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2月21日收盘,国博电子(688375)报收于50.9元,较上周的49.15元上涨3.56%。本周,国博电子2月21日盘中最高价报51.36元。2月18日盘中最低价报47.8元。国博电子当前最新总市值303.37亿元,在军工电子板块市值排名5/6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13/5130。
2月12日分析师会议
问:请公司 2024 年的 T/R 组件收入有多少?以及在各应用平台的收入如何拆分?答:由于保密原因,有关 T/R 组件产品的具体信息不便披露,具体收入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射频芯片产品的基本情况?答:国博电子射频芯片主要包括射频放大类芯片、射频控制类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系统。公司开发完成 WiFi、手机 P等射频放大类芯片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个射频开关被客户引入并批量交付,DiFEM 相关芯片量产交付,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站射频芯片开发紧跟市场需求,针对 5G-通感基站应用,进行产品的性能优化,产品规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问:2024 年公司在低轨卫星领域的产品收入情况如何?答:国博电子主要从事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和射频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款T/R 组件产品已交付客户。在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公司已开展卫星通信领域多个射频集成电路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多款产品已被客户引入。具体销售收入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
问:公司 T/R 组件的 T/R 芯片是来自哪里?答:公司拥有自己专业的芯片研发设计团队,自主研制的 GaN射频芯片已在 T/R 组件中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T/R 组件产品的芯片制造主要依托于五十五所完成。
问:在芯片领域,公司和 55所是否具有一定的业务重叠?答:中国电科五十五所主要从事固态器件和微系统、光电显示与探测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固态器件中的微波毫米波芯片和公司射频芯片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但二者在具体产品性能、形态、产业链环节、应用领域、主要客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双方的核心技术均来源于自身技术研发和积累、技术来源独立。因此不构成同业竞争。
问:公司募投项目的主要建设目的是什么?答:公司募投项目射频芯片和组件产业化项目将进一步升级研发射频芯片、模块和 T/R 组件领域相关技术,重点实现毫米波和太赫兹 T/R 组件设计技术能力、工艺制造技术能力、测试能力、可靠性评估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移动通信射频芯片和微波毫米波芯片设计研发、在片测试能力提升。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公司是否有资产注入的计划?答:公司未来如有资本运作相关计划,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公司 2025 年的业绩如何展望?答:受到行业部分因素以及订单节奏的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发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精益制造管理理念,不断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
问:公司应用于手机的卫星通信 PA目前进展如何?答:公司正在进行基于新型半导体工艺的新产品研发,具体情况涉及商业秘密且未在披露范围内,请持续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问:公司在 T/R 组件领域的竞争对手有哪些?答: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T/R 组件领域选定的可比公司为雷电微力和天箭科技。
问:公司在星网公司项目的参与程度如何?答:公司在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领域均开展了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多款 T/R 组件产品已交付客户。具体情况涉及商业秘密,请持续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问:公司各业务领域的毛利率分别是什么水平?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总体呈稳中有升态势。
问:公司预计 2025 年在手机终端侧的产品应用情况如何?答:公司多款终端用射频芯片产品已经开始向业内知名终端厂商批量供货。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手机终端产品的出货量。
问:公司近期是否有股权激励的计划?答:公司如有相关计划,将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截至公告披露日,南京芯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4,149,906股,占公司总股本5.73%。南京芯锐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960,149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00%,自减持计划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实施。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若公司发生派发红利、送红股、转增股本等事项,减持计划将作相应调整。南京芯锐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其持有的股份。减持股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