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隔震行业是增速快、空间足的朝阳行业: 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自 汶川地震后开始起步,由于减隔震技术在地震设防过程中具备显著的技 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其中在新建项目中具有 1%~5%的成本优势,既有 建筑改造项目中更是有 10%以上的经济性,目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 阶段,市场空间广阔。
以日为鉴,住宅是成熟减隔震市场中的主要份额: 日本由于地震频发, 建筑减隔震行业自 1995年阪神地震后快速发展,目前行业已经相对成 熟。追踪日本减隔震行业发展路径可以发现,行业发展早期公共建筑类 首先发展,随着市场渗透和认知度的提升,行业进入到住宅类建筑领域, 在 2004年日本住宅类减隔震建筑存量超过其他类建筑,至今仍是减隔 震市场中的主流。 多维需求构筑减隔震大市场空间: 短期看, 当前《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 例》仅剩国常会审议通过, 未来随条例立法的落地和行业标准的趋严, 减隔震行业有望形成超过 200亿以上的市场空间;中短期看,由于减隔 震技术“降本+增效”,我们测算得到减隔震在高烈度地区、 LNG 储罐、 核电站、地铁上盖及 TOD 等领域具备 100亿级别的市场空间;远期看, 住宅将是减隔震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至本世纪中叶有望形成千亿级市 场规模。
公司加速布局全国迎接景气新周期: 公司作为细分行业龙头,目前已根 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划分进行了战略布局,未来将逐步形成以首都 圈、长三角、新疆和珠三角等区域为代表的全国性布局。目前公司在唐 山的智能化减隔震装备制造新基地已正式开工, 昆明新基地也在有序推 进中, 随着新产能的推进及投产,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0亿元、 2.88亿元和 5.02亿元, 每股收益分别为 1.25元、 2.00元和 3.4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9倍、 37倍和 21倍,考虑到公司在 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立法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市占率下滑的风险; 立法落地时间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