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北京燃气蓝天(06828.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于2024年,本集团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深挖客户需求,巩固天然气基本盘,同时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截至2024年全年,本集团总销气量为546.7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733.6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减少25.5%,主要是因为2024年天然气需求整体有所下降。
年内,本集团收益为人民币1,688.4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1,935.6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减少12.8%,主要是由于于天然气贸易及配送业务的收入减少。本集团毛利总额为人民币49.7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58.8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减少15.5%。本集团2024年全年毛利率为2.9%(2023年全年:3.0%),较2023年全年保持稳定。2024年全年,本集团溢利为人民币84.9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92.4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减少8.0%;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5.1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82.2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增加3.5%。
发展及经营城市燃气业务
-非居民用户销售予居民用户及非居民用户的天然气气量达267.8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284.8百万立方米),较2023年全年减少6%,主要是由于工业用户受经济影响,导致非居民用户用气量减少所致。年内,本集团燃气管道新增接驳用户33,084户,累计用户数达到569,369户,其中居民用户新增32,849户,累计居民用户达565,467户;非居民用户新增235户,累计非居民用户达3,902户。LNG及CNG加气站业务方面,本集团录得销气量为4.9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9.9百万立方米)。
2024年全年,本集团城市燃气业务录得收入人民币928.1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915.2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增加1.4%。天然气销售收入录得约人民币842.6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816.7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增加3.2%。本集团录得接驳收入人民币85.5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98.5百万元),较2023年全年减少13.2%。接驳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是由于工业用户接驳服务较2023年全年减少所致。
LNG及CNG贸易及配送业务
本集团2024年全年录得总贸易量269.1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433.2百万立方米),较2023年全年减少37.9%。而于2024年全年,本集团向工业客户直供销售的天然气为4.9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5.7百万立方米)。
天然气贸易及配送分部业务的销售额为人民币751.2百万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1,020.4百万元),分部业务的销售额减少主要是由于天然气需求下降所致。
2024年全年,中国LNG市场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韧性犹存。供应端随著国产LNG产量的持续提升,LNG市场供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LNG市场整体呈现出「供需宽松」的格局。本集团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持续调整气源采购策略,提前锁定优质低价气源,同时深化与上游供应端合作关系,优化采购组合。2023年10月,本公司与本集团控股股东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燃气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燃气集团(天津)」)订立总协议(「该协议」),据此,北京燃气集团(天津)(或其指定附属公司或联系人)同意出售而本公司(或其指定附属公司)同意购买天然气,期限为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包括首尾两天)止期间。进一步详情载于本公司日期为2023年12月6日之通函。该协议在2023年12月经股东特别大会通过。该协议的签订彰显了北京燃气集团对公司在气源方面的支持,有力保障了本公司的天然气供应,为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LNG接收站项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拥有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中石油京唐」)的29%股权。中石油京唐的LNG接收站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冬季调峰保供站,是国内存储能力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了配套专用码头及外输管线等设施,存储能力达1.28百万立方米,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约40亿立方米,最高峰时中石油京唐输送北京的该等设施的供气量能占北京总量的40%左右。
中石油京唐项目于2024年全年LNG的接卸总量达6,340.6百万立方米(2023年全年:6,906.9百万立方米),较2023年全年减少8.2%,主要原因是2024年受到暖冬天气影响,北京平均气温较上年偏高,故调峰需求量下降所致。
发展及经营综合性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业务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向新能源进军,成为传统能源企业的共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入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多措并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优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本集团顺应时代趋势,积极探索储能、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新能源业务,不断推进天然气主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成为领先、创新的能源服务供应商。
年内,本集团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新能源业务布局,新能源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i) 收购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奈特」)49%的股权本年度,本集团完成收购北京优奈特49%的股权。北京优奈特为一家主要从事燃气、供热、综合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发电项目规划、设计和咨询等技术领域的公司。北京优奈特的收购将有助本集团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及扩展清洁能源赛道,从而为本集团业务带来新动力。
(ii) 收购北七家商务园能源中心项目的相关资产(「北七家资产」)
本年度,北京北燃能源有限公司(本公司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完成收购北七家资产,代价为人民币33,000,000元(相当于约36,444,000港元)。北七家资产主要是向北七家商务园能源中心项目的入驻者提供制冷及供暖服务,商业区域(非居民)及住宅区域(居民)制冷及供暖面积分别达超过131,000平方米及超过51,900平方米;商业区域(非居民)及住宅区域(居民)制冷及供暖服务户数分别约211户及约698户。有关北七家资产的进一步详情载于本公司日期为2024年4月26日之公告。
2024年全年,北七家资产为本集团综合性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业务带来收益人民币8.7百万元(2023年全年:无),以及分部溢利人民币4.1百万元(2023年全年:无)。
(iii)储能业务
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推动下,储能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为本集团储能业务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机遇。2024年,本集团重点围绕储能相关政策及市场较为成熟、电价政策环境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省份发展,主要以华东、华南地区进行储能业务布局。本年度,本集团完成建设本集团附属公司浙江博信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项目(「扬州项目」),标志著本集团的储能业务收入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4年全年,扬州项目为本集团综合性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业务带来收益人民币0.4百万元(2023年全年:无),以及分部溢利人民币0.3百万元(2023年全年:无)。
业务展望:
2024年,本集团在履行ESG原则及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表现上得到正面回应,在格隆汇主办的ESG金格奖评选活动中荣获「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奖项。而本集团在资本市场中的认受性亦得到显著提升。凭借强大的经营实力,本集团荣获由著名财经杂志《中国融资》联合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香港中国并购公会、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等多家香港行业权威机构举办中国融资大奖评选中荣获「最具潜力上市公司」奖项。2024年12月,在格隆汇主办的金格奖评选活动中,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卓越转型和突出表现,荣获「年度转型先锋企业」奖项,彰显了其在能源转型浪潮中的领先地位和强劲实力。
本集团综合性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业务已在2024年顺利开展。展望2025年,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主基调下,能源行业也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能源领域将聚焦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保障、创新技术驱动等核心要点,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根基。本集团将深度聚焦「双碳」战略核心,在综合性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产业上持续发力,强化天然气业务优势,加快新能源业务布局,将本集团打造成面向未来的综合性清洁能源服务商。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