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描述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2亿元,同比下降2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上升28.1%,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指标仅完成0.5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94%;经营活动现金流为-0.3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76.8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同比上升29.41%。
业绩点评
成本费用控制亟待改善,业务结构有待优化。
公司于2011年上市,营收在2013年达到高点之后便逐年下降,2015年营收达到上市以来最低位;销售净利率一直保持在3%~6%之间,指标严重偏低反映出成本费用占比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2015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只有0.5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重不到2%,业绩放缓明显。
我们分析了业务占营收比重情况,建筑轻钢结构、重钢结构和设备钢结构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三大业务源,2015年占比分别为30.83%、25.26%和17.44%,反映出公司业务仍偏重于竞争格局较为充分、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毛利率较低的轻型钢结构板块。尽管重型钢结构也占据较大的比例,但并未成为公司占绝对优势的业务板块。
公司的业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此外,各板块业务全面下滑现象凸现。财报显示,受钢材价格下降影响,除智能车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外(20.42%),其他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轻钢结构、重钢结构和设备结构三项业务收入却同比分别下降9.46%、21.82%和22.83%,三项合计下降17.34%。智能车库业务属于2014年新开展业务,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实现0.74亿元和0.89亿元的收入。但由于该业务占比极小,预计未来对于业绩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钢结构生产以钢材为主要材料,其产出品则为各类型钢,因此钢材价格波动对成本端和收入端均产生重要影响。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如能加强业务转型,加大对重型钢结构业务拓展,将有效改善利润率。
布局智能立体车库业务,有望成为快速增长板块。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加之新能源汽车对行业的颠覆,未来配备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将大量兴建。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政策,对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的城市规划、产权、运行管理及收费等扫清障碍。高端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及立体车库停车场的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公司充分发挥钢结构优势,在充电桩停车设备的研发上具备先入优势,2015年研制出了第三代产品——“高端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可有效提高空间资源利用,实现城市停车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并于2016年3月初募集资金投入高端智能立体停车设备项目,预期将形成年产5500个充电桩一体化车位及400套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生产能力。一体化车位主要服务于建筑开发商以及政府部门,分别满足小区停车需求和公共建筑停车需求;而智能搬运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化停车操作系统,方便主停(取)操作。我们预计该项业务将成为快速成长的利润增长源。
钢结构住宅有望搭乘绿色建筑东风,但预期增长仍有限。
推广装配式建筑将是“十三五”时期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在50%以上,明确地将钢结构绿色建筑作为主要建筑形式之一。预期未来保障房建设中钢结构类型将有所增加。公司聚焦于“一体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和“装配式低层住宅集成技术”的提高和完善,为进军钢结构住宅市场打下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我国已非常成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轻车熟路,并且当前水泥产能也存在去产能任务,我们认为从实际操作上,以钢结构为主的住宅类设计建造模式在未来两年仍难有大范围推广,市场仍主要聚焦于类似机场建设、铁塔、桥梁等特定领域。在整体市场难有爆发式增长的前提下,公司在钢结构住宅市场业务增长空间有限。
风险提示1.钢材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增长将产生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