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子行业定期报告:小米玄戒芯片发布,打造高效生态闭环

来源:华福证券 作者:杨钟,詹小瑁 2025-05-26 13:2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电子行业定期报告:小米玄戒芯片发布,打造高效生态闭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5月22日,小米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玄戒O1芯片正式发布,该芯片定位旗舰处理器,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到190亿。小米本次发布的三款新品全面搭载玄戒芯片,小米15SPro、小米Pad7Ultra(配备14英寸OLED屏幕)首发搭载玄戒O1处理器,小米S4智能手表搭载玄戒T1芯片。
CPU方面,玄戒O1采用10核心4丛集架构,双超大核+4颗性能大核+4颗能效核。其中,两颗Cortex-X925超大核(最高3.9GHz)能够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提供更大动力;四颗Cortex-A725大核(最高3.4GHz)以及两颗Cortex-A725大核(最高1.9GHz),可保障多任务处理流畅。此外,两颗Cortex-A520小核(最高1.8GHz)则负责低功耗场景。同时配合10.5MBL2和16MBL3缓存,实现Geekbench6单核3008、多核9509的突破性成绩,在处理器架构设计上实现了兼顾峰值性能与功耗优化的平衡。
GPU方面,玄戒O1采用最新Immortalis-G925GPU的16核满血版本,相较联发科天玑9400的12核版本(MC12),核心数量提升33%。曼哈顿3.1测试达到330帧、Aztec1440p测试达到110帧,意味着其在高帧率游戏或图形渲染任务中的表现已成熟。在GPU功耗方面,小米称玄戒O1的GPU功耗相比A18Pro降低了35%,而这主要得益于GPU动态性能调度技术。在主流的MOBA游戏120帧模式1小时测试中,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Pro相比搭载A18Pro的iPhone平均帧率高1.5fps,温度低3.2℃。
AI处理单元方面,玄戒O1配备了6核心NPU,算力达44TOPS,支持多算法并行计算,拍摄时可并行“拍照”和“预览”算法,不仅满足计算摄影的影像算法需求,更针对小米自有的端侧模型进行了硬件底层的深度定制,配合全新第三代小米端侧模型,AI处理速度更快,同时功耗更低。同时集成小米自研的第四代ISP技术,每秒可以处理高达87亿个像素。
本次SoC芯片玄戒o1的亮相,使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nm制程手机芯片的企业。小米从2014年开启手机芯片研发之旅,期间小芯片陆续面世,并于2021年自研SoC芯片重起航。虽然在SoC的组件中,小米对比苹果、高通自研的模块和组件相对较少,但其主导了玄戒O1应用处理器的架构规划、功能集成、性能调优,并且在NPU、ISP这些关键模块上实现了自研,且在自研芯片中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内部流程,涵盖前端RTL设计、物理实现、后端验证与系统级优化。截至25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35亿人民币,且公司预计2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长期计划至少坚持10年,至少投入500亿以上。芯片是品牌、终
端体验、供应链话语权的集中体现,小米玄戒O1的诞生,其价值不仅在于性能参数,更在于通过构建“芯片+AI+OS”体系,从“组装创新”走向“底层定义”,打通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生态,使其作为科技消费品公司逐步拥有一定的护城河。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小米集团及相关产业链环节机遇,如芯原股份、华大九天、长电科技、韦尔股份、蓝思科技、艾为电子、帝奥微等。除此之外,建议关注端侧AI渗透加速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如华勤技术、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飞荣达、思泉新材、春秋电子、水晶光电、TCL科技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地缘
政治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TCL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