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光伏材料业务
集团的光伏材料业务扎根于产业链上游,专注于多晶硅及硅片的供应,为整个光伏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在光伏行业产业链中,多晶硅是制造光伏硅片的主要原材料,下游生产商会对硅片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光伏电池及组件。
多晶硅板块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
产能-集团多晶硅产能达480,000公吨。
产量-集团共生产多晶硅269,199公吨,较2023年同期的232,256公吨(其中颗粒硅产量203,561公吨)多晶硅增加15.9%,颗粒硅产量同比增长32.2%。
销量-集团多晶硅出货281,915公吨(含内部销售15,554公吨),较2023年同期的226,123公吨(含内部销售18,450公吨)多晶硅增加24.7%。
售价-颗粒硅平均对外不含税销售价格约为每公斤人民币34.2元。2025年1~2月颗粒硅平均对外不含税销售价格约为每公斤人民币31.1元。
成本-2024年颗粒硅平均现金制造成本(含研发)为33.52元人民币╱公斤,较2023年四季度下降10%,2025年1~2月颗粒硅平均现金制造成本(含研发)为27.14元人民币╱公斤,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长晶切片板块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产能-集团单晶拉晶年产能10吉瓦,硅片年产能35吉瓦。
产量-集团共生产32,243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11,700兆瓦),较2023年硅片总产量51,077兆瓦(含代工硅片22,294兆瓦),同比减少36.9%。
销量-集团销售33,525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销售12,268兆瓦),较2023年同期的51,892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销售23,224兆瓦)减少35.4%。
光伏材料业务收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材料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约为人民币14,957百万元,较2023年人民币33,486百万元减少55.3%。减少乃主要由于多晶硅售价大幅下降,部分被年内销量增加所抵销。
质量稳定攀升,助推行业转换效率跃迁
2024年颗粒硅品质稳定提升,客户粘附力持续增加
凭借著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公司颗粒硅的质量呈现出稳定提升的良好态势。基于产品稳定的纯度、可靠的稳定性,客户对公司颗粒硅产品的粘附力不断增强,双方的合作关系愈发紧密、稳固。2025年2月,公司产量市占率已经达到25.76%,而2024年1月公司产量市占率仅12.14%。
2024年,颗粒硅前五大客户出货量分别达到7.97万公吨、3.91万公吨、3.53万公吨、2.40万公吨和2.27万公吨,合计占总出货量的71.2%。
2024年颗粒硅产品总金属杂质含量变化情况
2024年公司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目前在金属杂质水平控制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颗粒硅基本全面实现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低于1ppbw,而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产品也或将达到100%;基于「18元素总金属杂质≤1ppbw」高要求测量标准,产品比例由2024年Q1的55.8%提升至2024年Q4的85.4%,提升比例约53%。
2024年颗粒硅产品浊度水平的变化情况
浊度方面仍在不断持续优化,继颗粒硅全部实现浊度≤120NTU,浊度≤100NTU以下的颗粒硅产品比例也几乎提升至85%。同时,浊度≤70NTU的产品比例也在持续提升,从2024年9月的25%已经提升至2024年末的46.5%,提升比例高达86%。
2024年颗粒硅粒径提升及应用效果
不同于改良西门子法的棒状硅,颗粒硅形态为小颗粒状,因此颗粒硅的比表面积也相对较大,这直接导致了颗粒硅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的概率变大。针对此问题,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成功提升了颗粒硅的粒径,产品比例并在不断提升。目前,大粒径颗粒硅的平均粒径在2mm以上,而粒径低于1mm的颗粒几乎没有。
大粒径颗粒硅在拉晶端的效果也有较好的提升,因粒径变大,颗粒硅在客户端应用受污染的概率降低。与以往常规粒径颗粒硅相比,在N型18X炉台的拉晶过程中,大粒径颗粒硅的头部少子电阻比R1~R9根次均值提升超10%。同时,大粒径颗粒硅的断线率降低了4.7pcts,成品单产提升约4kg╱天。
2024年CCz研发进展与成果
公司自主研发的CCz技术(即连续直拉单晶硅技术),更加完美适配颗粒硅为原料的单晶拉晶制备,利于光伏产业降本增效,其工艺特点是可以在单晶炉内实现进料-熔料-拉棒同步进行,从而节省晶棒冷却及加料环节的时间。
