业布局更加完善。2024年,公司进一步延伸智能物流产业链,投资并购宇锋智能,实现合力智能物流产业园开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工业车辆产业链协同优势,完成“好运机械、安鑫货叉”股权收购,有效减少未来日常关联交易,履行资本市场承诺事项。二是重点项目有序落地。“合力(六安)高端铸件及深加工研发制造基地、和鼎机电年产600万千瓦时新能源锂电池建设项目”正式运行投产,蚌埠液力、衡阳合力、安庆车桥、新能源智能工业车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数字化转型取得新突破。公司深化与国内头部企业的生态合作,加快落实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和专项人才培育等规划,稳步推进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公司业务中的实践应用。
(四)导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面向ESG的公司治理体系
公司紧扣ESG使命目标,推行可持续发展“BOOST”战略,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开拓可持续的工业未来。在绿色发展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通过节能技改项目、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等举措,实现年节能标煤700余吨,光伏发电约1800万千瓦时;加快推进锂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叉车系列化进程和产业化步伐,公司电动化产品占比超65%,产品结构和绿色制造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在社会利益相关方方面,公司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深入市场解决客户诉求;组织开展供应商ESG导入培训,推动合力ESG赋能供应链管理提升;依托业绩说明会、机构路演、投资者开放日等渠道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例和规模,积极回馈资本市场;组织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捐赠活动,主动践行国有企业社会担当。在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制度流程管理提升”行动,全面修订《公司章程》并完善决策事项清单120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充分释放改革效能,不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工业车辆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中心等场所的物资装卸、堆垛、流转、仓储以及短距离搬运和牵引作业,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给工业车辆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随着行业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我国工业车辆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长,产品结构和附加值不断优化和提高。近年来,受益于国内需求及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工业车辆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连续位列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2024年,行业实现销量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其中国内市场80.50万台,同比增长4.77%;实现出口48.05万台,同比增长18.53%。从车型结构来看,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Ⅰ类车)实现销量18.59万台,同比增长8.90%;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Ⅱ类车)实现销量2.97万台,同比增长24.03%;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Ⅲ类车)实现销量73.06万台,同比增长21.39%;内燃平衡重式叉车(Ⅳ+Ⅴ类车)实现销量33.93万台,同比下滑10.06%。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布局了工业车辆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等四大业务板块。整机产品拥有30多个吨位级、1000多个品类、6000多种型号,覆盖了0.2-55吨内燃叉车、电动叉车、港口机械、工程机械及特种工业车辆等;公司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传动系统、液压件、高端铸件、电机、电控、电池等,形成了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公司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优质后市场服务;公司智能物流产品现已覆盖叉车式、移载式、牵引式以及非标定制化AGV等产品,可为不同行业、不同生态、不同场景用户提供综合性物料搬运解决方案。
(一)工业车辆整机业务板块
1、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Ⅰ类车)
公司现已形成K2/H4/G/G2/G3等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产品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烟草、食品、纺织、电子、仓储物流等成件包装货物的装卸和搬运,配装其他属具后可用于散堆货物和非包装的其他成件货物装卸作业。
2、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Ⅱ类车)
公司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广泛应用于烟草、食品、纺织、电子、超市、冷库等行业成件货物的装卸和搬运,特别适用于狭小工作场地及频繁上下车拣选的作业场合。
3、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Ⅲ类车)
公司步行式仓储叉车覆盖托盘搬运车、托盘堆垛车、低位拣选车等50余种,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仓库、货场、车间等场所作业,尤其适合食品、纺织、印刷等轻工行业。
4、内燃平衡重式叉车(Ⅳ+Ⅴ类车)
公司现已形成K2/H3/G3等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库、车站、码头、港口等成件包装货物的装卸和搬运,配装其他属具后可用于散堆货物和非包装的其他成件货物装卸作业。
5、重型叉车、港机、牵引车、特种车辆
公司拥有系列齐全,种类多样的重型叉车,正面吊、集装箱空箱堆高机等港机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港口、矿场等场景物流搬运解决方案。
公司牵引车主要包括内燃、电动、固定平台搬运车、平板拖车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邮政、机场、码头、仓库、车站、工厂等各类平面运输物流场所的牵引作业。
面向特殊行业、特殊场景,公司研发设计了防爆叉车、伸缩臂叉车、侧面叉车、阳极运输车、越野叉车等特种车辆系列产品,致力于为特殊需求行业用户提供贴心服务。
(二)零部件业务
公司积极探索在“双碳”目标下零部件业务的绿色化转型,通过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铸就合力零部件品牌;通过深化零部件产品的国际合作,打造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公司现已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合力部件业务板块,实现涵盖七大类数千品种的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上游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积极打造高端、安全、韧性的零部件供应链。
(三)后市场业务
公司践行“以人为本,以精品回报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持“售前是参谋,售中是朋友,售后是伙伴”的服务理念,为不同客户、不同搬运场景提供全生命周期后市场服务,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四)智能物流业务
公司在智能物流系统领域自主开发了CCS(调度控制中心)、WMS(仓储管理系统)、PMS(生产管理系统)、MOM(中间件)等物流管理系统;涵盖叉车式、移载式、牵引式以及非标定制化AGV产品。合力智能物流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家居制造、物流仓储、百货超市、机械制造、汽配加工、电子加工等行业,运用场景覆盖室内、外的工厂收、发、补和仓库存、取、拣等模式。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物流业务服务,包含项目咨询规划、方案设计、定制开发、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切实保障项目质量,给用户带来柔性、智能、放心的智能物流管理升级体验。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试验室等研发平台和具有CNAS资质认可的试验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设计机构,研究领域覆盖工业车辆基础技术、整机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研究、智能物流产品试制试验和检测等,构建了完整的矩阵式产品研发体系。
