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民生银行(01988.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一)做好「五篇大文章」
1、科技金融
本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业务纳入全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质效,强化对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一是优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设立科技金融部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完善总分支多层级组织架构,制定落实科技金融业务三年规划,加强重点领域资源投入。二是丰富「投、融、富、慧」易创产品体系,持续优化线上信用贷产品「易创E贷」,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易创知贷」,加快探索股权激励贷、认股权等特色创新产品,全方位、多元化、综合化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三是加大数字化工具应用,持续完善科技金融「萤火平台」建设,提升客户体验。四是持续举办「科技金融•民生相伴」等系列营销服务活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服务科技型企业11.4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专精特新」客户2.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报告期内,本行科技金融领域荣获系列奖项,包括华夏时报2024年度第十八届金蝉奖「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金融机构」、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2024卓越数字金融大赛「新数智-数字金融金奖」、《银行家》杂志社「2024银行家年度科技金融创新优秀案例」、2024中国科技金融大会「科技金融先锋榜」优秀案例。
2、绿色金融
本行坚定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国家关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等政策要求,强化研究解读,制定工作措施,切实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一是持续完善多维立体的营销管理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低碳融资需求。聚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方向,结合重点客户绿色发展需求,持续深化组织协同,优化政策支持,强化资源保障,推进绿色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渗透。二是持续丰富「民生峰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聚焦细分场景及行业,不断创新融合,推出服务CCER碳市场、海洋经济、林业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加强碳金融创新,深化与碳交易所合作,落地可持续发展双向挂钩贷款、绿色融资项目评价挂钩贷款、汽车碳足迹挂钩贷款、青海「碳e贷」等多笔创新业务,支持高碳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和新兴绿色行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重点区域和地方特色客群的营销推动。先后在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中西部等重点地区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推动,共助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绿色信贷余额3,234.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凭借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突出表现,本行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业务专业委员会授予的「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银行家》杂志社「2024银行家年度绿色金融创新优秀案例」、中国新闻社「2024年度低碳案例」、绿色金融60人论坛「2024年度最佳金融机构奖」等奖项。
3、普惠金融
本行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数智化高质量发展,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服务质效全面提升。一是坚持客群开发一体化,以脱核供应链助力实体经济。坚持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开发思路,围绕核心客户生态圈,依靠供应链交易数据、物流及信息流等作为风控依据,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普惠性、可得性和便利性,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二是坚持产品服务线上化,数字驱动小微服务新模式。打造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引入国家权威数据、场景数据及交易数据,建设营销、风控、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基座,截至报告期末,依托于该平台打造的「民生惠」系列产品余额超过1,000亿元。三是坚持场景业务专业化,针对细分领域客户提供专属化产品和服务。强化「专精特新」、外贸等重点领域服务,升级「专精特新」企业专属「易创」系列产品,通过跨境e融、海运快汇等产品为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线上服务,推进「蜂巢计划」,为特定经营场景的小微客户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支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坚持客户服务综合化,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多元化、适配性服务。优化小微企业开立银行承兑汇票、非融资性保函等常用业务流程。推广「民生e家」综合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人事管理、薪税管理、一站式代发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工具,构建「结算+融资+权益+SaaS+公私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五是坚持风险防控智能化,强化主动风险管理,筑牢合规经营底线。在主动授信、反欺诈识别、大数据风控、客户分层精细化等方面全面升级服务模式与管理策略。深入开展「铁律行动」,夯实员工行为管理机制。推进小微从业人员业务资质分层管理及与风险、合规管理动态结合。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小微贷款余额8,551.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8.8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27.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4.49亿元,增幅8.24%;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户51.4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15万户;报告期内,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7,150.12亿元,平均发放利率4.27%,比上年下降38BP。本行2,439家网点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该口径为本行管理口径,包括符合工信部划型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且单户授信金额5,000万元及以下的法人贷款业务,以及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个人经营者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
