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投资策略周报:八问公募新规对行业影响几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周内影响市场最大两个要素—中美贸易谈判以及公募新规
对于中美贸易谈判,我们于5月12日发布的策略点评《谈判在时点上超预期,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中提出4大判断。本文将着重于解读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即公募新规,虽然更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披露,但本轮政策的基调已然确立。我们认为新规的核心在于强化权益投资导向与长期绩效评价,将引导行业改变过去“重新发,轻存量的”格局,对权益市场而言更将是中长期的制度红利,利于长期资金的流入。
公募新规8问8答
1、公募行业改革为何强调“存量优先”?监管通过费率改革与绩效考核机制重塑,引导公募由“首发驱动”转向“存量精耕”,夯实持营能力中枢。
2、浮动费率机制如何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设计和考核?浮动费率倒逼产品回归“真实α”导向,强化基准约束,压缩高规模低绩效的无效供给。
3、中小基金公司如何在改革中实现差异化突围?中小机构需锚定“精品策略+细分赛道”,以高效投研与机制激励构筑差异化竞争护城河。
4、指数产品是否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ETF提速注册叠加政策倾斜,指数化投资有望迎来Smart Beta与增强策略双轮驱动的新一轮扩容潮。
5、分类评价机制将如何改变代销机构的业务模型?考核维度由“卖得快”转向“持得久”,驱动代销机构重塑投顾体系,券商系凭研究与陪伴优势加速突围。
6、主动权益基金面临哪些风险调整压力?监管施压下,绩效偏离与风格漂移遭双重约束,低效权益产品加速出清,资金与风格正向“基准收敛+长期绩效”集中。
7、新规是否影响行业配置结构?哪些板块可能受益?基准约束机制强化下,银行、公用事业等低配行业有望迎来被动增配,边际资金或成结构性行情催化剂。
8、改革将如何影响机构投资行为及A股市场结构?考核周期延长重塑行为逻辑,机构交易由“博弈短波”转向“稳健持仓”,有望显著提升A股中长期资金吸引力。
在良好的约束激励下证监会将逐渐扩大公募权益规模与占比利好长期市场
行业配置“4+1”建议:(1)“内循环”内需消费:服装鞋帽、汽车(包括两轮电动车)、零售、食品、美容护理和新零售;(2)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机器人、半导体、信创、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3)成本改善驱动:养殖、航海装备、能源金属、饲料、贵金属;(4)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5)中长期底仓: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动;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