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盘,光威复材(300699)报收于31.77元,较上周的33.54元下跌5.28%。本周,光威复材3月24日盘中最高价报33.45元。3月27日盘中最低价报31.6元。光威复材当前最新总市值256.89亿元,在航空装备板块市值排名10/46,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89/5140。
近日光威复材披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09万户,较3月20日减少3041.0户,减幅为4.11%。户均持股数量由上期的1.12万股增加至1.17万股,户均持股市值为36.52万元。
光威复材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4.5亿元,同比下降2.69%;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15.12%;扣非净利润6.68亿元,同比下降6.15%;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48亿元,同比下降28.9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49.9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45.53%;负债率31.95%,投资收益8.29万元,财务费用-289.37万元,毛利率45.55%。
问:客户A 的 36亿大合同并没有显示 25 年有 CCF700G产品,CCF700G 产品今年还有没有业务?答:CCF700G产品正在供货中,合同中没有是因为价格、数量、应用场景未确定,合同正在商定当中,相关事项明确后会签订合同。
问:传统定型产品去年交付略慢,今年能否弥补?一季度交付情况?答:去年交付节奏较慢,我们了解今年可能略微有增长,目前一季度交付节奏正常。
问:碳梁去年价格大幅下降原因?今年碳梁价格展望?答:一方面,碳梁是按米计算的,宽度厚度等产品规格不同,价格不同,年报中披露碳梁 2024年产能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也是因为部分产品规格变化导致的;另一方面,碳梁价格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去年碳梁用纤维价格下降,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今年碳梁价格预计比较稳定。
问:大合同 2025 年实际结转收入节奏?是否还有其他订单?答:军品收入节奏公司不好做预期,大合同之外的其他产品订单后期会签订合同,将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需要披露。
问:公司为大飞机以及装备配套供货的主要产品型号?答:为大飞机供货的主要有 T300级/T800级纤维,同时也在做一些验证,为装备配套供货产品主要有 T300级/T700级/T800级纤维,以及下一步的 T1100级纤维。无论是装备业务还是民机,公司在碳纤维方面已实现系列化供应,包括高强型纤维、高强中模型纤维、高强高模型纤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问:近年来国内碳纤维行业产能扩张过快,公司年报中及富余产能消化,从行业和公司自身角度,公司认为如何更好破局?答:国内碳纤维产能扩张很快。公司年报中提及产能富裕问题主要是 T700S级/T800S 级纤维。从行业角度,我们认为应有序控制高强型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不单纯打价格战,重点转移至应用场景的开发,通过扩大应用来提升碳纤维有效消费。例如公司近些年碳纤维产品应用从装备用纤维、逐步拓展至碳梁、氢气瓶、缠绕类产品、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3C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问:公司各型号碳纤维产品产能?军品预计今年交付节奏?民品业务下游需求结构?答:产能情况T300级 500 吨,CCF700G200吨,T800 级700-800吨,高强高模型纤维 80吨,T700S级/T800S 级6000 吨。装备用纤维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时交付,从过去两年的交付情况看,在季度间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公司能做的就是确保及时足额的根据订单交付。公司民品纤维主要指 T700S 级/T800S级产品,属于军民两用产品,军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和航天卫星之外的其他领域;民品目前主要应用在氢气瓶领域,其他场景业务量相对少一些,无人机、汽车等新兴领域刚开始应用,希望后续有更好的表现。
问:T800H 级纤维价格,后续放量节奏?答:公司去年底签订了合同,2025年为一个合同周期,2026 年-2027年为一个合同周期,已经对价格进行锁定,并对需求量进行了预估,公司会根据需求量进行备产,具体交付情况根据型号进度等可能会略有调整。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有需要会再补签合同。
问:T300 级产品 26年是否会签新合同?答:会有新合同,T300级产品应用场景较多,覆盖面广,预计未来几年时间内订单是较为稳定的状态。
问: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领域有没有应用?答: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或消费电子领都有业务,业务内容主要涉及碳纤维、预浸料、制部件等产品,行业应用还在发展初期,业务量多少不一,其中面向 3C消费电子的预浸料业务对整体预浸料业务的影响相对更大一些。
