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梗概:
截止2012年11月8日,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买入中百集团股流通股6963.98万股,占总股份的10.22%。在本次持股变动前,新光集团持有公司股份3460.87万股,占比5.08%,本次变动后,持股增加3503.11万股(占比5.14%)至6963.98万股,占比10.22%。本次增持完成后,新光集团持股比例已超过武商联的10.17%,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购入的3503.11万股购买时间为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最近一次购入时间为2012年11月8日,购入226.28万股(占比0.33%),价格区间为6.10-6.15元。之前几次购入的时段分别为:2011年12月--2012年4月,购入2695.81万股(占比3.96%),价格区间7.5-8.5元;2012年6月,购入313.97万股(占比0.46%),价格区间7.36-8.01元;2012年8月,购入190.25万股(占比0.28%),价格区间6.25-6.46元;2012年9月,购入68万股(占比0.10%),价格区间6.4-6.77元;2012年10月,购入8.8万股(占比0.01%),价格为6.46元。若假设每次购入的平均价格为区间两端点的中值,加权计算得出此次新光集团增持5.14%公司股权需要资金2.71亿元,平均每股成本7.73元。
应验三季报点评的产业资本增持预期,短期有交易性机会,但基本面改善乏力:
新光控股增持,应验了我们在2012年10月28日三季报点评中提出的观点:“短期看点是重组和产业资本增持预期,考虑到公司未来仍然存在重组以及产业资本增持的可能性(大股东持股比例仅10.17%),仍维持增持评级。”尽管公司短期基本面乏善可陈,但短期新光控股的增持的确带来一定的遐想空间,我们对于未来后续有如下点评:
1.由于股权产生了争议,我们认为将阻碍中百和中商重组的进程,由于股权有纷争的公司,原则上较难通过重组审批。因此我们认为很可能短期因为新光控股的增持,扰乱了中百和中商的重组计划。当然我们认为,从目前中百和中商的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来看,可能自身也没有想重组的想法。
2.股权之争,显然有利于股价上涨,新光目前以微弱优势成了第一大股东,对于未来股权之争会展开无限想象空间,但是仅仅是交易性机会,公司基本面短期没有大幅复苏可能性,因此明日开盘可能会有交易性炒作。
3.中百的股权之争可能会引发股权之争的零售股明天有所表现:比如传统的大商、友好集团,以及二三线的商业城,南宁百货,再广泛一点,有被产业资本增持可能性的欧亚集团或开元投资(大股东比例小,市值小,重估价值高)也可能成为短期炒作标的物。我们建议投资者短线酌情关注上述标的物。
4.对于新光未来是否增持以及增持动机,我们认为新光之前可能无意于控股中百集团(从三季报持股比例之前为9.88%来看,新光之前是比较有默契的维持二股东位置)。但是由于中百集团股价一路下跌(新光集团第一次举牌公司是于2011年10月10日起至2011年12月7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买入公司3460.87万股,占总股份的5.08%。2011年10月10日至12月7日的股票成交均价为9.14元,假设此价格为第一次增持的平均成本,则新光集团第一次投入资金约3.16亿元。前后两次合计投入资金5.87亿元,平均成本为8.43元/股。),若以2012年11月8日收盘价和新光控股10.23%股权平均成本估算价格8.43元比较,跌幅高达27.53%。很可能较大的跌幅,导致新光控股不得不继续增持,至少通过增持,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想象力,从而使得股价有所企稳甚至短期交易性攀升。我们认为新光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性,但不是那种“图穷现匕首”的恶意收购,我们更多猜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至少短期事实上造成了新光控股想篡权夺位的行为。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6元:
我们维持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27/0.30/0.33元的判断不变,以2011年为基期未来三年CAGR-5.7%,6个月目标价6元,对应2013年20XPE。我们维持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后续新光控股的增持情况,基本面情况平平且短期经营大幅改善可能性较小,但短期不排除有交易性机会,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后续股权变动情况。
风险提示:重组进度低于预期及协同效应不能立刻显现,经济二次探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