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3D龙头高歌猛进,多传感器融合筑牢护城河壁垒》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奥比中光(688322)
的三维空间测量,超越了传统2D视觉的平面图像捕捉功能。3D视觉相较于2D视觉在空间作业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直接获取三维数据的能力。2D视觉依赖二维图像分析,仅能提取物体平面特征,但无法获取深度信息,而3D视觉通过结构光、ToF等技术生成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可精准解析物体的空间坐标,可以像人眼一样“看见”物体的远近高低,更加符合空间作业的特性,因此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理解和规划要求高,这也是3D视觉独特优势所在。
2024年为3D视觉产业开始爆发元年。2024年前,3D产业应用场景少,市场需求和产业积累弱。场景应用主要集中在苹果手机的人脸识别、自动导引车(AGV)、送餐机器人和体感游戏等领域。截至2022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70.65亿元,其中3D视觉市场仅为18.4亿元,占比10.8%。市场渗透率和规模化程度有限,市场需求小,导致市场回报难以覆盖3D视觉高昂的技术成本。技术强耦合带来高投入,下游市场规模不足投入产出失衡,产业陷入了“没有下游,只有投入”的困境。2024年后,3D视觉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成为实现高精度感知与自主操作的关键技术。随着自动移动机器人(AMR)、3D打印、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灵巧手和智能割草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高阶自动化场景对实时深度感知是硬性需求,3D视觉的需求激增。
硬件成本不高,先发优势行业,算法构建护城河。相机模组的硬件组成涵盖4个部分,分别是红外光发射模组、红外光接收模组、可见光RGB模组和图像处理算法芯片。各硬件组件产业链均已成熟,价格体系完整,硬件壁垒不高。温漂相关的软件补偿复杂塑造了3D视觉领域的算法壁垒。1.波长漂移造成深度测算偏差;2.焦距漂移早成深度测算偏差。深度测算的偏差加大对于温漂补偿机制提出了更高需求,否则无法满足3D场景高精度需求。3D视觉领域中,产品高定价与高利润主要源于其软件算法,这些算法构建了高技术壁垒,使得新进入者面临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技术挑战。
多点下游开花,子行业成长空间大。根据我们测算,按照400美金计算单模组,远期人形机器人、智能割草机、3D打印等市场空间规模分别为190亿美金、84亿美金、42亿美金。下游行业渗透率低,以2024年年底开始,行业均开始起量,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机器人行业订单持续增长,奥比中光25-27年营收将实现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0.62/15.1/22.3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S分别为30/21/14倍,考虑到公司是全球3D视觉感知龙头,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下行,下游应用发展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高的关联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