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2月25日辰安科技(30052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接受机构调研,国金证券、厦门国际信托、华宝信托、浦银安盛基金、中信期货、光大保德信基金、国融证券、格林基金、博道基金、富安达基金、喜世润投资、华创证券、正圆私募、坤阳私募、伯兄资产、循远资产、磐厚投资、瓦洛兰投资、豪山资产、博观私募、一诺私募、恒悦资产、宁波幻方量化投资、君榕资产、开心龙基金、蓝海启程投资、瑞达基金、海通证券、华夏基金、浦银理财、鹏华基金、长城财富资管、万家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公司业务与 AI 智能化结合发展情况如何,公司推出的“星辰·辰思”大模型有什么最新进展?
答:公司作为国内应急公共安全信息化的探索者,自身业务的发展始终与信息化智能技术的创新同频共振,持续聚焦如何将 I 的各项技术能力应用在应急管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各个业务场景当中。公司自 2005 年起便开始持续探索智能化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各种应用模式,如早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灾害的仿真模型和情景推演技术等;从 2015 年开始在城市生命线工程领域布局,通过物联网设备和各种智能化分析模型,实现地下管网潜在安全风险的各类分析、溯源以及报警等;在 2018 年引入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一系列 I技术,赋能公共安全行业发展;从 2022 年开始正式启动大模型研究项目,2024 年公司联合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发布“星辰·辰思”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公司在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I+”及相关研究方面积累了较好的先发优势。
“星辰·辰思”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智”“智文”“智数”“智案”四大能力的应用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科学、高效的应急大脑,从原本以人为主体开展各项工作转向通过智能体赋能用户和城市安全、应急管理、装备与消防、消费者业务等各业务应用场景。就近期工作进展而言,“星辰·辰思”公共安全大模型团队已完成了 DeepSeek-R1 模型的接入,并正在积极推动应用,以期将 DeepSeek 强大的复杂推理能力等与公司在公共安全领域积累的大量数据、预案及案例等融合,提升服务客户能力和水平。
问:公司在公共安全领域的 AI 应用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公司在公共安全领域的 I 应用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 I 方面的能力加持,而非单独提供某个基础 I 能力。公司更多地强调对公共安全业务的理解和已有 I 能力的整合,以及在业务场景中结合 I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方式。通过智能体的开发和多智能体系协作的方式,整合公司在过去近 20 年中积累的大量的技术经验,包括场景化分析研判模型、I 小模型、公共安全逻辑模型、GIS、大数据以及 IoT 技术等方面积累的能力,提升对技术和业务层面上的加持效果。二是公司会持续基于公共安全的相关数据和业务,不断迭代和优化既有模型,提升大模型的应用效果。未来,大模型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垂直行业的应用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相关行业企业对于业务应用场景领域的理解深度以及场景扩展广度等。
问:公司在 AI 与业务结合的实践中,应用大模型的优点是什么,存在的瓶颈和卡点又有些哪些?公司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了优化?
答:关于大模型应用的优点,举例来说,对于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在应急处置与应对前期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处理相关预案文档等会影响前期工作效率和后续响应动作。公司在落地项目中充分应用“星辰·辰思”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的“智”“智文”等能力,实现在地震或者其他灾害发生后,帮助用户快速形成处置方案、事故简报等专业文档,尽快启动应急响应和开展后续工作,大大节约应急响应时间。
关于大模型应用的痛点主要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对于模型处理的专业性要求非常之高,而大模型能力更多是基于泛化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还存在时效性问题,同时对于垂直行业的专业的知识训练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针对以上,公司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大模型加小模型的调度方式解决专业问题。例如,危化品泄漏的飘散预测,属于数学和物理方面的问题,虽然大模型也能解决,但是花费的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等远远大于通过小模型加大模型结合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建立公司自有的公共安全知识库,借助大模型在知识库快速定位专业知识,避免大模型寻找原有的互联网端的各种知识,以保证解决方案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更好地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
问:公司“星辰·辰思”公共安全大模型“四智”能力标准化程度如何,在跨地域客户项目应用中,需要的定制化程度如何?
答:目前“星辰·辰思”公共安全大模型已基本实现了产品化能力应用,可以在项目中快速复制。公司在应用中会有多种模式,例如,一种方式是统一进行整个 I 底座能力的搭建,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本地化情况在应用端调用我们的各类服务,并进行本地化训练。目前公司在大模型部署、应用到前端的应用衔接方面,技术和实战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另外,也可以将 I 能力直接嵌入到应用层产品中,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调用 I 能力。这类能力由于是嵌入到产品、随产品部署,无需额外开展一系列工作,从 I 能力的放量和赋能方面来看,目前并无实质性阻碍。
问:中国电信作为公司控股股东,与公司协同情况如何?
答:公司正不断将自身在公共安全领域积累沉淀近二十年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势与中国电信在产品打造、云网技术和科技创新、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融合,坚持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在不断创新迭代公共安全科技的同时,积极开拓B 端、C 端市场,推动 G/B/C 多渠道、多模式融通互促发展,与中国电信形成协同互补发展态势,加快推动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优势产品和业务能力在全国快速应用铺开。
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落实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和战略新兴产业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安全产品、物联网、云服务协同发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辰安科技(300523)主营业务: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消费者业务,装备与消防,安全文教,海外公共安全。
辰安科技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9.51亿元,同比下降27.53%;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1449.06%;扣非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1872.3%;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15亿元,同比上升5.4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228.06万元,同比下降34.6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332.34万元,同比下降52.5%;负债率60.41%,投资收益-666.12万元,财务费用1843.67万元,毛利率32.21%。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