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消费锂电三十年,赶日追韩启示录

来源:平安证券 作者:朱栋,皮秀 2018-08-1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此篇报告中,我们以时间为轴,以国别和企业为抓手,去描绘锂电池产业版图的变迁、企业代际的兴衰,希冀找出竞争制胜的关键,益于对动力锂电未来发展的思考。

消费锂电三十载征程,大局既定:自1991年全球第一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以来,锂电池产量已从2000年的2Gwh增长到2017年的134Gwh,增幅近70倍;消费锂电池价格从最初的600日元/wh下降到2011年的25日元/wh,降幅超过95%。锂离子电池经历了日本独大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时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格局已基本稳定。

1991-2000,日本垄断,韩国进入,中国跟随:日本索尼率先推出锂离子电池,开始大量应用于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子产品;1998-1999年,韩国LG化学/三星SDI相继开展锂电池业务;1994-1999年,光宇、比亚迪、力神和ATL先后创立。这一阶段,日本主导全球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2001-2010,中日韩三足鼎立,国内厂商崛起:韩企利用财阀和国家支持的优势参与研发和整合产业链,同时绑定集团客户保证产品销售,其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10%增长到2011年的30%。中国上游锂电材料的国产化带来成本迅速下降,比亚迪、力神等进入到诺基亚、MOTO的供应链,中国的锂电池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11%扩大到2011年的33%。

2011--,消费锂电洗牌,软包势力进击:触屏智能手机浪潮来临,突出变化就是苹果的崛起和诺基亚的衰落,聚合物软包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三星SDI凭借对三星手机和iPhone的深度绑定,消费锂电池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坐稳全球消费锂电池冠军宝座。作为苹果、三星、华为的供应商,截止到2012年,ATL锂电池电芯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颗,6年时间翻6.7倍,跃居全球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第一,并在之后一直保持这一地位。

技术渠道成本,谁主沉浮:在技术方面,中国整体落后于日韩企业,根据数码之家2014年对18650锂电池的样品研究,国产18650电池容量一般1200-2400mAh,而日韩电池容量在2000-2800mAh之间。在成本方面,中国最具优势,日本处于劣势,09-10年日本企业平均电池单价多在4美元/支以上,韩国在2-3美元/支,中国在2美元/支以下,成本因素是导致中日韩三国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技术优势帮助日韩企业占据了消费电子产品高端市场,中国大多数企业则因为单纯依赖低成本路线而屈居低端市场,从下游应用看,松下和索尼是笔记本电池的主要供应商,而三星SDI和LG化学则占据着高端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市场。

动力锂电易地再战,同与不同:消费锂电时期出现的技术-成本-渠道的演绎逻辑依然会贯穿于整个动力锂电发展时期,并且企业在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体现在技术研发更趋多元化,降成本更加紧迫,客户结构分化依然明显,合作绑定更加深入。在渠道方面,与消费锂电客户结构相似,目前国外高端新能源车型的电池供应商依然被松下、三星SDI和LG化学等日韩企业占据。日企依然具备全球顶尖的锂电材料研发实力,在技术积累和改进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韩国企业的上游端原材料优势依然存在,但缺少集团内部终端子公司,垂直化战略受到一定影响。

投资建议:从消费到动力,我们推荐关注3条主线:1)海外制高。无论技术还是渠道,日韩在锂电领域的领先优势短期内都较难撼动,海外锂电企业仍将是动力锂电的第一梯队,已进入其供应链的国内供应商将最为受益,推荐关注新宙邦、星源材质;2)技术出奇。动力锂电的技术迭代还远未完成,能量密度从200到500wh/kg以上的进阶,将是产业技术升级的主线,其进程是非线性的,而每一领域的技术领头羊最有望拔得头筹,推荐关注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璞泰来、新纶科技;3)渠道持重。渠道是资源、研发、品质、时间最归一的体现,亦是暂态下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对标,鉴于动力电池对整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并有渠道资源的头部电池企业将深度受益,推荐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

风险提示:1、电动车产销增速放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数的不断增长,维持高增速将愈发困难,面向大众的主流车型的推出成为关键;2、产业链价格战加剧。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3、海外竞争对手加速涌入。随着国内市场的壮大及补贴政策的淡化,海外巨头进入国内市场会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纶新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