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策略:
整车方面:长期看乘用车,2016看专用车、物流车爆发。
动力电池方面:三元材料比例将提高,向高镍方向发展;上游材料的锂盐将在短期维持稳定,2-3年内的时间有望回归合理水平;低端隔膜过剩、高端隔膜短期有供需缺口,干法双拉涂覆和湿法涂覆路线短期难分胜负;电解液短期受制于六氟磷酸锂涨价,预期2017年后价格回归并稳定;负极材料门槛较低,未来靠规模、成本控制取胜。单纯的电芯厂未来受挤压最严重,相对看好能把BMS、电芯、Pack有机结合的企业。同时,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产业链扩展至关重要。
电机电控方面:门槛相对不高,一体化开发配套的企业有优势,看好先发龙头。
充电和运营:充电桩硬件门槛较低,更需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
设计和设备:设计领域龙头受益,设备领域关注有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的锂电设备和整车设备企业。
其他配套领域:下游客户分散的优势企业受益长久。
推荐关注组合:
正极材料:安达科技(830809.OC),天力锂能(833757.OC),杉杉能源(835930.OC)负极材料:贝特瑞(835185.OC)隔膜:纽米科技(831742.OC)电解液:新泰材料(833259.OC)动力电池:索尔科技(831486.OC),天丰电源(832283.OC),欧鹏巴赫(836765.OC)电池辅材:方林科技(430432.OC)电机电控:吉泰科(836023.OC),大地和(831385.OC)BMS:科列技术(832432.OC)设备:联赢激光(833684.OC),上海君屹(832760.OC),顺达智能(430622.OC),瑞能股份(834674.OC),其他配套:亿华通(834613.OC),金力永磁(835009.OC)充电:富电绿能(430087.OC)设计:龙创设计(832954.OC)
行业观点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发展必由之路,将持续高速发展: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11万辆,同比增速达343%,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能源安全、环保压力促使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国已将新能源汽车发展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本递减、充电设施日益完善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补贴退坡、电池政策调整将长远利好于新能源汽车行业。2016年1-5月,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2万辆,销售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
整车方面长期看好新能源乘用车,短期看好专用车和物流车爆发: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3.1万辆,其中PHEV为6万辆,EV为14.67万辆,客车7.59万辆,专用车4.78万辆。新能源客车是2015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随着基数的变大和查骗补的影响,未来预期增速较为平稳。新能源物流车具有成本优势明显、行驶范围较固定、充电时间不敏感等优点,对配套设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是短期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突破口。2016年以来,各地物流车配套政策陆续出台,物流车新能源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有望被广泛采用。
动力电池成本占比最高,未来将走向优胜劣汰: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纯电动乘用车中占比40%-50%,纯电动客车中占比50%-60%,目前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关键还在于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截至2016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预计2016年底,总数将接近150家。按2015年动力电池总销售额370.6亿而厂家130家计算,厂均销售额为2.85亿,行业处于百舸争流阶段,未来看好优质龙头企业胜出。正极材料的三元、高镍方向已明;动力电池度电成本快速下降,短期受锂材料快速上涨后的压力;隔膜、电解液门槛较高,相对看好;BMS关系电池质量,企业易进军电池pack领域。
电机、电控协同发展效应突出:永磁同步电机是新能源电机主流方向,电机、电控集成配套是方向,未来有望走向“三电合一”。
充电设施建设提速,设备和运营共同受益:政策支持下充电桩建设将提速,2020年规划建设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车桩比1:1左右。根据全国充电桩网络规划需求,假定慢充电桩建设和设备造价为1万元、快充电桩5万元、充电站300万元以及快充慢充比例为1:5计算,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建设市场空间累计约为2500-2600亿元。按照500万辆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测算,对应的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充电服务费325亿元,增值利润空间233亿元。
汽车设计及相关服务、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装备成长性突出:预计2016年国内动力锂电设备需求将达195亿元,按2017-2020年动力锂电设备复合增速30%计算,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设备投资累计规模将达到1760亿元。随着电池Pack产销量的迅速上升,市场对pack自动线及工序间的精密激光焊接等的需求逐渐上升,相关企业显著受益。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路线改变风险、业绩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