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大地熊(688077)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具备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体系,从稀土矿、稀土冶炼分离到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各环节在全球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10月1日,国务院《稀土管理条例》全面施行,国家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提升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产品产销量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受市场环境影响,主要原材料稀土金属全年均价同比下降,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72.71万元,同比下降7.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7.34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2.53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253,560.69万元,同比增长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6,355.55万元,同比减少2.92%。2024年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产量4,560吨,同比增长28.80%。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稀土永磁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于2024年底建设完成,至此公司首发上市募投项目全部结项完成。2025年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逐步释放包头、宁国公司新建项目的产能,结合合肥、包头和宁国三大基地特点和优势,综合调配资源,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共建稀土永磁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安徽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合肥市智能工厂,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审和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审。
报告期内,公司派发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1,997.90万元,充分保障了股东的投资回报权益。2024年,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050,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4%,成交总金额6,221.31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费用),有效维护了股价的稳定和全体股东的利益。2024年,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第三个归属期合计1,361,304股股份的归属登记和上市流通,有效激励了公司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磁组件具有高磁性能、高矫顽力、高服役特性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工业电机和高端消费类电子等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在汽车EPS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节能电机、机器人电机、风力发电、3C电子产品和5G通讯设备等产品中广泛应用。
2、注塑磁、橡胶磁和其他磁性制品业务
注塑磁是一种混合永磁粉末和高分子材料并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备而成的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电机传感器、空调、高端打印机等领域。橡胶磁是一种混合磁粉、铁粉与合成橡胶的柔性磁体,可加工为条状、卷状等复杂形状,主要应用于文具、玩具、马达磁条和白色家电等领域。其他磁性制品主要是应客户需要所外购外销的钐钴、粘结钕铁硼等其他磁性制品。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批量采购”的采购模式。一方面,采购部负责对合格供应商名单进行动态更新与管理;另一方面,生产部根据订单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并编制原辅材料计划表和请购单,由采购部择优选取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原辅材料到厂后由品质部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入库。公司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是以稀土金属为主要成本构成的钕铁硼速凝薄带合金片、镨钕合金、镝、铽等。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开展生产管理。生产部根据销售部门下达的订单和坯料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任务、产品质量要求下达到具体车间和工段上,品质部和仓库负责半成品及成品的评审检验和放行入库。公司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配料、氢碎、制粉、成型、烧结、性能检测、机加工、晶界渗透、表面处理、包装检验等,公司在机加工环节适度采取委外加工方式。
3、销售模式
根据客户是否为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公司产品销售分直销和经销两种模式。公司当前已形成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渠道格局。
(1)直销模式
公司与产品的终端客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或销售订单,根据客户对产品规格、性能、数量、交期等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生产销售及后续服务。该模式下的主要客户为境内外汽车工业、工业电机和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设备制造商或其配套企业。
(2)经销模式
公司经销模式主要在拓展境外市场的过程中形成。公司通过经销客户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该模式下全部为买断式销售。针对公司下游行业的境外市场格局,基于提升客户开发效率、降低公司内部管理及客户维护成本的考虑,公司亦借助区域市场的经销客户在本土化经营方面的区位优势拓展海外市场。该合作模式为公司迅速开拓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美誉度提供了便捷途径。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处行业为稀土新材料行业中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细分行业,公司以生产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主。钕铁硼永磁材料号称“磁王”,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产量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功能材料、关键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的关键在于材料配方设计、生产设备改进、系统流程优化和工艺过程监控,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一致性要求很高,在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开发与持续优化方面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1、上游稀土原材料发展情况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冶金、石化、新能源、军工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战略性原料。
稀土永磁上游主要为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行业,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稀土原材料为镨钕金属、镝铁、金属铽等稀土产品。
2024年,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7万吨、25.4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5.88%、5.44%。以镨钕金属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在第一季度快速下跌后逐步止跌企稳,但全年均价较上年仍有较大幅度下跌,镨钕金属2024年均价48.56万元/吨,同比下跌25%。