4、养老金融
本行全面升级「民生悦享」养老金融服务品牌,打造一站式、全周期、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客群、技术和渠道,精准服务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细分市场。报告期内通过六大举措紥实推进各领域工作:一是构建综合平台,实施全渠道适老改造,为老年客群提供友好的一站式陪伴服务;二是设计场景化养老产品,推广养老规划,为老年、备老客群提供贴心服务;三是聚合幸福养老服务生态,打造特色化权益,助力老年客群品质养老;四是强化养老企业服务,赋能养老企业做强做大;五是升级年金服务,积极促进三支柱养老金业务协同发展;六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守护老年客群财富安全。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养老金账户229.5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9.40万户,增幅34.91%;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管理个人账户数25.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4%。本行凭借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创新实践,荣获21世纪金融竞争力优秀案例「年度服务养老金融机构」。
5、数字金融
本行以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端到端重塑旅程提升「双客」体验,以数据驱动的分析决策提升经营管理质效,通过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经营的韧性。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聚焦「智慧+X」8大业务领域,落地30+典型场景应用,全行经营管理数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智慧银行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持续通过端到端客户旅程重塑,提升客户体验和流程效率。完善营销工具体系及其在客户旅程中的应用,支撑双客联动的精准经营模式,规模化应用智能模型,消费贷获客场景下智能模型圈选人群申请率同比增长8倍。构建员工统一作业渠道,支持大中小微一体化「宽岗」经营模式。二是以数据资产、工具和平台为支撑,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转变。建立全行经营指标管理和应用体系,健全企业级数据字典,落实「数出一门」统一全行数据语言,为全行战略管理、经营计划、资源配置、执行评价提供敏捷、开放、智能化的数据能力支撑。三是打造企业级风控和反诈平台,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整合科技和数据能力,打造企业级信贷风控体系,构建消费贷款自动化审批一体化决策流,深化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建设。四是以数智化、线上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质效。打造手机银行9.0版,搭建智能账簿服务体系;推出新一代企业网银,移动端结算、票据、授信等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拓展「数字人柜员」和客服智能语音导航功能,打造「企业云柜台」对公业务办理新模式。应用ICR、NLP等技术,大幅提升放款、账户、外汇、清算核算等领域的服务质效。深化对公放款智能化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
生态银行场景金融拓展取得新突破。民生e家平台聚合行内代发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平台。供应链脱核模式「订单e一云数」产品实现首单落地并拓面上量。民生快贷订货场景推出「信用付」融资模式。整合支付渠道与平台功能,提供支付方式齐全、记账结算便捷、客户权益丰富、增值服务专业的对客服务。开放银行新增民生云旅游、民生Life小程序,为村集体打造全套三资管理服务。财资云平台提升多银行账户和资金统筹管理能力,推动企业端业财融合。
报告期内,本行信息科技投入60.19亿元,同比增长0.53%,占本行营业收入的4.78%,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金融科技人员数量4,690人,比上年末增长2.87%。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2,066.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0%;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403.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40%;银企直联客户数6,780户,比上年末增长30.79%。报告期内,本行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颁发的2024年度「手机银行年度卓越奖」;「小微客群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3脱核模式: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依赖,利用科技赋能,实现供应链模式与产品的创新,将供应链信用评价方式向「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拓展,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降本增效,又为链上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
(二)主要业务回顾
1、公司银行业务
(1)战略举措
报告期内,本行将公司金融作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不断优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深化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加强优势产品组合运用,紥实推进供应链金融等战略业务,全面夯实一道防线建设,稳步提升数字赋能及系统支撑能力,推动公司业务经营模式转型,提升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各项公司业务保持平稳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公司存款余额29,332.2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11.94亿元,比6月末增加1,752.83亿元;一般公司贷款余额24,632.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1.03亿元。
(2)客群方面
