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弃物与电池材料板块业务增长较快,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转正。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采用废弃资源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体的企业,钴镍钨、电子废弃物、电池材料三大板块为公司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36 亿元,其中,钴镍钨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32 亿元,同比增长13.16%;电子废弃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69 亿元,同比增长25.17%;电池材料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20.70 亿元,同比增长35.37%。2016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1.16 亿元,公司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实现了经营性净现金流转正。
“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战略清晰,电池产业链逐步完善。2016 年,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成功实施“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转型战略,通过与三星、东风等电池厂、车厂合作,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公司以江苏凯力克和无锡格林美为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材料链的转型升级;此外,在荆门建立了年产1.5 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生产基地,并在武汉推广新能源电池包的研发与生产。
与此同时,公司成功入股德国最大废物公司雷曼迪斯下属废物处理公司,取得雷曼迪斯有色金属废料的优先购买权,打开了欧洲废物合作通道。
钴价处于上涨通道,利好公司业绩。2016 年,钴价持续上涨,长江有色市场钴平均价全年上涨了31%。今年以来,钴价延续上涨势头,截至2017 年3 月末,长江有色市场钴价上涨至40 万元/吨,较2017 年初上涨了47%。2016 年,公司钴产品与钴片的收入合计占公司总收入的10%,四氧化三钴等电池材料收入占总收入的26%,因此钴价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弹性。
电子废弃物产能释放,促进业务增长。2016 年,公司对电子废弃物板块业务进行了全面整合,实施精细化管理,调整电子废弃物、废五金、废塑料等业务的内部结构,延伸产业链,增强电子废弃物核心竞争力,使得电子废弃物板块的产能进一步释放。2016 年,公司电子废弃物拆解量突破1000 万台,拆解量较上年增加约20%,通过拆解量的提升,实现了该业务板块毛利额贡献的稳定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