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1.报告期内钢铁行业情况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同比增长5.0%。对于钢铁行业,2024年是深度调整的关键一年,传统用钢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钢材消费需求持续下降。2024年,全国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折算成粗钢净出口约1.13亿吨,同比增长3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需求方面,主要用钢行业中,汽车、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虽然同比有不同幅度增长,但受房地产行业及基建同比下滑等因素影响,钢材需求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没有改变。全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105.22点,同比下降8.83%;板材指数平均值100.58点,同比下降10.09%。从原燃料端看,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同比增长4.9%,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进口均价为106.93美元╱吨,同比下降7.08%,降幅小于钢价降幅。重点统计企业进口铁矿粉采购成本同比下降5.58%,国产铁精矿(干基)、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0.76%、8.14%。原燃料仍处于相对高位运行,两头市场的价差进一步收窄。
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降低,企业负债率上升。全年重点统计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2%,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全行业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
2.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面对钢铁行业长周期减量调结构的严峻形势,公司系统谋划、统筹布局,以「四化」为发展方向,以「四有」为经营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整合协同,推进精益管理,强化算账经营,在逆境中顶压而上、克难前行,保持了生产经营的整体平稳。
报告期,本集团生产生铁1,808万吨、粗钢1,983万吨、钢材1,836万吨,同比分别减少5.99%、5.41%和10.92%(其中本公司生产生铁1,513万吨、粗钢1,631万吨、钢材1,467万吨,同比分别减少2.29%、0.85%、8.23%)。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1,817百万元,同比减少17.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659百万元,同比增加亏损251.09%。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78,963百万元,同比减少6.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3,257百万元,同比减少16.25%。
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以「2343」经营策略推动工作聚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明确了「2343」经营策略,即铁前聚焦「低成本、高产量」,钢轧聚焦「高品质、高效率、低消耗」,板带材加快向「冷系、高强、涂镀、新能源」,优特材加快向「安全、长寿、绿色」重点方向极致迈进,同时遵循「目标强导向、因果强关联」「纵向对标历史最好水平、横向对标先进企业」的原则,优化完善组织绩效考评体系,突出正向激励、全成本考核,实施「一厂一策」精准评价,有效调动了各单元改善绩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加强配煤配矿策划,高炉煤同比提升11.6kg/t,入炉品位由上年的58.19%下降到57.67%;四钢轧总厂炼钢日均炉数达到92.5炉;汽车板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15万吨。
二是以对标找差推动全方位算账经营。坚定不移全面对标找差,动态跟踪、月度复盘,项目化推动44个公司重点指标改善,全年增效9.5亿元。采购端聚焦结构、指标、批量、节奏等关键要素,完善动态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制造体系降本增效的引导、支撑作用,全年进口矿采购跑赢大盘。制造端聚焦全工序成本管控,算大账、算细账,下半年在7月份基准上,吨钢再降本50元。营销端将定价权、接单权、用户渠道开拓权下沉至营销子公司,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支撑重点品种销量同比增长37%;持续扩大出口,新开发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10个重要海外市场;全年累计出口142万吨,其中H型钢出口69.8万吨,出口量稳居国内第一。研发端立足于做长、做深、做专钢铁产业链,建立健全「研产销」工作体系,支撑现场极致效率和产品价值创造,全年新产品销量167万吨,吨材超额毛利245元;公司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三是以深化产品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提升用户满意度。
贴近市场,深入用户,与13家下游产业链企业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以「研产销」一体化为支撑,健全客户服务体系,客户端重复抱怨下降5.6%。推动优势产品放量。全年销售重点品种482万吨,同比增长130万吨,其中汽车板全年销量315万吨,同比增长10.5%。加快推进产品高端化。全年开发新产品167万吨,同比提升4.4%;「环境友好型低摩擦系数镀锌汽车面板」等6项新产品实现国内首发;4项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9项成果荣获宝武重大成果奖。著力提升特钢产品竞争力。齿轮用钢18CrNiMo7-6年销量达到9万吨,稳居国内第一梯队;轴承钢月产销5,000吨以上,具备了全球一流轴承企业产品认证能力。特钢产品全年通过30项客户二方认证,开发新客户96家,其中中高端客户28家。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冷轧6号镀锌线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效能。聚焦基础精益改善。
以强「三精」和抓「三反」为重点,打造26个精益示范点,支撑现场精益管理水平提升,推动27条炉机产线从精益现场向精益产线转变。推动精益管理走向深入。安全管理持续加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我不违章作业、我不违章指挥、我不姑息违章行为」意识,札实开展「1231」重点专项行动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环保低碳有力有效。札实推进问题整改,有序实施「无废集团」建设试点,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23.1%,新增5条能效标杆产线,特钢电炉获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冠军炉」称号。劳动效率稳步提升。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新上线工业机器人59台╱套;推进协力替代和生态圈人力资源协同,优化离岗政策,全口径人均产钢提高12%。「两金」压降纵深推进。坚持以收定支,动态跟踪资金情况,推动经营现金流逐步改善;全力压降库存,存货周转天数由年初的52天降至年末的43天,经营现金流实得应得比100%。
五是以机制变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内部机制改革。聚焦高效协同,成立炼铁事业部、物流管理部,实施长材事业部、特钢公司事业部制实体化运行,构建了以高炉为中心的铁前一体化和以市场为中心的产品一体化运行体系。聚焦业务优化,设立市场管理部,调整资本运营部、精益办运行模式。长江钢铁差异化管控成效初显。坚持国有规范管理和民营机制活力相结合,推动长江钢铁聚焦「低成本、差异化、高效率、快节奏」,实施组织变革、管理优化、技术改造、操作优化,采取「三座高炉+两座转炉+四条轧线」高效组产模式,9月份起改变了连续26个月的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马钢交材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顺利
