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辅助生殖进医保提速扩围,激发产业上游研发积极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政策持续加码,一个月内再添三省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为患者减负。7月24日,福建省医保局宣布自9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报销。随后在8月2日及8月16日,陕西省和河南省先后发布同类政策;至此,全国范围内已有18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各地纳入的项目略有不同,如北京是16项,江苏是13项,广西是9项,内蒙古是8项。在各地政策落地前,为规范行业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本五花八门的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截至2024年7月,已指导24个省份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23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据中国医保了解,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各地费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南昌市的省直医院取卵术价格从1500元下调至1000元,胚胎移植价格从1600元下调至1000元;内蒙古对价格进行调整后平均降幅达20%,同时对部分辅助生殖项目实行最高限价。
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高,医保支付提升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信息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将增加至18.2%,动脉网根据该数据推算,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已超过5000万,但在这5000万的患者中,辅助生殖技术渗透率实际不足3%。低渗透率背后原因之一是患者无力承担高额费用;据动脉网,目前三代试管婴儿每个周期治疗费用达9-12万不等,部分患者需要经历2-3次胚胎移植才能达到妊娠标准。我们认为,现今辅助生殖进医保按下“加速键”,在减轻部分生育困难家庭负担的情况下,相关需求有望得以释放。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医保支付政策实施仅半年,当地辅助生殖治疗量明显增加,全自治区辅助生殖机构门诊量达99.37万人次,同比增长14.74%。
医保介入支付后,下游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将带动产业上游推出更多创新型国产辅助生殖产品。1)药物:医保部门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现阶段,以默克、默沙东为代表的跨国药企仍是主要的辅助生殖药物生产商,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国内头部辅助生殖药物企业积极加大产品研发,已形成强有力的产品梯队;如金赛药业早在2015年便推出中国首支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金赛恒?,打破海外垄断;目前已上市GnRH激动剂曲普瑞林、GnRH拮抗剂西曲瑞克、促卵泡激素(FSH)等多款产品。2)器械:国产器械在穿刺取卵针/取精针和辅助生殖微型工具等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有较大优势;但在价格高昂且具有技术壁垒的外辅助生殖用液类别,目前主要是以进口为主,动脉网数据显示,23年进口比例高达81%。近年辅助生殖器械国产化正在快速推进;2020年,贝康医疗完成超过30000份胚胎样本检测,成功获得PGT-A试剂盒国产第一证;在三代试管上游PGT检测的仪器设备方面,华大智造相继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测序仪MGISEQ-200、MGISEQ-2000及DNBSEQ-T7,打破进口垄断。3)服务: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审批严格,牌照壁垒高;拿到PGD/PGS牌照的机构凤毛菱角,因此,目前公立医院占主流地位。结合行业竞争壁垒和辅助生殖行业的特性,我们认为民营机构中未来能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IVF产品,以及差异化技术和售后服务的有望成为竞争胜出者。锦欣生殖以辅助生殖业务为核心,积极拓展生育全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凭借数十年的发展,旗下医疗机构分布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在IVF成功率、医疗质量、患者体验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均拥有显著优势,积累了良好的患者口碑。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长春高新、丽珠集团、仙琚制药、锦欣生殖、华大基因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