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史丹利发布2015年半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3%,折合EPS为0.56元;二季度营业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22.12%,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25.47%。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将实现净利润增速区间为20%-40%,则第三季度净利润区间为1.69-2.51亿元。
公司上半年净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收入与净利增速同步高于20%,从前两年原材料价格低迷带来毛利增长开始转变为利润率稳定后的销售放量驱动增长。从产品来看,高塔复合肥增速高于均值,特别是高塔氯基复合肥增速高达75.69%;从区域分布来看,农服子公司重点开展投资项目的东北与华北地区增速高于均值,预计入股种植大户/经销商模式对销售放量产生利好。
多品牌营销不松懈,双渠道密集深耕。公司目前有“史丹利”、“三安”两个战略品牌和“第四元素”一个高端品牌,通过品牌与产品的分类与组合,形成了清晰的品牌规划和产品序列。坚持“双品牌双渠道”,公司“第四元素”品牌一级经销商已达到800家,与原有的1600家一级经销商共同形成了高密度的下沉渠道,目前拥有行业内最壮大的1700人销售队伍。
平台逐步推进,种植与金融服务并行。公司的种植一体化服务针对大客户群体如种植大户、经销商或农村合作社等,向其提供资金、农资、技术支持、农产品收购等多方位服务,从深耕大客户市场开始,推进整个公司的转型战略。公司目前已在东北、内蒙、华北等地区流转土地4万多亩,提供服务覆盖20万亩农田,拥有粮食烘干能力55万吨/年;同时金融服务并行,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贷款6800多万元,发展客户80多家,主要服务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企业。此外,公司的互联网分销系统也已运行,可以精确分析经销商的进销数据,提高对经销商预估库存精准控制度。我们认为史丹利向农业种植服务商的转型思路清晰,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均有明确进展;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生产走向规模化,这一模式得生命力将得以体现。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以稳定的业绩为基础,平台转型为展望,是优秀的复合肥龙头标的;此外公司正在进行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截止8月12日购入均价为27.13元/股。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分别为1.08元和1.40元,同比增长27.25%和30.07%,给予20X2016PE,目标价2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1)农资服务平台战略推行需要一定时间,短期收益可能不达预期;(2)下游单质肥价格反弹过快,利润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3)小额贷款的金融服务如果面临政策加强监管,可能影响农资服务平台整体功能的风险。