坚定开展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策略。一是基础不断夯实。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总、分行级战略客户1,992户,比上年末增加303户;各项贷款余额(含贴现)12,651.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8%,保持平稳增长;存款余额12,173.9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96.27亿元,但比6月末增长1,117.43亿元,实现止跌回升。二是链条持续延伸。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战略客户生态金融业务余额2,664.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3.70亿元;战略客户牵引的供应链核心客户2,494户,比上年末增长1,162户;链上融资对公客户数30,498户,比上年末增加15,380户。三是牵引效果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战略客户代发规模504.70亿元,同比增长92亿元。报告期内,战略客户新增代发企业签约1,171户,同比多增621户;带动消费贷签约客户5.38万人,审批金额114.66亿元。
优化迭代中小业务新模式。报告期内,本行把中小客群经营作为公司业务「一号工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陪伴客户价值成长,聚力革新中小商业模式,锻造中小特色优势,力争成为中小客户「主办行」。一是提升客群规划引领能力。聚焦「1+3+N」客群,深耕高质量获客渠道,打造「中小业务产业地图」。二是提升全旅程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及交易特征形成「账户服务-支付结算-信贷业务-公私联动」客户全旅程产品组合,打造「企业+企业家+员工」综合服务体系。三是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细化客户画像,强化数字标签体系,配套精准营销策略,提升数字经营赋能业务转型发展。四是提升端到端风险管理能力。实施「风险前置、专职审批、集中作业、独立贷后」的中小风险模式,提升中小业务经营质效。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中小企业信贷余额9,720.41亿元。
纵深营销成果显现,稳步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本行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成为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机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客户数39,637户,比上年末增长15.96%。一是强化资格资质建设,深耕客群链式营销。报告期内,本行与财政部签署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委托代理协议,入围财政部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项目遴选银行。完善业务资质管理体系,「一行一策」制定资质建设计划。深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医院、学校、出版、广电等细分领域,深入开展资金链、供应链营销。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利民惠民效能。总行牵头建立营销工作专班,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医保业务营销服务,积极支持各地医保惠民、便民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工作政治性,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服务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报告期内,已在河南、广东、河北、山东、深圳等地开展多项银农合作。
(3)业务及产品方面
交易银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以便利化产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本行围绕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需求痛点,持续完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以便利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发力供应链金融,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本行持续创新供应链产品,形成涵盖「供、产、销」,覆盖核心企业强增信、脱核供应链以及小微泛供应链等多场景的「民生E链」产品谱系,为企业提供便利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超千家支行落地供应链业务,累计服务核心企业4,007户、链上客户45,452户,供应链业务融资余额3,104.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36%。二是依托「民生跨境一家」品牌,以便利化服务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本行持续完善数字化和便利化的「民生跨境一家」金融服务体系,将外汇展业先发优势转化为客户服务优势,助力外贸企业拓市场、抢订单,高质量支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服务国际业务客户超4万户。报告期内,办理国际结算量3,66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3%。三是聚焦企业高频支付结算需求,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极致服务体验。报告期内,本行推广开户标准化作业以及「开户e+基础产品」的联动签约,推出定制账号尊享服务。创新研发税费通,为47万家客户提供便捷智能的缴税缴费服务;升级民生代发薪,服务客户超百万户。打造「民生财资云」拳头产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财资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各层级客户及成员单位超过9,000家。四是加快贸易融资产品的数智化建设,满足企业全方位服务需求。报告期内,迭代电子保函功能支持中小微企业担保需求,办理电子保函17,055笔,同比增长17.56%;拓展保理服务场景,盘活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量超2千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大票据业务对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银行承兑业务量超万亿元。
专题1:深耕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服务
助力企业融资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本行持续创新供应链产品,着力打造「民生E链」产品谱系,深耕汽车、医药、白酒、家电、建工、政采平台等六大行业,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的全流程服务。利用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同时,通过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渠道对接客户数据,为供应链上客户提供集结算、融资、供应链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化、定制化服务。
