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实现海参全产业链布局,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公司目前围绕海参已形成育苗-养成-捕捞-销售的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横向覆盖三大业务,养殖业、加工业和捕捞业,养殖业务产品主要是鲜海参,价格随市场呈现周期性波动,未来看好行业整体回暖带来养殖业增长提速;加工业主要产品冷冻食品和海参加工制品分别面向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目前公司销售端逐步发力,取得直销牌照,全渠道布局日趋完善,加工业务未来增长的确定性较高;捕捞业方面公司稳步扩张,在国家鼓励远洋捕捞业发展的背景下,新增8搜远洋鱿钓船,已全部出海,业绩有望逐步释放。综合来看,在行业回暖和市场打开的双利好下,我们预计公司将迎来新一轮成长。
养殖业务:行业回暖叠加成本下行,盈利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海参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增速较慢,公司养殖业务的营收表现主要受产品价格主导。海参行业产能去化已基本结束,且由于前期产能无限制的扩张对海域资源造成一定程度上不可逆的损害,同时在行业技术水平已经基本成熟的情况下,未来产能的扩张只能维持在低速。需求方面,受市场渗透率提升和市场扩容两方面的影响,海参需求有望稳步增长。目前参价有所回暖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行业供需偏紧或维持紧平衡,未来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行业已经进入景气上行期,未来两年内参价有望看到上轮次高点180-200元/公斤,对应当前价格涨幅为50%-67%。此外,公司自育苗成本仍有向下空间,未来养殖业务将受益于行业回暖和成本下行,盈利有望持续向好。
捕捞业务:乘政策东风迎接新一轮成长。国家对远洋捕捞业的基本原则是既鼓励又限制,通过渔船更新建造和燃油费的相关补贴鼓励国内捕捞企业“走出去”,同时为了维护远洋捕捞环境,对部分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范、安全发展意识不强的企业加以限制。因此,远洋捕捞业在有序发展的同时,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大型企业集中,以好当家为代表的国内大型捕捞企业在钓船获批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我们看好公司捕捞业务的新一轮发展。
加工业务:渠道拓展顺利,业绩有望提速。公司目前在养殖、加工和捕捞三大产业上已经逐渐建立规模,未来将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拓国内外市场,由原来的生产加工型企业逐步向营销服务型企业转变。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成立销售公司、直销公司(2017年取得直销牌照)、电视购物、电子商务、微商、活海鲜、调理食品、休闲食品、海鲜捞饭、进出口公司十大营销公司,逐步覆盖全渠道营销。公司渠道拓展顺利,助力加工业务增长提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00/16.27/19.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1.12/1.57亿元。根据公司现有股本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06/0.08/0.11元/股,对应PE分别为38、30、21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股价催化剂:参价继续上涨,中报业绩超预期。
风险因素:自然灾害风险;参价波动风险;海域资源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