问:碳纤维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和需求?答:2024年航天领域业务收入占比 10.76%,产品包括碳纤维、预浸料、制品等。航天领域纤维端重点关注 M40J 级/M55J 级等高强高模型纤维,壳体类产品主要是 T700S 级/T800S 级纤维的应用,制部件主要是根据客户要求制作。
问:公司在 919 等商用大飞机上的合作进展?答:目前已经有两款产品正式通过 PCD审核,业务上大致会随着客户国产化替代进程走,具体时间公司无法确定。
问:碳梁业务未来发展预期?答:碳梁业务根据目前在手订单情况,预计 2025年会继续有恢复性增长。
问:包头项目盈亏情况?答:包头项目去年 6月份逐步投产,2024年产出 1000 吨左右,因前期建设投入比较大,转固后全年增加固定成本比较多,预计 2025年包头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包头项目业务的整合和梳理还在进行中,包括定位、产品结构、两地协同、挖掘内部需求潜力以及开拓外部市场等。
问:大合同执行情况?答:大合同分了三个合同组,去年的部分已经执行完毕,今年合同目前执行正常,比较稳定,未来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交付。
问:包头项目能源价格有落实吗?答:包头项目落地时电价有协议,目前基本实现预期能源价格,与原来的电价协议比略增长。
问:在众多碳纤维公司中,公司的优势有哪些?答:公司产品系列完整,碳纤维产品覆盖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纤维,拥有干湿法、湿法两种生产工艺,能够满足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碳纤维应用场景的需求。公司客户比较分散,尽管航空航天是主力,碳纤维应用航空占比 70%,但单一主机厂或者单一装备型号或者单一产品的影响有限,这使得公司业务不会受个别因素影响太多,业绩整体相对稳定。公司拥有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产品涉及碳纤维、预浸料、复材制品上下游等,这使得公司业务受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冲击相对较小。
问:碳纤维整体销量相比于 2024 年少了 300 吨,威海和包头整体民品纤维产量是否增加?答:整体产量是有增加的,但有一部分公司自用了,属于内部销售,在合并层面已经抵消了。
问:包头项目如果做大丝束纤维是否需要进行工艺改造?答:包头项目目前可以直接生产 3k、6k、12k、24k纤维,24k 纤维可以应用在碳梁上,已经做了相关评价、测试、验证,随时可以在碳梁上应用。
问:碳梁业务客户维斯塔斯是否继续减少订单?新客户和维斯塔斯在产品上有差异吗?答:应用量上而言,新客户订单量是逐渐增加的趋势,维斯塔斯前几年将业务外移,最近两年订单量趋于稳定。不同客户的产品规格不一样,有接近的,也有宽度和厚度更小的。
问:公司碳纤维新产品订单情况?答:公司碳纤维新产品类似于 T800级纤维的历程,有验证、小批量供货、稳定生产的过程,这期间也会形成一定收入,并随着进程推进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已经定型产品,在量或者时间节点上不好把握,期望能像 T800级纤维那样逐步成为主力。
问:航天领域有变化吗,展望今年对公司业务有多大拉动?答:根据项目进展和与应用客户沟通的情况,跟前几年比,能感受到推进速度的变化和放量的需求,但目前还没有上升到量化的程度,无法判断对今年的收入有多少影响。
问:未来是否加大碳纤维的内部应用保证毛利率稳定?答:公司会以整体商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做有效规划,根据整体成本和外部采购原材料情况进行综合评判,一方面保障自产纤维的消化,避免出现产销不匹配现象;另一方面,公司会做好成本控制,评判用自产纤维还是外购纤维。
问:2025 年股权激励预期?答:2024年装备业务中个别产品下滑较大,导致 24 年没有实现股权激励考核结果,2025 年预期积极因素增多,公司会努力争取达到股权激励目标。
问:威海电价落实时间?答:威海目前按照工业用电价格执行,山东省以及威海市对碳纤维发展大力支持,有在建设源网荷储项目,预计落实还需要时间。
问:T800 民机业务增长主要是大飞机还是无人机?答:24年民机业务增长主要是大飞机方面的业务。
问:800 级纤维等同性验证已通过,是否会追加合同?答:目前还不涉及,后续看该产品其他相关应用场景项目进度和业务情况。
问:2024 年员工增加 80 人的原因?答:主要是包头项目投产增加生产人员。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显示,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825,000,0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41184300.63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11692802.24元,提取法定公积金11169280.22元,减去应付普通股股利412500000元,加上母公司以前年度结余未分配利润1333663505.05元,母公司2024年可供股东分配利润总计1021687027.07元。公司计划以825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412500000元(含税)。2024年度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为574155465.88元,占本年度净利润的83.68%。监事会认为该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体现了公司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有利于全体股东共享经营成果,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