本行以供应链金融作为有力抓手,「民生E链」累计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超45,000家,切实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专题2:「民生跨境一家」品牌服务持续升级,
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稳外贸」及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依托「民生跨境一家」品牌切实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
本行聚焦企业便捷收付、贸易融资、账户增值等全旅程跨境金融需求,丰富智能产品货架。聚焦高频场景,创新推出「海运快汇」产品,实现AI单证智能审查、款项自动汇出,有效降低客户「脚底成本」,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全新上线外汇交易「云锁汇」功能,无需占用资金即可一键锁定汇率,大幅提升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可得性;聚焦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减负,迭代「跨境e融」,新增出口押汇、外汇衍生品自动审批服务,利用「技术+数据」双引擎赋能企业争取出口订单时抢占先机,提升出海竞争力。报告期内,本行累计服务3.3万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满足企业在新形势、新业态下多元化金融服务,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代发业务持续打造特色优势,综合提升成效显著。本行将代发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着力提高代发业务在单位客户中的覆盖率,同时不断打造升级代发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代发薪」「民生e家」等产品。报告期内,累计代发额3,308.25亿元,同比增长150.87亿元。
投资银行业务强化重点产品应用,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在大基建、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源配置,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设立专门贷款品种并成功实现投放落地。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贷款余额1,572.10亿元;境内银团贷款(不含并购银团)余额2,410.48亿元。报告期内,本行在银行间市场共计承销债券775只,规模2,761.81亿元,其中绿色债券、科创票据、乡村振兴债、两新债、熊猫债共计66只,规模152.53亿元。
(4)风险管理方面
本行公司条线坚定执行「稳健审慎、主动全面、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风险偏好,坚持经营发展以风险防控能力为边界,通过合规稳健经营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夯实「一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有效优化风险资产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平衡风险与收益,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协调统一发展;推进外规内化,坚决在监管框架下合规开展业务,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合规检查管理,畅通问题整改、提升等关键环节,实现良性循环。
2、零售银行业务
(1)战略举措
本行坚持将零售业务作为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务,深化跨板块一体化经营,推进优质客群一体化开发,不断提升零售业务精细化管理能力,建设细分客群经营体系,升级产品与服务体系,强化数字化经营,打造非凡客户体验,持续增强零售业务市场竞争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29,462.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49.71亿元,增幅7.87%。其中,金卡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25,189.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91.85亿元,增幅8.59%,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5.50%。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8,659.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0.27亿元,增幅11.46%。零售储蓄存款12,759.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04.21亿元,增幅7.63%。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7,507.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86亿元,增幅0.20%。其中,信用卡透支4,772.4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7.26亿元;按揭贷款余额5,568.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16亿元。
(2)客群方面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为13,429.0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99%。私人银行客户数62,103户,比上年末增加6,889户,增幅12.48%。贵宾客户数445.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21万户;零售贷款客户数368.4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07万户。
报告期内,持续开展分层分群客群经营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基础客群集中经营模式,实施标准化经营和数字化营销;精细化运营代发、老年、小微等重点细分客群。报告期内,精细化部署客户旅程2,442个。以标准化服务和专业化配置为核心提升财富客群投资体验;以私银中心服务模式为依托做好私银客群个性化服务。同时,着力提升数字化经营和管理能力,以销售漏斗为闭环管理基本逻辑,形成零售全客群智慧营销体系,持续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
聚焦精准获取优质客户策略升级,推动高质量获客。一是一体化协同推进代发业务战略落地,优化企业平台,完善个人手机银行专区建设。二是深化信用卡借记卡双卡融合,与山姆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获客机制,获取优质的财富客群。三是全面启动网格化营销,联手网点周边合作伙伴提升服务体验。四是聚焦客户高频生活场景,构建银联生态圈开发经营新引擎。
聚焦财富客群专业化经营,数字化赋能客群经营。持续强化数字化、标准化赋能,精细化策略布局和研究,优化客户线上财富旅程,打造一线财富智能助手,建设客户收益中心、资产配置、财富雷达等专业财富管理工具,提升客户投资服务体验。
围绕客户经营价值链,提升数字中台服务质效。一是强化策略模型赋能,围绕重点客群开展策略内容建设,搭建统一营销数据集市,深化场景客群应用联动。二是强化活动管理,重点开展线下活动和全民推荐官MGM,助力高效获客、活客、提客、留客。三是强化销售作业平台优化,打通跨条线营销系统作业,落实一体化经营。
(3)业务及产品方面
