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应该具备三大特征:第一,技术显著进步,对行业具有颠覆性或变革性的深远影响;第二,企业所在行业本身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天花板足够高;第三,拥有一支稳定、创新的团队。”在近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东旭光电副总经理王忠辉如是阐述对创新智造独角兽企业的理解。
无论是在以玻璃基板为主业的光电显示材料领域,还是在近年主攻的石墨烯材料领域,东旭光电均表现出了独角兽气息。“玻璃基板行业中,东旭光电是中国的独角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超越了创新创业企业的概念,”王忠辉指出。在石墨烯领域,东旭光电更是国内石墨烯投资和产业化应用的领军企业,除推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烯王”之外,更开创性打造了从石墨烯制备、石墨烯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到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的一条龙产业闭环。
“任何行业都可能产生独角兽企业。”王忠辉强调,“在当前全球瞩目的石墨烯领域,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有独角兽诞生。”
光电显示“独角兽”
如果从京东方在北京建“5代线”算起,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至今已有10年。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共有21条,总投资达2000亿元,直接或间接年产值达到数千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资极大地拉动产业链上游的需求,”FPD产业观察者李文正就此指出。据其测算,2016年之后,我国TFT-LCD产业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料250吨、1亿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1亿平方米偏光片、5000万平方米彩色滤光片等,总价值将接近千亿元。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相应配套服务仍靠国外厂商支持。以玻璃基板为例,全球TFT-LCD的玻璃基板供应中,有90%以上的份额集中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安瀚视特等几大厂商手中。
不过,“情况也在逐渐好转,”东旭光电副总经理刘文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几年来,东旭光电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与影响力拥有了突破性进展。”
如今的东旭光电已成为国内最大集液晶玻璃基板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东旭光电通过产线建设、资产注入和企业托管等方式,在旗下汇聚了第5代、第6代玻璃基板产线近20条。而在今年年初投建的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则使东旭光电拥有大尺寸玻璃基板生产能力,从而基本实现玻璃基板不同世代产线全覆盖。
此外,东旭光电也在加速推进产业链的延伸。2015年,东旭光电实现彩色滤光片项目的开工建设,被视为向平板显示领域纵深发展的关键一步。2016年2月,东旭光电又斥资5亿元,与住友化学等企业开展偏光片业务合作。
“东旭光电有自信能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份额。我们确定的目标就是立足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光电显示领域的竞争实力。”刘文泰指出。
“5+5”战略布局石墨烯
除在光电显示领域持续发力之外,东旭光电将目光也投注于时下风靡的石墨烯行业。
“聚焦石墨烯,不仅将为东旭光电带来产业地位及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王忠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石墨烯行业真正爆发之后,给公司带来的营收或将媲美当前显示材料的业绩,从公司战略上而言,石墨烯与光电显示一样是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
这一点,从业内对东旭光电首款石墨烯产品“烯王”的高度关注,可见一斑。据了解,“烯王”不仅可在5C条件下实现不到15分钟的快速充电,而且可在-30℃-80℃的环境下工作,循环寿命更是高达3500次。“这标志着我国石墨烯在新能源应用领域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就此评价道。
而“烯王”仅仅是东旭光电石墨烯战略的冰山一角。目前在石墨烯业务的推进上,东旭光电已形成内生式和外延式两个平台。内生式平台是东旭光电直接控股的石墨烯产业化平台,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力量致力于石墨烯应用推进;外延式平台则是指东旭光电与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联合设立投融资平台,与相关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组建产业基金,进而参与到整个石墨烯产业中。
“预计今年之内,东旭光电旗下可能将再增加一家产业化平台公司,”王忠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到2017年底,由东旭光电控股的石墨烯产业化平台公司将达到5家以上,此外,也不排除参股分享良好标的的可能性。”
而在完成横向产业化平台布局后,东旭光电将深耕产业链,纵向整合5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不仅包括向下整合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平台,在时机成熟时也可能上探到石墨烯矿产资源布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5+5’战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大幅度提升。”王忠辉坦言。(编辑:陆宇,邮箱:luyu@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