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5.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8.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3.04%。
投 资要点 业绩 保持 高增长, 建筑减隔震龙头 持续发力 :公司为国内建筑减隔震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保持了高增速,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8.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8.64%;销售毛利率 59.48%,创历史新高。
建筑减隔震行业是增速快、空间足的朝阳行业: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自汶川地震后开始起步,由于减隔震技术在地震设防过程中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目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按照安全等级和现有防震要求,我们测算得到在抗震设防烈度超过 8度区域的建筑采用隔震技术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同时该技术在以 LNG 储罐、核电站为代表的高危特殊类建筑和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更是现有技术方案中最可靠的防震方案。此外,“地铁上盖”等项目进一步打开了减隔震技术在商业地产中的应用场景,潜在的经济效益可观。
多维需求构筑减隔震大市场空间:2019年 10月,司法部已完成《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意见征集工作,2020年 6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被正式列入《国务院 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未来随条例立法的落地和行业标准的趋严,建筑减隔震技术或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推广应用 ,有望形成超过 200亿以上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们测算得到减隔震在超过 8度的高烈度地区、LNG 储罐、核电站、地铁上盖及 TOD等领域具备 100亿级别的市场空间,行业内生动力足,发展空间广阔。
新产能顺利推进 , 加速布局迎接景气新周期 :公司根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划分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未来将逐步全国性布局。目前,公司在唐山的智能化减隔震装备制造新基地已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加产能 30,000套/ 年隔震产品、30,000套/年减震产品。随着新产能的推进及投产,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2.88亿元和 5.00亿元,EPS 分别为 1.24元、2.00元和 3.4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60X、37X 和 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立法进度不及预期;新增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