积极提升我行零售产品与服务市场竞争力,坚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品质的金融服务。持续升级稳健的财富管理产品货架,打造差异化、高品质客户权益体系。加强外部合作与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深化协同营销和生态建设,积极创新更适配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深化稳健的财富管理体系,优化零售客户权益体验。一是持续以客户为中心,建设稳健的财富管理体系。理财业务聚焦客户稳健需求,着力推进「安心理财」拳头产品,该系列产品规模比上年末增加1,279.65亿元,增幅68.51%;基金业务持续加强「民生磐石」品牌建设,并通过指数类产品配置,帮助客户捕捉权益市场投资机会;保险业务全面引入商业养老金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养老需求。二是进一步升级零售权益体系,客户服务体验持续提升。实现「非凡礼遇」权益千元及以上客群全覆盖,升级「V+任务」体系,打造五大重点区域专区,推出私银会客厅、一键出行等特色权益,提供蓝钻客户专属管家服务。
优化业务结构和产品流程,推进消费信贷业务转型。一是强化与优质一手房开发商和头部二手房中介机构合作力度,重点发力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有效带动按揭贷款投放。报告期内,按揭贷款累计投放1,062.23亿元,同比增长28.75%,其中二手房按揭贷款累计投放506.16亿元,投放增幅68.62%。二是优化个人信用类消费贷款「民易贷」产品功能与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个人信用类消费贷款「民易贷」余额558.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2%。
强化行业联动与生态建设,优化信用卡产品服务。一是丰富差异化产品体系。聚焦零售商超、文旅、出行等重点产品,持续优化养老、市民、文化、小微类产品权益。二是构建一体化智能客服体系。开展「申、领、用」流程中关键环节优化,不断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务体验。三是持续深耕支付生态建设。重点打造「聚惠民生日」支付品牌,创新七大生活板块支付满减活动,联合不同行业场景,打造多样化支付主题促销活动,建立服务于客户、商户双方的特惠品牌。报告期内,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6,650.80亿元,同比增长3.92%;交易笔数14.63亿笔,同比增长15.50%。
物理分销渠道。本行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分销网络,实现了对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的139个城市,包括146家分行级机构(含41家一级分行(不含香港分行、伦敦分行)、105家二级分行(含异地支行))、2,439家支行营业网点,包括1,258家一般支行(含营业部)、1,039家社区支行、142家小微支行。
专题3:携手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开展「金融+零售」跨界合作
为给消费者提供更具品质和个性的商品和服务,我行携手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基于「以客为尊」的共同价值观创新合作,联合双方优质资源,有效拓展我行服务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我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场景」的专属权益,以更优质的服务打造极致支付体验。持续优化「申、领、用」各关键服务流程,实现借贷双卡同申、同单寄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支持和陪伴。建设山姆主题社区支行,2024年12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星光社区支行(山姆大兴店)正式开业,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提供政务便捷服务,努力提升跨界综合服务品质。通过搭建一站式、高效的「零售+金融」便捷服务模式,有效促进双方优质会员交流与转化。
未来,本行将继续深耕消费渠道,创新服务内容,努力打造高质量零售金融生态,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专业、更优质的综合服务。
(4)风险管理方面
持续升级消费信贷数智化风控体系。一是推进零售贷款反欺诈体系在消费信贷领域全产品场景的覆盖,进一步优化风控策略,推进基于客户分层分类的差异化审批。二是搭建总行集中化管理平台,推进消费信贷业务贷前审查、贷中审批及贷后预警与催收的集中作业,管理质效有效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318.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67亿元;零售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上升0.28个百分点。零售(含信用卡)关注类贷款为193.66亿元,关注贷款率1.09%。信用卡不良贷款156.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3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30个百分点。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率0.96%,比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0.95%,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3、资金业务
(1)战略举措
本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紧密围绕改革转型战略部署,推动金融市场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同业战略客户综合经营,聚焦同业负债「调结构、控成本」,全面落实一体化营销协同,推进同业业务稳健发展。二是坚持以「投资交易+产品营销」的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深耕固定收益、外汇、贵金属三大核心领域,不断提升市场投研能力和业务创收能力。三是有序推进托管重塑战略,聚焦核心客群和特色品牌业务,促进业务与科技共创融合,全面提升运营履职服务能力,强化风险合规内控管理,打造行业特色托管银行。
(2)客群方面
本行认真贯彻「同业战略客户综合经营」的理念,持续深化分层分类经营,强化科技赋能,精细化风险管理,着力提升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一是优化同业战客开发模式,围绕客户、产品、渠道「三位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突出重点产品与综合服务,提升同业客户价值贡献。二是践行「一个民生」理念,加强同业客群与公司、零售、附属机构的协同联动,聚焦重点客户营销,深化同业生态圈经营,实现一体化综合开发质效稳步提升。
(3)业务及产品方面
本行持续优化资金业务结构,实现资产负债稳健运行。一是优化同业负债结构,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增强同业负债稳定性。二是强化负债成本管理,精细化同业活期产品政策,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落实自律管理要求,推动同业负债成本持续降低。三是有效把握市场机遇,稳抓同业资产投放。
固定收益业务方面,持续打造涵盖投资、交易、销售、代客等条线一体化的民生固定收益品牌。一是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配置,重点参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及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用类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提升固定收益业务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宏观趋势研判,合理摆布组合久期,持续优化债券组合结构,不断提升组合盈利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债券资产规模2.0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债券资产规模1.92万亿元;外币债券资产规模165.04亿美元。