完成股份制改制,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激发,轮轴产品销量超过60万件,出口收入占比超过50%;高铁车轮国产化取得关键进展,整列装用马钢车轮的复兴号载客安全运行100万公里,通过专家组评审,具备批量装车应用条件。全球最快高铁列车-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正式发布,2列样车装用马钢高速车轮,展示了「国之重器」的能力和担当。
六是以深化绿智赋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纵深推进数智转型。
深耕数据治理,马钢大数据中心、智慧经营、金属平衡完成验收;完成第三方AAA贯标认证。公司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设备智能运维标杆单位」。加快绿色化发展。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确保环保风险受控。追求极致能效,本部重点工序能效达标杆产能比例达68.65%。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碳数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成功发布5项EPD环境产品声明;全年累计完成跨省、省内绿电5.3亿kWh,较上年同期提升23.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持续深化ESG管理,公司位列2024年「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入选「央企ESG先锋100指数」。
七是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年轻后备干部「百人梯队计划」,按照年龄结构和星级评优双维度,建立97人的梯队人才库;立足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冶金、材料、机电、管理等专业与北科大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通道,首期选送163人;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新增复合型技能人才86人。强化职工岗位创新创效,开展「引领类」「承接类」「自主类」劳动竞赛,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职工「献一计」突破20万条。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先模工匠示范作用持续发挥,两名职工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134项「三最」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互助帮困等关心关爱行动温暖人心。
业务展望:
2025年,公司计划生产生铁1872万吨、粗钢2097万吨、钢材2010万吨。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聚焦价值创造,推进全工序降本增效。提升铁水竞争力。聚焦「低成本、高产量」,优化采购策略,持续完善配煤配矿一体化、铁烧焦一体化运行机制,落实以高炉为核心的铁前生产责任体系。降低钢轧工序成本。聚焦「高品质、高效率、低消耗」,以指标优化推动成本降低。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强化算账经营,加强CE+系统应用,压降全年费用。加快内涵式效率提升。以边际贡献为衡量,推进减量化调结构背景下保留产线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围绕资金效率提升,严抓「两金」管控。围绕人事效率提升,优化基层产线作业区岗位设置,力争全年完成全口径人均产钢1110吨╱人。
二是聚焦产品经营,持续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强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巩固提升重点产品销量,全年重点品种销量523万吨。著力提升产品近地比、直供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积极抢占周边区域市场,进一步提升直供终端销量,推动直供比提高。加大海外市场布局。认真贯彻落实海外发展工作部署,持续推动国际市场开拓。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提高战略性新兴产品比重。围绕钢铁产品新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和新需求,强化新产品销售率销售。积极承担国家「使命担当工程」。提升用户满意度。牢固树立「客户满意」意识,深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机制,围绕QCDVS五个维度,发挥EVI功能作用,著力构建用户满意的反馈体系。
三是聚焦机制突破,深化改革攻坚蓄势赋能。深推内部改革。优化经营机制,理顺运作流程,建立快速敏捷的市场化反应机制。优化内部绩效赛马机制,提高绩效评价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超额价值」分享激励机制,持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协同创效。深挖协同价值,加强钢铁主业与宝武钢铁基地之间的协同,强化钢铁主业与多元公司之间的市场化协同。深化子公司改革。持续深化长江钢铁差异化管控,支持推动马钢交材创建一流企业,持续完善营销中心子公司运营机制。深化协作管理变革。加强协作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公司协作管理和业务「规范、高效、协同、受控」。
四是聚焦风险防控,有效保障企业稳健运行。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继续开展安全「小切口」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加大违章查处力度。持续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岗位排查标准。强化协作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协作单位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强化环保风险管控。持续加强能源环保体系建设,以年度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为抓手,层层压实环保责任。落实特殊管控期间及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管控工作,确保环境风险整体受控。强化资金风险管控。抓牢现金流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与金融机构、供应商、客户联动优化资金流。严抓「两金」管控,严格控制长库龄库存,减少不必要库存积压。量入为出,严控投资,固投项目安排除战略规划类、节能、环保、安全项目外,严控新增投资规模;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做好投中和投后管理。盘活低效、闲置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收益。
五是聚焦绿智赋能,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强化数据应用。加大数实融合创新,构建全要素、全链路的数据模型,缩短决策流程。以「一厂一中心」远程智控为依托,推动「跨人机界面」的互通融合。实施以产销一体化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优化整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一贯制管控。推进「双碳」管理。开展碳管理体系认证,强化碳绩效管理,做好碳配额统筹,降低碳履约成本。持续推进低碳工艺技术研发,完善产品EPD碳足迹认证。追求极致能效。瞄准重点工序能效提升,持续优化节能路径,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绿色发电比例,优化用电结构。确保发电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增加自发电量比例。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