2、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
稀土永磁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汽车EPS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节能电机、机器人电机、风力发电、3C电子产品和5G通讯设备等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5.6万套,与上年相比增长14.2%。
当前,人形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性能、高稳定性等优点,是伺服电机等动力系统的核心关键材料。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放量,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稀土学会会员单位,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安徽省出口品牌企业,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造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构建了“稀土永磁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内领先的永磁材料研发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通过了CNAS认证,技术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公司累计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研发与产业化项目30余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6项。
市场开拓方面,公司通过了德国采埃孚、德国舍弗勒、巨一科技、精进电动、比亚迪、双林股份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零部件制造厂商的认证并批量供货,和中国中车、德国舍弗勒、德国西门子、美国百得、日本牧田、日本松下、日本CIK、日本SMC等工业电机制造商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形成了涵盖磁体制备、机械加工、表面防护和再生制造等多个方面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生产全过程核心技术体系。
(1)建立了超高磁性能、高热稳定性、低重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备工艺体系
公司自主开发了晶界掺杂调控技术、全过程气氛控制技术、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新型磁场取向成型技术和晶界扩散调控技术等核心技术,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的关键工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满足超高磁性能、高热稳定性、低重稀土等系列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备要求的新型工艺技术体系。
报告期内,对上述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开发了钕铁硼合金微观结构改进技术、低硼高镓钕铁硼磁体扩散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相关磁体性能进一步提高:高剩磁系列产品的剩磁突破15kGs,达到15.05kGs;UH、EH等级超高性能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平均提高0.5-1MGOe,完成了52EH、54UH等超高性能磁体的实验室开发和小批量中试生产;实现了无重稀土48SH和52H磁体的批量稳定生产;基于晶界扩散的低重稀土系列产品中的重稀土使用量进一步降低,重稀土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重稀土扩散源的矫顽力提升幅度较2023年提高5%左右;完成了内禀矫顽力与最大磁能积之和大于85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实验室开发。50UH型低重稀土高综合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被列入2024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建立了磁体绿色高效表面防护技术体系
公司自主开发了多种新型表面防护涂镀层,建立了磁体绿色高效表面防护技术体系,并通过设备创新和工艺优化,提高了涂镀层的结合力和耐磨性,进而提升了涂镀层的整体防腐蚀能力,可满足湿热、盐雾等苛刻环境的应用需求。
报告期内,对磁体表面防护涂镀层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重点研究了滚镀镍自动前处理工艺和多种涂镀层复合防护技术,取得了初步进展,前处理效率、涂镀层结合力和防护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进一步推进了磁体表面膨胀涂层研究工作,通过优选固化剂、膨胀剂等物料,初步实现了磁体表面膨胀涂层的二次膨胀。
(3)建立了废旧钕铁硼磁体绿色再制造技术体系
公司针对废旧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回收再生,创新开发了磁体油退磁后的表面去污技术、表面镀层的快速去除技术,综合运用前述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制备出再生烧结钕铁硼磁体,建立了废旧钕铁硼磁体绿色再制造技术体系。
报告期内,进一步研究优化了钕铁硼磁体生产加工过程中粉状废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完成了基于加工油泥制备再生磁体的实验室开发,研究了相关工艺参数对再生磁体主要磁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调整组成成分和工艺参数,进一步提升再生磁体的主要磁性能,相比2023年提高了10-20%;研究了块状钐钴废料的回收再生工艺,完成了基于块状钐钴废料制备再生磁体的实验室开发,研究了相关工艺参数对再生磁体主要磁性能的影响,再生磁体的主要磁性能达到原始磁体的90%以上;对再生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服役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再生磁体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项目完成中期考核和年度进展专家论证;承担的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结题验收,相关技术成果已在生产过程推广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33个,其中发明专利13个;获得专利授权20个,其中发明专利6个。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97个,其中发明专利123个;累计获得有效专利授权204个,其中发明专利81个(其中欧美发明专利2个)。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在持续创新能力、优质客户资源和稀土原材料供应保障等方面保持了核心优势:
1、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构建了“稀土永磁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公司拥有全过程气氛控制、晶界掺杂调控、晶界扩散调控、绿色高效表面防护、钕铁硼磁体再制造等关键技术;主导制定《再生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和《废旧烧结钕铁硼磁体再生利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各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6项;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授权81个。报告期内,公司50UH型低重稀土高综合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被列入2024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在上海、深圳、合肥、德国、日本等地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机构,通过了全球多家知名企业严格的资质认证并与其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在汽车工业领域,公司通过了德国采埃孚、德国舍弗勒、巨一科技、精进电动、比亚迪、双林股份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零部件制造厂商的认证并批量供货,应用于大众、宝马、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江淮、奇瑞、五菱、长安、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工业电机领域,公司和中国中车、美国百得、德国西门子、日本牧田、日本松下、日本CIK、日本SMC等工业电机制造商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美的集团新睿贡献奖。