外汇业务方面,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倡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避险服务。一是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引入数字化工具技术、重塑业务流程等方式,实现代客外汇作业模式的优化升级和对客服务效率的提升。二是积极推动外汇做市业务,以优质服务满足中小金融机构结售汇、外汇买卖的兑换和避险交易需求。报告期内,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衍生品交易16,888.94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综合做市排名位居前列。
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持续打造「民生金」业务品牌,为客户提供黄金实物、积存、投资、融资和避险等多样化产品服务。一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产品升级和渠道创新,为零售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二是立足对公客户需求,提供黄金租借、价格避险、代理交易、代销贵金属制品服务,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积极履行做市商职责,在风险限额内审慎开展自营交易。报告期内,本行黄金交易量2405.66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13,494.98亿元;白银交易量718.84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49.59亿元。
在结构性产品方面,本行始终秉持创新与服务并重的理念,致力于产品体系的优化与拓展。大力丰富结构性存款产品种类,深入研究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通过对不同挂钩标的、期权结构及期限组合的精细化设计,打造出一系列能够满足各类客户投资偏好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与此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引入特色绿色金融产品。本行与上海清算所展开深度合作,精心研发「上海清算所民生银行绿色债券精选指数」并成功推出全市场首款挂钩绿色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为绿色债券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本行围绕托管业务重塑战略目标,主动把握市场机遇,大力拓展行业重点客群与重点产品,有效提升运营服务质效和科技保障能力,强化全面风险合规管控,实现全行资产托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为12.26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达到13,280.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2%。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高度重视养老金服务战略布局,实施养老金服务攻坚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年金履职服务能力,深化行内客群协同营销机制,完善养老金增值服务体系,举办「爱民生慧养老」年金宣传日活动,提升业务品牌影响力,推进养老金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年金托管规模631.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8%。
(4)风险管理方面
本行持续优化同业客户授信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强化一道风险防范职责。报告期内,进一步压实同业客户授信经营主体责任,将同业客群风险管理前置,从强化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抓实关键环节、提升履职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同业客户授信统一管理效能,规范同业合作机构准入管理,加强同业客户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推动金融机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行依据董事会风险偏好及经营规划,制定2024年度市场风险限额与业务授权,强化利率、汇率及商品风险管理,并完善风险监测与报告机制。本行结合宏观经济、信贷政策及主体信用状况,优化审批流程,提升信用债发行人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及企业资产重检频次,严控信用风险,完善债券统一管理体系。同时,本行坚持审慎稳健原则,平衡债券投资风险与收益,优化本外币债券投资组合,确保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合理,报告期内,债券投资信用资质保持优良。
4、境外分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境外分行在「一个民生」协同体制下,充分发挥境外业务平台作用,持续强化跨境协同联动,深度经营总分行战略客群,坚定发展特色业务领域,着重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境外业务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
(1)香港分行
坚持以客为尊,强化跨境协同,深耕战略客群。香港分行立足香港、聚焦湾区,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一体化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落地42个战略客户重大联动项目,跨境合作落地信贷资产规模248.3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57.60%。深化客群分层经营和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对公战略客户总体信贷资产规模631.66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40.89%,私银及财富客群资产管理规模340.29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11.59%。
坚持用心服务,发展特色业务,打造核心优势。香港分行深耕特色业务领域,资产托管、外汇交易、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业务实现良好发展。资产托管方面,依托海外托管中心(香港)平台,打造特色精品托管银行品牌,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1,506.55亿港元,于在港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中保持前列。代客交易方面,持续丰富产品功能,代客业务保持良好增长。绿色金融方面,深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推进资产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截至报告期末,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业务资产规模201.44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32.95%,报告期内,荣获信报 财经新闻颁发的「ESG表彰计划2024」荣誉标志及嘉许状、香港品质保证局颁发的「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2024」中的三项绿色金融大奖。财富管理方面,着力打造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平台,持续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海外保险及跨境理财通业务于在港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并蝉联亚洲私人银行家颁发的「最佳私人银行-国际服务」金奖。
