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天兴仪表八涨停背后 资本追逐基因测序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吴绵强 2017-01-03 10:33: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摘要] 基因测序行业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目前二代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从事检测服务的主要公司有贝瑞和康、华大基因、安诺优达等。

被称为“华小”的基因测序巨头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瑞和康”或“贝瑞”)成功借壳天兴仪表(000710.SZ),后者受到资本市场热捧,连拉8个涨停板。2016年12月29日,天兴仪表开启停牌核查。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反应,因为贝瑞借壳上市,当时所对应的43亿元估值,主要原因是受到价格管制因素。”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华大基因IPO上市前夕,突击入股推高估值的示范下,基因测序行业公司日益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热门标的。“2016年在一级市场投资的预算可能接近100亿元人民币。”年关岁末,一家基因测序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事实上,热门的基因测序公司越来越受到资本热捧,2015年,达瑞生物新三板发行就达到208倍市盈率。华大基因2015年6月股权融资甚至高达约800倍市盈率。

基因测序行业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目前二代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从事检测服务的主要公司有贝瑞和康、华大基因、安诺优达等。

随着贝瑞和康等基因测序行业公司的上市,未来的产业布局以及行业生态更加透明和清晰,势必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基因测序概念股

当华大基因还在焦急地排队IPO之际,另一家基因测序龙头贝瑞和康,或捷足先登A股,成为基因测序概念股新贵。

2016年12月4日晚,天兴仪表发布重组草案称,公司将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重大资产出售同步进行的方式,注入贝瑞和康100%股权,后者总计作价达到43亿元。其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为21.14元/股,合计2034.06万股,出售资产作价为29652.10万元。

贝瑞和康身上的烙印是风头正劲的精准医疗概念和基因行业投资热潮,资本也乐意为一众基因公司买单,其估值连连上升,在2015年12月的D轮融资中,多家PE机构入股给予其的估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2016年12月19日,天兴仪表股票复牌,投资者热烈追捧,并接连录得8个涨停板。

对于这一“8个涨停板”现象,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市场自己会去寻找价值点,去找价格洼地,把它给填平。

事实上,天兴仪表曾披露重组预案显示,贝瑞和康43亿元的估值,与此前的市场预期有所差距,曾引起外界质疑。

时代周报记者曾在媒体说明会上,询问天兴仪表及贝瑞和康高管团队,为什么股东忍心看到估值缩水。贝瑞和康董秘、财务总监、副总王冬回应称,贝瑞和康和股东进行磋商,管理层和非管理层进行磋商,最后股东们达成一致,要抓住行业发展机会,先把公司做大。

王冬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贝瑞和康的股东忍受比较大的估值折扣以及摊薄,这是一个两难问题,确实所有股东眼光比较长远,以企业发展作为首要,而不是盯在眼前被稀释多少,“我们的股东认为贝瑞和康现在在行业内占据了很有利的地位,所以全力支持”。

行业高估值

从上世纪80年代人类启动基因组计划以来,基因组相关产业快速成长,已形成了包含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中国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的发展基本与全球发展同步,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引进国外的第二代测序仪以用于开发下游的企业。2008年,将第二代测序技术用于研究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2010年,开发出可应用于临床的应用,代表产品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国内代表企业是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药明康德等。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目前,国内从事类似业务以及进军基因测序的公司主要包括:华大基因、益善生物、乐普医疗、中源协和、利德曼、美康生物、迈克生物、润达医疗、科华生物、万孚生物等,已有超过 150 家企业和机构从事基因测序相关业务。

自2015年以来,基因测序行业成为资本热衷的投资行业之一,资本猎头纷纷扎根这一领域,推高了行业估值。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一线城市与基因相关的创业公司不下百家,超过九成是初创期公司。2016年就有海普洛斯、爱基因、天昊基因、和壹基因、鹍远基因等相继获得大额融资。

谈及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企业水涨船高的估值,王海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个人认为,高估值有它的合理性,这种标的具有高成长性,具有技术含量,还有一定的门槛壁垒,所以才有高估值。”

