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周二,指数全面下挫,创下阶段性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下跌3.78%,收2907.82点,创下两年来新低;深证成指下跌5.31%,收9414.76点;创业板指下跌5.76%,创下2015年1月以来新低。两市成交额为4736亿元,较前期显著放大。行业方面,中信29个一级行业全军覆没,创新科技板块领跌两市,计算机下跌7.75%,通信下跌7.42%,轻工制造下跌6.85%,机械、商贸零售、电子元器件跌幅居前。
昨日市场走势分析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曾经提示过要关注6月中旬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众多不确定因素的落地或将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昨日市场走势也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我们认为,昨日市场的大幅调整并非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导致指数失去了上涨的动力。综合来说,前期风险的积累以及超预期的国际因素的冲击导致了昨日的大幅下挫,我们将理由梳理如下:
国内因素:
1.5月经济运行不及预期削弱基本面支撑。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经济数据,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度下滑0.9个百分点至6.1%;进出口总额增速略有回落,出口增速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1-5月社会消费零售额同比增长9.5%,较1-4月回落了两个百分点。总体来看,5月经济运行低于市场的预期,全年经济平滑式回落的趋势不变,基本面支撑略有削弱。
2.债券违约潮引发的信用风险提升投资者避险情绪。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共发生20起信用违约事件,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债券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低资质的民企信用风险集中暴露。而在“紧信用”货币政策延续的背景下,信用风险被进一步推升,市场避险情绪提升。
3.CDR落地工作加速推进对市场资金产生一定的“吸血效应”。自管理层提出将在年内推出CDR后,相关落地工作不断推进。而上周相关的6只战略基金配售工作的开始,也抽离了部分市场的存量资金。上周两市日均成交额仅为3200多亿元,环比大幅降低,这也反映出市场资金的投资情绪不高。
国际因素:
1.美联储年内持续加息预期引发市场流动性担忧。上周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目标利率上调至1.75%-2%,而央行并未选择跟随。按照我们的判断,年内美联储还将加息1-2次,中美利差可能将进一步缩小,从而引发人民币贬值压力。因此,未来央行或将调整政策利率跟随美联储加息,从而引发市场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
2.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再起,成为了昨日下跌的重要直接原因。1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约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随后中国政府宣布对约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双方均拟定征税日期为7月6日。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曾经提示,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出尔反尔的行为,尽管中美双方此前曾经达成了一定的和解协议,但不排除最终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的可能性。而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大幅超出市场的预期,在目前中美双方贸易谈判前景未明的背景下,市场恐慌情绪引发了指数的大幅下挫,资金纷纷涌入避险板块。
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主要的影响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中美双方互相加征25%关税,可能造成进出口增速的进一步下滑。截至2018年5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规模占总出口金额规模为18.29%,对美国的进口规模占总进口金额规模为8.23%。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可能会导致类似于中兴禁运事件的美国的报复行为,从而进一步加速出口增速的回落。第二,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的征税清单主要集中在中国制造业2025的战略领域,避开了诸如手机零部件等可能影响美国民众消费的领域。在中国经济转型时间节点下,美国对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的针对,打乱了原有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预期。第三,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依赖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将会受到更多的打击。尤其在信用紧缩的宏观背景下,出口业务的受阻无疑会给依靠供应链融资的民营企业雪上加霜。第四,自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2.42%,一方面来自于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汇率管理成为了央行主动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为保持出口增速回落不会太快,央行或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人民币小幅度贬值。
潜在的风险点:1.关注股权质押、两融业务在市场下跌中的平仓风险。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处在可以开展融资融券、股票质押业务的标的名单中的个股,自6月7日沪指进入下跌区间以来,平均跌幅为12.91%,整体跌幅中位数为13.6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开展融资融券和股权质押业务的标的在此次下跌中跌幅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相关业务风险被集中放大,要引起重视与注意。此外,随着市场调整的不断深入,市场恐慌情绪渐浓,对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新业务的开展以及产品的发布,均造成巨大的压力。2.关注债券违约潮中持续新增的违约主体。随着债券违约潮的集中爆发,5月信用违约事件就有5起,新增违约主体6家,包括神雾环保、富贵鸟等。尽管在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但随着央行持续收紧信用端的背景下,债券违约新增主体或将再度增加,从而对投行业务中的债券承销、承揽业务产生冲击。
未来趋势判断:市场走势方面,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因素将成为市场的主要扰动因素。随着特朗普政府宣布针对中国的反击行为,将研究制定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清单,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进程短期内难言乐观。同时,市场对美联储加息、信用风险频发、经济运行不及预期等众多利空因素的消化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市场情绪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改善,短期内市场将会延续此前的弱势震荡的趋势,波动幅度将会加大,但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昨日的市场反应更多仍是在面临国际冲击的一种过度反应,市场运行仍然良好。中长期来看,尽管宏观经济增速平滑式回落,但是全年实现6.5%的增速仍为大概率事件,宏观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在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金融风险总体仍然可控,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国际因素方面,我们认为对市场的冲击将会逐步减弱,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将逐步被市场充分预期,另一方面央行或将采取“加息+降准”的政策组合来应对美联储加息引发的流动性冲击。因此我们预计在中长期内在基本面以及政策面的支撑下,市场将会回归平稳,回归至3100点-3300点的运行区间将是主要趋势,预计指数将在7月中下旬逐步复苏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