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 持续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成立于 2003年,是能源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一直服务于电力能源消费领域,以 B2B2C 的业务模式,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公司于 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于 2019年完成对邦道科技和易视腾科技的重大资产重组。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39亿元,同比增长 36.9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23亿元,同比增长 23.83%。 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43-46%的区间。
受益“双碳”政策驱动, 能源数字化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机遇随着“双碳” 政策的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落地,能源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数字化能力成为实现电力市场化和满足用电新场景、新需求的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2009-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 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 3841亿元,占总投资的 11.13%。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电力信息化市场的总收入有望从 2019年的 308亿元增长至 2024年的 712亿元, CAGR 为 18.25%,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构建 B2B2C 业务模式,“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1)能源数字化: 公司深耕能源行业, 通过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燃气集团等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 目前, 公司全面参与国网新一代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营销 2.0)开发建设。 2) 能源互联网: 公司通过构建自有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能源需求侧运营服务, 包括家庭能源消费、电动汽车充电、能效管理等。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新电途”平台充电桩覆盖量约 50万,服务新能源车主数约 380万, 今年上半年聚合充电量近 8.3亿度,约为 2021年同期的 8倍,公共充电市占率达到 1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双碳”战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 预测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57.70、 72.25、 89.3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0.41、 13.22、 16.65亿元, EPS为 0.99、 1.26、 1.59元/股, 对应 PE 为 31.17、 24.57、 19.49倍。 过去两年公司 PE TTM 主要运行在 20-60倍之间,给予公司 2022年 40倍的目标PE,对应的目标价为 39.60元。 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风险;对少数集团客户依赖的风险;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业务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费用上升风险;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