2024年,协鑫CCz技术在间隙氧杂质含量方面取得突破进展,通过调整热场结构和工艺优化,氧杂质含量已经与RCz相当。目前CCz产出的硅片已向下游厂商送样测试。
当前CCz主要在攻克少子寿命衰减问题,同时需要增加CCz拉晶时长和晶棒长度,以降低拉晶成本。
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引擎
在光伏产业迈向高效技术迭代的进程中,专利争夺和维护已演变为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国内外光伏龙头企业围绕TOPCon、HJT、BC等高效电池技术上演专利供方,诉讼战场横跨中日美三地,诉状数量与技术专利数量同步激增。这场技术壁垒争夺战背后,是光伏产业从「制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阵痛。
协鑫科技,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深耕和突破,光伏产业周期波动中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代表。截止2024年末,本集团累计申请1657件专利,其中累计授权专利达1282件。其中,2024年,本集团新增专利申请达259件,新增授权专利达207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碳足迹优势凸现,绿色低碳驱动全链降碳
在全球光伏产业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协鑫科技通过颠覆性技术突破重塑行业格局。公司自主研发的FBR颗粒硅,在2025年2月再次取得法国碳足迹认证,以14.441kgCO2e/kg-Si的数据再次刷新多晶硅行业的碳足迹纪录。以协鑫科技48万吨的颗粒硅产能推算,公司颗粒硅较改良西门子法,每年节省电力约195亿度电,减少104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中国贡献的潜在减碳价值超9.39亿元。协鑫科技成功推动了多晶硅产业从「高耗高碳」到「低耗低碳」的价值坐标系转型,使得从「摇篮到大门」41kgCO2e/kg-Si等同于「大门到大门」为16kgCO2e/kg-Si,有效驱动全产业链降碳,加速零碳世界的进程。
光伏电站业务
海外光伏电站
于2024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业务包括位于美国的18兆瓦光伏电站。另外,在南非与中非发展基金合作的150兆瓦光伏电站,本集团拥有其9.7%的总实际权益。
中国光伏电站
于2024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业务亦包括位于中国的5家光伏电站,其装机容量及应占装机容量均为133兆瓦。
销售量及收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电站业务于海外及中国的售电量分别为25,004兆瓦时及162,419兆瓦时(2023年:分别为25,212兆瓦时及183,742兆瓦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电站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40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214百万元)。
业务展望:
光伏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全球能源格局重构的关键窗口期,在市场震荡与技术蝶变中,一个新生态、新未来正加快到来。
协鑫科技以技术创新为主线,成功走出了一条提效降本、质量优先的突围路线,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季度环比持续减亏,整体经营基本面回稳向好,在行业「内卷式竞争」中率先破题。
科技为先,尤其是原创科技打头阵,是中国光伏保持领跑、跨越周期的底气所在。作为绿色低碳时代的核心材料之一,协鑫原创的FBR颗粒硅技术,目前生产现金成本已低至27.14元╱kg,高品质产品比例提升至95%以上,市占率突破25%,库存行业最低,头部客户应用比例已超40%,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彰显了应对周期的强大韧性。厚积薄发14年,协鑫科技科创孵化项目钙钛矿实现了「高、大、稳」重大突破,1m×2m单结、叠层转化效率分别达到19.04%、26.36%,稳居全球第一,生产成本较晶硅电池降低50%,获得TüV莱茵全球首张同类大尺寸组件可靠性认证,持续夯实全球领跑者地位。在AI浪潮推动下,协鑫科技积极推动AI+研发制造,率先引进AI+高通量设备,实现全程自动化生产与分析,大幅加快钙钛矿研发进程。预计到2025年底,2.88m2叠层组件效率将提升至27%,为光伏顶点起跳,开启新一轮效率革命奠定坚实基础。下一个十年,FBR颗粒硅+CCz、BC、钙钛矿将形成「黄金组合」,以材料革命推动制造和应用革命,让光伏集聚新动能,开启新篇章。
从「卷价格」到「拼低碳」,碳足迹已成为衡量光伏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未来由低碳替代高碳是必然趋势。FBR颗粒硅生而低碳,前不久,以14.441kgCO2e/kg-Si的超低碳足迹,再度刷新世界纪录。协鑫科技所有基地均实现可持续供应链100%覆盖,工业硅、颗粒硅、拉晶、切片等各环节均获得德国TüV莱茵的碳足迹认证。