坚持行稳致远,全面风险管理,合规稳健经营。香港分行全面深化合规经营理念,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约束并重,有效保障稳健经营。报告期内,持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优化调整信贷资产组合,提升优质信用主体占比,加强客户集中度及行业限额管理,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主动应对金融市场变化,采取前瞻性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持续优化负债的品种、期限及币种结构,有效降低负债来源集中度,报告期内,香港分行各项流动性指标均达到良好稳健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香港分行资产总额2,118.64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17.51%。报告期内,实现净收入26.49亿港元,同比增长1.85%。
(2)伦敦分行
伦敦分行于2024年8月正式开业。报告期内,伦敦分行按照稳健审慎合规经营指导思想,聚焦「服务中企走出去的国际平台、提升全球化视野的海外窗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海外平台」三大定位及发展目标,强化战略执行,积极推进业务发展。一方面,紧跟中企海外布局,充分发掘境内外业务联动机会,积极开展并购银团、私有化和可循环银团贷款以及一般性企业融资银团等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发挥伦敦当地区位与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跨境综合服务与跨时区交易能力,积极强化金融市场业务的跨境联动。
截至报告期末,伦敦分行资产总额1.036亿美元,负债1.06亿美元。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235.29万美元,手续费收入2.8万美元。
5、主要股权投资情况及并表管理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长期股权投资132.44亿元,具体情况请参考财务报表附注。
(1)民生金租
民生金租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5家拥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企业之一,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本50.95亿元。本行持有民生金租54.96%的股权。民生金租主要开展车辆、船舶、商用飞机、公务机、大型设备融资和设备普惠租赁业务。
报告期内,民生金租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坚定战略方向和「做真租赁」业务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部署,加快改革转型,奋力稳规模、增收益,努力提升风控能力,各项经营管理指标总体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金租资产总额1,824.79亿元,净资产240.83亿元;报告期内完成租赁业务投放702.96亿元,其中在新增投放业务中,零售与普惠金融业务占比达66.11%。
报告期内,民生金租荣获行业多个奖项。在《南方都市报》「2024责任中国ESG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膺「年度绿色金融标杆企业」;获中国融资租赁「腾飞奖」-「最具影响力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行业首单「一带一路」跨境新能源设备融资租赁》案例获中国东疆租赁产业人才联盟-全国融资租赁创新案例大赛「优秀创新案例」奖;在第四届「金势奖」评选中,其普惠金融类系列短视频《携手》荣获「年度创意短视频金奖」;获中国汽车产业与金融峰会中国汽车产业与金融领航奖-「创新企业奖」。
(2)民生加银基金
民生加银基金是由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本3亿元。本行持有民生加银基金63.33%的股权。民生加银基金主营业务包括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民生加银基金中长期投资业绩优异,累计24次问鼎金牛奖,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业界的充分肯定。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加银基金资产总额25.26亿元,净资产19.17亿元。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1,855.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5%。
(3)民银国际
民银国际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本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11日,注册资本42.07亿港元。民银国际主要业务包括香港上市保荐、财务顾问、债券承销与发行、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股票经纪、直接投资和结构性融资等业务,是本行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截至报告期末,民银国际资产总额207.04亿港元,负债总额173.61亿港元,净资产33.43亿港元,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27.61亿港元。
(4)民生村镇银行
民生村镇银行是本行作为主发起行,发起设立的各家村镇银行的统称。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共设立29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81个;村镇银行资产总额423.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4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64.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6.8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29亿元。报告期内,本行切实履行发起行责任,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持续推动各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紥实服务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深耕县域市场,服务「三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探索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保持良好稳健经营态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