事实上,基因测序行业对技术要求颇高,上游技术门槛较高,一般企业难以从上游切入市场,而中游基因测序服务的技术门槛相对低于上游,因而市场参与者众多,呈现出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以测序仪市场来说,目前国内仅有四家公司在CFDA注册并获得批准的基因测序仪,分别为贝瑞和康NextSeq CN500,华大基因BGISEQ-1000、BGISEQ-100、BGISEQ-500,达安基因DA8600、博奥生物 BioelectronSeq4000。

而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从事检测服务的主要公司为贝瑞和康、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安诺优达、凡迪生物、博奥生物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不出现大的行业变革,这些高速成长的公司,未来将借助资本力量,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继而垄断行业格局。

概念炒作时代过去

基因测序对于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和神奇,曾不被外界所看好,而华大基因公司,这家基因测序龙头早年曾被人称为“疯子”。

事实上,这是中国基因测序行业早年的真实写照。在华大基因CEO尹烨看来,华大股份围绕基因能做的就是一生一死一感染,这三个是基因说了算,剩下很多基因说了不算。比如,三高,糖尿病,这些都是后天的因素更大。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出生、孕前、胚胎植入前,肿瘤、感染等领域都是基因测序行业的“赛道”。这些领域的底子都是测序,就是“基因+”的概念。

随着未来贝瑞和康的成功借壳,以及华大基因等IPO,势必对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企业证券化带来深刻影响。

贝瑞和康成立以来,在业内颇为低调、神秘。前段时间,贝瑞和康高管一直在成都天兴仪表总部为借壳上市事宜忙碌。2016年12月14日,贝瑞和康董事长高扬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要透明很多,就是说概念性的东西要少,必须有干货,“综合判断下来,这个对我们好处会非常大,有些东西光说没用,比如再打一些测序概念”。

高扬认为,基因测序行业在全球,无所谓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等地,其实都还是一样,与发达国家都是同一起跑线。

目前,高扬为贝瑞和康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直接、间接持有贝瑞和康的股权比例为24.22%。本次交易完成后,高扬将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为13.89%。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基因测序行业概念太多,反而使其发展受到制约,“很多投资人其实不懂,大家反而觉得是在忽悠”。

“反正‘跑道’是没错,社会需求比较大,大家愿意花钱,现在生孩子,花个几万块钱都很正常,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都起来了。”一家基因测序上市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角逐产前筛查

基因测序已经历了三代技术革命,主要有一代测序(Sanger测序)、二代测序(illumina和Life Tech)、三代测序(单分子测序)。

其中,二代测序应用最为广泛,如华大基因等公司采用;一代测序虽然通量有限,但出于精确度高,仍然占据部分市场。三代测序,即无需PCR扩增的单分子测序技术也已问世。

在尹烨看来,行业已结束百家争鸣,进入快速发展期,也即将进入一个大浪淘沙、兼容并转的时期,或者说倒闭的会更多。

王海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要分领域来看,如果是在产前筛查领域,同意上述观点,但在肿瘤领域,整个都处于VC阶段,现在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这个产品能做到100亿元甚至更大的市场规模,“也就是说,即使你是再大的巨头,当没有市场的时候,你的能力是发挥不出来的”。

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即为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该检测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对游离的 DNA 进行测序和生物学分析,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作为基因测序行业中目前最具规模的细分市场,已规范为以产前诊断机构为中心,产前诊断机构可与产前筛查机构或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业务的产业链格局。

贝瑞和康作为检测机构,与产前诊断机构合作,提供检测技术,负责标本转运与检测,提供检测结果等事项,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占有较强的竞争力。高扬坦言,已基本瓜分得差不多,现在就是起量的时候,把客户覆盖住,每年基本翻一番。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基因测序市场的爆发点挺多,特别是在产前筛查领域,市场是快速增长和(00001)放大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只有等到市场够大的时候,才会出现所谓的巨头,他们通过价格战、成本优势,营销渠道厉害,品牌强,把别人请出市场。”王海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贝瑞基因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