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3.38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增长21.0%,每股盈利0.26元,业绩略超预期。
投资要点:
中药配方颗粒驱动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2017年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我们预期的53亿元;配方颗粒带来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公司全年利润总额的88.5%。从不同的终端渠道来看,2017年配方颗粒在三级、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增速分别为35.7%/25.9%/49.2%。公司通过持续投放配药机抢占市场,预计截至2017年底共投放配药机3873台,覆盖医院近2668,是推动配方颗粒的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在全国布局了八大生产基地,目前正在推进基础工程建设,预计2-3年项目达成后中药配方颗粒产能扩大2-3倍,产值超200亿元。基于以上因素,加上配方颗粒仍将享有25%的药品加成,随着行业试点的放开,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未来三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中成药业务恢复超预期,18年有望回到两位数增长
受政策影响,2016年公司中成药业务承压,公司通过调整生产销售节奏及改革营销模式及时消化渠道库存,销售团队引入责任人和合伙人制度来强化长期竞争力。2017年经销商去库存已完成,一级代理商占比提升,全年实现营收23.81亿元,同比增长15.5%,业绩恢复超预期。我们预计,随着产品中标价格趋于稳定及渠道需求复苏,18年业绩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
布局饮片产业,实现饮片与配方颗粒协同发展
公司通过并购加快饮片产业布局,扩大产业链的覆盖范围,16年底并购的上海同济堂及贵州同济堂并表后,17年全年为公司带来3.99亿元的营收。公司17年底以4.99亿元收购4家饮片公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协同发展,有望成为业绩的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评级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医药板块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子行业,公司是该领域绝对的龙头,饮片的布局将加速公司产业价值及盈利能力的提升。预计公司18-20年EPS分别为0.28/0.34/0.41元,对应3月29日收盘价5.79港元,市盈率分别为16.8/13.8/1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中药配方颗粒政策放开存在不确定性;2、配方颗粒增长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