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10日收盘,浙商银行(601916)报收于2.84元,下跌0.35%,换手率0.42%,成交量90.78万手,成交额2.58亿元。
投资者: 董秘好,2023年6月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与上海鸿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就有关贷款事宜签订了编号为(290601)浙商银物借字(2023)第04211号的《“物业通”借款合同》及编号为(290601)浙商银高抵字(2023)第04211号《最高额抵押合同》,请问你行现该合同是否执行正常?所约定的25亿元最高贷款额度是否均已向晨鸣发放完毕?晨鸣的还款履约情况如何?是否出现了逾期情况?
董秘: 感谢您的关注!我行始终遵循监管要求,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您所提及的业务合同截至目前执行正常,详细信息因涉及我行内部商业秘密,暂无法披露。我行信贷业务均遵循“审慎、稳健”原则,定期开展贷后管理,确保合同执行合法合规、稳健有序。
投资者: 请问董秘,现在金融行业对于服务越来越重视,贵行的客服服务流程有吗?如何维系客户关系?如何保证之后不被银行业淘汰,请问后续有措施吗?
董秘: 感谢您对我行的关注!我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度分析挖掘客户的全方位需求,解决客户的痛点,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着力打造更安全、专业、多元、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提升客户体验,我行目前已在官网公布官方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电话、地址、邮箱、邮编,以及投诉处理流程,以确保客户服务渠道顺畅。在客户关系维护方面,我行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智慧经营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体系,全面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一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深化链式生态金融,将金融服务嵌入客户经营场景,打造场景化、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聚焦产业生态,从服务单一企业向服务全产业链转变,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陪伴客户成长。三是分层精准服务,形成客户分层分类服务机制,围绕“客户+产品+场景+市场”四要素,构建客户引流、培育、深耕全流程经营体系。四是优化资源配置,优先支持小额分散资产和弱周期行业资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客户的综合化需求,强化交叉销售、场景营销等客户综合收益意识,推动客户合作深化与综合效益提升。未来,我行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客户关系维护,面向各类客群提供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服务,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与权益体系,切实提升客户获得感,向客户提供更具多元化、综合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努力在金融变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投资者: 你好,贵行2025年会有两次分红?
董秘: 感谢您的关注!我行2024年度分红事项须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决定,届时您可关注我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公告,谢谢。
投资者: 请问浙商银行2024年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率是多少?2024年全年的不良信贷率多少?
董秘: 感谢您的关注!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我行2024年度财务数据将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以确保所有投资者都能公平地获取信息。目前我行年报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会在2025年3月29日披露年报,请您届时关注我行公告,谢谢。
投资者: 601916浙商银行,贵行在浙江,国家提出AI加战略,在投资战略上有何考虑?
董秘: 感谢您的关注!浙商银行推进科技金融全面赋能人才培育与科技创新,于2023年7月成立科创金融部次一级部门,聚焦科技金融专业化发展,强调“支早支小支硬科技”,专门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高水平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做科技型企业的伴跑者、链接者、助力者。浙商银行着眼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强化行业深度研究,在行研基础上推出重点行业指引,强化对科技属性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科技型企业的资源配置、授信授权政策支持、专业团队服务支撑等。浙商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特征,推出科技金融15大场景30大产品,精配科技型企业在成长不同阶段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同时,浙商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携手各方机构,共同为科技型企业,助力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资金流向显示,2025年03月10日,浙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304.85万元,占总成交额1.18%;游资资金净流入1207.09万元,占总成交额4.67%;散户资金净流出902.24万元,占总成交额3.49%。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