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公司披露2015年预计盈利3.02亿元~3.53亿元,同比增长80%~110%,战略布局新能源领域将支撑公司持续高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要点。
业绩预增80%~110%,有望保持高速发展。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披露2015年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盈利能力明显提高,预计盈利3.02亿元~3.53亿元,同比增长80%~110%,略低于市场预期。
若以中值估算2015年EPS为0.51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37.6倍。同时,经公司初步测算,2015年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利润约为200万元左右。
3C+动力+储能三轮驱动,积极切入新能源领域。
公司在3C领域已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主流供应商,未来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市场的兴起将给3C带来新一轮增长,公司已成立VR穿戴事业部,并牵手掌网科技,全面进军智能穿戴领域。此外,公司战略布局动力与储能领域,符合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根据我们估算,2015年3C市场占整个锂离子电池需求超过一半,动力市场占比36%,到2020年3C市场占比约25%,动力市场占比将超过一半,通信电力储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15%,可见未来新能源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市场拓展能力强,践行“先绑定后渗透”战术。
在3C领域,公司表现出极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先后进入了苹果、华为、小米、联想等大品牌的供应链,我们将公司的战术归纳为“先绑定后渗透”,根据公司2015年已披露的信息,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订单收入均实现翻番。在新能源市场,公司依然践行该战术,动力方面与英威腾、奇瑞联手布局电池、电机、电控等业务,并绑定五菱、五洲龙、北汽、广汽、东风等大客户;储能方面与华为、施耐德等达成战略合作,积极介入系统集成和能源互联网领域。
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预计在当前股本下,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5%、76%、35%,EPS分别为0.51、0.90、1.21元,对应当前股价下的P/E为38、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3C行业不景气,动力业务推进不达预期,储能市场长期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