3、稀土原材料供应保障
2011年公司与北方稀土成立合资公司,保障了公司稀土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十多年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并实现互利共赢。2022年,北方磁材由原北方稀土下属四家磁材企业整合重组成立,是公司稀土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持有其5.18%股权。公司还与业内多家稀土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多渠道保障公司稀土原材料供应安全。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72.71万元,同比下降7.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7.3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加7,467.92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2.53万元,同比增加6,096.83万元。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稀土永磁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重要地位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具备了全球竞争力。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其应用领域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性能最优。目前,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化明显,生产低端产品和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小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具备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生产商往往聚焦于某几个应用领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业内尚未出现垄断巨头。
2、行业发展趋势
(1)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功能材料、关键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近年来。
(2)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带动市场需求增长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在传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汽车EPS系统、工业节能电机、节能家电、风力发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再次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游汽车、工业电机、节能家电、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钕铁硼永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
在新兴应用领域,当前新能源、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已发展较为成熟,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放量,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①新能源汽车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场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持续放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左右。
②人形机器人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的关键材料,具体应用于关节电机、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等部件。
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据中信建投研报,随着AI模型迭代与训练算法优化,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自特斯拉2021年推出“擎天柱”以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包括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搭载Helix模型的新款以及1X的NEOGAMMA等产品相继亮相,国内企业如宇树、智元、优必选等也在步态与动作优化上取得进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③低空飞行器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低空飞行器伺服电机的核心材料。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eVTOL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器将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根据AdamasIntelligence相关数据,单个eVTOL通常需要约10-20kg的钕铁硼。随着低空飞行器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市场需求有望持续上升,将带动钕铁硼需求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以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主业,围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稀土永磁产业发展需要,主要研究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绿色防护技术、废旧稀土永磁体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以国内外知名企业等重点客户为切入点,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拓展磁组件业务以及新兴应用场景的市场需求。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规范治理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精细化生产制造能力和国际化市场开拓能力,以“引领磁性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做稀土永磁领域最具竞争力、最值得信赖的供应商”为使命,力争成为世界先进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厂商。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1、推进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2025年公司将充分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优质资源和坚实基础,积极关注新兴领域的发展动态,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努力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同时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改进,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下游市场
2025年,公司将把巩固现有市场和核心客户作为首要任务,为其提供专业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在公司内部形成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有效机制,多方面赢得客户订单,扩大市场占有率。
3、加强人才建设,全力打造高效团队
2025年,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目标和业务拓展需求,引进和培养技术研发、销售和专业管理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氛围,打造高效、稳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强化内控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随着公司规模的持续扩张,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愈发重要。2025年,公司将结合发展实际全面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制度建设与管理监督问效,提高管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防范管理风险,提升管理效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