公司现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628项,其中发明专利462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2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5项;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42项。
(二)品牌服务优势
公司始创于1958年,拥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自2016年起持续保持世界叉车制造商七强的国际地位,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良好的用户口碑。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合力”“HELI”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工业车辆行业知名品牌。公司提出了“让世界更合力”的品牌价值新主张,以Handling(搬运)、Electric(电动化)、Logistics(物流)、Intelligent(智能化)为目标,为“HELI”赋予了全新的品牌内涵。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遍布全国的28家省级营销机构和500余家二、三级营销服务网络以及由欧洲、东南亚、北美、中东、欧亚、澳洲、南美等海外中心和300多家代理机构组成的国内、国际营销服务体系,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增值服务。同时,公司还通过车辆租赁、融资租赁、电商平台等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市场需求,产品畅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具有产业规模大、业务链完整、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目前拥有以安徽合肥为总部中心,以陕西宝鸡、湖南衡阳、辽宁盘锦、浙江宁波等地区为西部、南部、北部和东部整机生产基地,以合肥铸锻、六安铸造、蚌埠液力、安庆车桥、和鼎机电、安鑫货叉等核心零部件体系为支撑的百亿产业平台。规模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整机及零部件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治理优势
公司通过制定ESG管理办法和管理提升规划,积极构建面向ESG的公司治理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长期战略;通过持续提升现金分红规模和比例,积极回报股东;组织开展合力供应商ESG导入工作,打造工业车辆行业可持续供应链;开展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向客户传播ESG管理理念;顺利收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安徽省唯一一家国企改革基层联系点;扎实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开展制度流程管理提升工作,有效强化境内外子公司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依托精益生产、精品工程、两化融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环健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等管理方法,打造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对标世界一流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五)党建引领优势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强化政治引领。公司积极推进“铸魂赋能强基”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推深做实合力特色“四化五法”品牌,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与经营;积极推进“墩苗育苗”计划,加速建设“忠专实”“勤正廉”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干部人才队伍“五体系一梯队”体系;实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赋能专项行动,逐渐形成以党建链服务产业链的方式方法。同时,公司持续传承和发扬凝聚60余年的“合力文化”,深入践行合力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十大准则。“合力提升未来”的使命,“世界五强,百年合力”的愿景,“以人为本,以精品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现已成为规范企业、员工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成为公司持续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25亿元,同比增长0.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0亿元,同比增加0.18%;发生营业成本132.61亿元,同比减少1.06%。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实现销量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其中国内市场实现销量80.50万台,同比增长4.77%,海外市场实现销量48.05万台,同比增长18.53%。从产品销售结构上来看,Ⅰ类、Ⅱ类、Ⅲ类和Ⅳ、Ⅴ类车辆分别占总销量的14.46%、2.31%、56.84%和26.39%。
受益于国内需求及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工业车辆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连续位列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中长期稳定向好,以及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在规模、结构和层次上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具备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制造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机会。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进一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布局,加快创新驱动,筑牢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四大业务板块,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以Handling(搬运)、Electric(电动化)、Logistics(物流)、Intelligent(智能化)为目标,努力为不同客户、不同生态、不同场景提供系统性物料搬运解决方案,积极践行“让世界更合力”的品牌价值主张,成为全球一流工业车辆及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
(三)经营计划
1、经营目标
2025年,公司制定的经营计划为:力争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80亿元,期间费用控制在约29亿元。
2、主要经营策略
2025年,公司将围绕既定方针目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提升国内营销渠道能力建设,深入推进“1+N+X”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加快产品集成创新步伐;三是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围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大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等业务板块拓展力度;四是持续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五是强化管理赋能,深化精益管理,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3、完成投资计划及在建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
公司将根据投资计划及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安排所需资金。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主要面对的风险:工业车辆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其景气度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向好;而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仍然较多。
对策: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国内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形势分析,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和行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从研发创新、产业布局、规范治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产销规模,减少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