(5)民生理财
民生理财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理财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24日,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为本行全资子公司。民生理财主要业务包括公募理财产品发行和投资管理、私募理财产品发行和投资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报告期内,民生理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母行战略,立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持续为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民生理财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通过债券、项目债权和股权等资产投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耕资本市场业务,服务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融资需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在基本实现主流产品类型全覆盖基础上,发行「全球精选」「黄金增强」「目标盈」等策略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提高产品申购便利性和赎回资金到账效率,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积极探索数字金融,开发数字化投研平台,助力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投研决策。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赋能产品品质管理。
升级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增强风险监控效能。加快代销渠道建设,扩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报告期内新增28家代销机构。截至报告期末,行外代销规模比上年末增长137.02%,公司理财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28.48%。作为受托管理人,大力推动民生银行理财存量业务处置,提前实现非净值型老产品清零。
报告期内,民生理财荣获行业多个奖项。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第五届银行业理财金牛奖评选中,荣获「银行理财公司金牛优胜奖」;「天天增利现金管理理财产品」荣获证券时报主办的2024年度「金质银行理财产品天玑奖」;在上海证券报主办的2024「上证金理财」数字奖杯评选中,「天天增利现金管理机构款理财产品」荣获「年度现金管理类产品奖」,固定收益投资团队、FOF及权益投资团队均荣获「年度投资管理团队奖」;荣获华夏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金蝉奖「年度优秀资管公司」。报告期内,民生理财实现净利润10.2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85.27亿元,净资产82.09亿元。管理产品规模10,156.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5%。
(6)并表管理
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集团并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总行对附属机构的专业化管理支持,提升逆周期风险应对能力,推动集团稳健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附属机构战略定位,督导附属机构聚焦主业,深度融入母行客户、产品和经营管理体系,与母行共同做好客户服务和支持保障,提升集团整体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并表风险管理统筹指导,强化附属机构风险监测,完善统一授信管理体系,促进集团层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协同,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等。三是研究制定附属机构落实高质量发展策略,推动附属机构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
业务展望:
2025年,经济基本面有望企稳,商业银行量、价、险均有改善契机。一是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助于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有效信贷需求;二是随着无风险利率中枢下行,银行同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息差下行压力有望缓释;三是新一轮大规模隐性债务置换和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利于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本行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主基调,不断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构建和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面防风险强合规,努力实现发展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协调统一。
一是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效。坚持以客为尊、用心服务,持续优化产品、服务、渠道的端到端流程,用高质量的产品服务、高标准的过程管理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
二是不断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客户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根据客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和偏好,聚焦细分市场,打造专属品牌形象与价值主张;以体系支撑能力为基础,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不断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务质效,打造「金融+生活」生态系统,提升品牌黏性。
三是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资产端,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紥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支持「两重」「两新」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节奏均衡。在负债端,以成本管控作为主要抓手,着力控制负债付息率,优化负债结构。
四是持续加强风险内控管理。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稳步推进资本计量高级法技术实施,主动研判风险,提升数字化风控水平,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力度。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风险内控工作质效,为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