其中,颗粒硅最新「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认证值为41kgCO2e/kg-Si,换算到「大门到大门」为16kgCO2e/kg-Si,每年创造碳溢价近十亿元。今年1月6日,商务部出台《光伏组件出口产品低碳评价要求》,提出光伏组件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低于415kgCO2e/kg-Si的可认定为低碳产品。以FBR颗粒硅为主要原料制造的碳链组件,远低于这一标准,并将在碳值方面持续下探,将低碳红利向产业链纵深传导,赋能中国光伏组件顺利出海远航。
光伏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光储一体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应用场景,落地「绿硅-绿电-绿氢-绿工」新时代产业集群,打破现阶段能源发展瓶颈。协鑫科技面向未来,坚定走出传统业务模式的舒适圈,实行既有业务升级和创新业务拓展双轨并进、产业投资与财务投资双线并行的「双轮驱动」战略。依托现有研发体系,围绕颗粒硅、硅烷气、硅碳负极加大产业投资,电子级多晶硅、钙钛矿等加强科创孵化,硅碳协同互促,推动协鑫科技从硅基为主向硅碳材料全面发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新质升级。
协鑫科技拥有超60万吨硅烷气产能,稳居全球第一,在供给颗粒硅生产以外,应用领域正从光伏的TOPCon、BC电池以及显示面板、半导体领域,向硅碳负极等新能源材料扩展。目前,硅烷气品质达电子级水平,外售部分国内市占率约25%。由于具备可调整及扩充能力的独特优势,未来协鑫硅烷气将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自用与外售比例,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CVD法硅碳负极是下一代负极材料重要技术路线,协鑫科技充分利用自产硅烷气、CVD工艺、流化床生产技术团队等先天优势,切入高纯度、高价值硅基衍生物--硅碳负极。新技术预期综合制造成本比同业降低超25%,推动性能、成本双突破,将有效驱动消费电子AI化进程、固态电池加快上车。这是协鑫科技面向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全新出发,也是以差异化定义新能源材料集团的重要一跃。
除此之外,协鑫科技研发的碳纳米管、石墨电极等新业务已完成客户验证,碳化硅、氮化硅等多个材料储备项目加速研发中;孵化的鑫华半导体,新增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产能已实现投产,产品国内市占率超50%,已成为国内唯一系统掌握电子级多晶硅规模化制备技术、在大尺寸硅片领域实现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稳定供应、电子级多晶硅产能跻身全球前三的企业,协鑫科技正从材料科技出发,全力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标准输出」的价值闭环,推动能源革命、智能时代向高效率、低成本跃迁。
本集团已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专利+技术秘密+竞业限制保护措施的联动,构筑深厚的知识产权护城河,不断提高颗粒硅生产工艺的进入门槛。同步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知识产权维权团队,对任何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将坚决应予以打击,保护本集团合法权益。
技术定义场景、场景重构生态。随著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智慧交通、智算中心、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一轮能源革命将惠及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反向牵引对硅碳材料、钙钛矿叠层、储能材料、电子材料等的巨大需求。面向广阔市场,协鑫科技将坚持长期主义,聚焦材料科技,以AI技术、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积极拥抱产业链、生态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全新新能源材料集团。加速国际化步伐,以全球化思维推动品牌、研发、技术、运营管理等全面出海。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人才待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ESG潜在价值和长期回报,践行社会责任,全面回报股东,提升本集团长期价值。
最后,谨向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同仁在2024年度的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与无私奉献致以崇高敬意;对股东及合作伙伴始终如一的信任托付与鼎力支持深表谢忱。2025年,我们将充分吸纳社会各界对协鑫科技的宝贵建议,构建长效外部沟通渠道,协同全球战略伙伴实现价值增值,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共享能源转型新机遇,共赴绿色低碳新未来。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